当前位置

“保洁诗人”熊定珍

  湖南科技学院保洁工熊定珍,年逾60坚持读书写作,追逐“诗人梦”。他头发花白,身材矮小,拿起拖把是兢兢业业的保洁工人,带上老花镜就是专心致志、废寝忘食的诗人。在《环卫工》中,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为大地的美好,不畏风雨严寒,每天起早贪黑,处处为大众人们,创造清新舒爽的享受。

  有幸到图书馆做工

  熊定珍学生时代正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初期,没有条件读书。尽管环境艰苦,但他对文学和诗歌非常地热爱。后求学长沙技工学校,因响应“支援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熊定珍还未毕业就被分配到长沙正圆动力配件厂工作,1962年作为知青被下放到江永县千家峒。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活荒废了他的学业,也扼杀了文学创作的梦想。直到2013年不堪家庭经济重负,他与老伴一起到江苏常乐镇砖厂打工。两人因年老体衰无法长时间承受过重的劳动,加上家里的房子年久失修没法居住,只得另谋出路。2014下半年,经退休教师郑建业介绍,他们被物业公司雇用在湖南科技学院做保洁工。

  熊定珍负责图书馆的卫生,老伴熊玉华打扫田径场。“熊师傅的工作量大,一个人要负责整栋楼一层到七层的卫生,包括擦地、倒垃圾、清扫厕所。他个子最矮,年龄最大,但工作最勤勉。图书馆人流量每天达到两千人次,每天要清理10至20大袋垃圾。”这是图书馆值班室李老师眼中的熊定珍。

  虽然工作辛苦,但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丰富的藏书让他眼前一亮,诸多刻苦学习的莘莘学子让他羡慕,因此,他一有空余时间就扎根图书馆,贪婪地汲取书籍中的“养分”,将早年丰富的阅历与近来读书的收获交织融合,抒写真挚朴实的情感。

  “寒风啸,冷刺骨,防护不好冻秧苗,商人笑,农人哭,且把裤筒高卷,下秧田,痛忍严寒刺骨。”这是他对农村生活的回忆。

  诗歌抒真情

  “西山脚,校园绿,看科技学院,万千学子求才学,图书馆内外竞拼搏。”这是老人对图书馆内莘莘学子发愤读书而作的诗篇。熊定珍在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浓郁学习氛围的熏陶下和学子们勤学善思的感染下,受到启迪,得到激励,一有时间便抽空读书、写诗,而且还乐于和同学们交流,鼓励他们好好读书,继续深造,追求梦想。

  传媒学院童泽霞、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潘琦、文湘川、王雅琴都是熊定珍的“好伙伴”。“当他们把考上研究生的消息告诉我,真是替他们高兴。”熊定珍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

  熊定珍的作品没有华丽的辞藻,他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四脚爬行攀峭壁,坐地滑行下险峰。夜来烧火山中宿,三尺寮棚当寝居。”是对卖炭翁工作环境和生活状况的描写。

  《砖厂窑工的生活》再现了砖厂打工的艰辛:飞奔急,窑灰满身,汗水如泉,遍身湿。饥肠辘辘,哪顾得窑灰和汗水,露天工地野餐食。

  如今,熊定珍老人所写的诗歌已在国内多种杂志、报纸上刊发,这些都是对老人不抛弃,笔耕不辍的最大肯定。

  有生之年遨游诗海

  记者来到熊定珍租住的房间,只见房屋摆设非常简单,案头放着一本《杨沫散文集》和一些用蓝、红、黑三种颜色的笔反复修改过的文稿,一张被夹在窗上的皱巴巴的小纸条格外抢眼,上面写着:“莫放弃,要发愤,勤读书,常写作,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丰收就在人生的秋季,硕果就在自己的枝头。”

  熊定珍老人很喜欢这句诗,并以此作为座右铭来督促自己读书写作。他忘记了年纪、忽略了物质,从农民、窑工到保洁工人,一路坎坷艰辛,但他不甘平庸、不向生活低头,在逆境中不忘初心、携梦前行。

  “在有生之年,我可以在诗海里遨游,是我最幸福的事,我会努力写作,把自己的作品汇编成册,出本属于自己的书。”熊定珍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慷慨激昂,用最朴实充满正能量的事迹抒写着他“保洁诗人”的故事。(永州日报记者 彭沛 通讯员 李瑛)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