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永州郴州衡阳承接产业转移建设发展纪实

  湘南三市共筑对外经贸桥头堡

  ——我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发展纪实

  郴州国际会展中心。第三届湘南承接产业转移投资贸易洽谈会将在此隆重举行。雷涔 摄

  郴州飞利浦公司雄姿。

  炬神电子生产车间一角。

  长丰汽车总装线。

  衡阳高新区晋升国家级,已经成为总部经济、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集聚的现代新城。

  衡阳综合保税区已经成为新的外贸增长点。去年完成进出口贸易5.9亿美元,今年又建设了全省首家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厅。

  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衡阳白沙洲工业园已经成为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省商务厅提供)

  打开我省南大门,我们看到的是:被“珠三角”与“长株潭”、海西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圈两条经济带所环绕的郴州。肩扛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重任,头顶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功申报首倡者的光环,郴州,对外经贸绽放异彩。

  9月,目光将再次聚焦郴州、聚焦湖南,第三届湘南承接产业转移投资贸易洽谈会将在此举办。

  2011年,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批成立。“睁眼看世界”的窗口从此打开,对外经济,三市齐发力。

  2014年,湘南三市(郴州、衡阳、永州)实际利用外资28.3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占全省27.5%;完成外贸进出口额84.3亿美元,同比增长39.7%,占全省的27%。

  2015年,新起点、新征程,乘着第三届投洽会的东风,第四批示范区重大项目将正式启动。

  跨越新台阶

  从道贺高速到江华瑶族自治县城沱江镇,青山绿水相伴,好一派不与世争的田园风光。而一出高速路口,一排排崭新的标准厂房耸立在大道两旁,新入驻的企业车水马龙,提醒来访者,这里是发展势头正猛的永州江华经济开发区。

  2015年4月10日,湘南地区全面小康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永州江华召开。会后,湘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指导小组组长、副省长戴道晋一行参观了涔天河水库移民安置点、江华首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盈凯科技、大型物流条码及包装袋生产企业九恒集团等6个项目建设现场。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江华园区经济持续发力,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3.05亿元,同比增长58.68%。

  从2006年建园伊始,30平方公里的园区内,先后吸引了中国五矿集团、中国稀土控股、安徽海螺集团、山东正海集团、中国风电等上市公司的相继落户,并重点培育了稀土有色金属、矿冶循环经济、新型建材、电子信息四大产业集群。

  今年,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之年。但面对全球经济下滑压力,湘南三市产业经济如何逆势上扬?

  按照“一带一部”新定位的要求,郴州、永州、衡阳积极抢抓新一轮改革开放和国际沿海产业转移的短暂机遇期,加大对接上海自贸区,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锲而不舍地抓项目建设,真正将产业转移承接这个平台利用起来,打造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新亮点。

  数字是枯燥的,但也最能说明事实。从一组看似简单的统计数据,我们不难发现湘南三市承接产业转移的速度与力度。

  据了解,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自2011年获批以来,工作取得实质成效。2014年,郴州、衡阳、永州实际利用外资28.3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占全省27.5%;完成外贸进出口额84.3亿美元,同比增长39.7%,占全省27%;2012-2014年,示范区先后启动了三批重大项目共323个,总投资额2406.55亿元。

  此外,在项目建设上,去年湘南开工或完成各类重点项目1300多个,固定资产总投资约489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同比增幅均达10%左右,衡阳、郴州两市的农村居民收入则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作为全国八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之一,2014年,湘南三市承接转移项目935个,新增税收19.6亿,安置就业28万人。

  今年,湘南三市第四批示范区重大项目相继启动,包括重大项目101个,投资总额高达723.3亿元。其中:郴州市35个,投资总额319.4亿元;衡阳市33个,投资总额234.5亿元;永州市33个,投资总额169.4亿元。引人注目的是,投资额在10-20亿元之间的有15个项目,投资额超过20亿元的项目有7个。

  频现新亮点

  郴州:承接转移树全国领先标杆

  时间倒回至2011年,这年10月,由郴州率先发起、牵头申报的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批,为郴州、衡阳、永州承接产业转移带来历史性机遇。匆匆四年,今天的郴州已成为湖南承接产业转移桥头堡,与“争当示范区建设排头兵”的目标更近一步。

  走进位于郴州市高新区的台达电子(郴州)有限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停在门口的一排排摩托车和自行车。没过一会儿,工人们从厂房涌出来,各自骑车离开。

  “我们这里的工人90%以上是郴州本地人,许多人是从沿海地区回来的。台达电子进入郴州后,为他们提供上岗培训,解决了生计问题。”台达电子(郴州)有限公司行政厂长钟伟光介绍。这对湖南的“南大门”郴州而言,是积极主动承接对接、突出产业支撑的有效成果。

  “十二五”以来,郴州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勇于先行先试,积极实施承接产业转移“四千工程”,大力发展对外经贸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5月31日,郴州代表团抵达香港,在为期一周的“港洽周”活动中,郴州代表团除重点考察香港入口蔬菜批发商会、香港上实集团、中国水务集团等,更积极举办举行郴州旅游推介会,向香港重要旅游投资商、旅行商、媒体记者推介郴州旅游。

  通过各项“走出去、引进来”的活动,郴州引资总量得到大幅提升,更可喜的是郴州引资结构正不断优化,新引进项目中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逐年增多,产业项目和工业项目比重逐年增大。

  时间回放至今年3月18日,在郴州高新区华磊光电修缮一新的车间内,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生产。刚刚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郴州高新区,从此成为郴州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根椐地。

  说起华磊光电,可是大有来头。就在深圳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华磊光电研发的新品——雷达传感器智能化LED路灯,具有智能、节能、和兼容性好等多项优点,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成为交易会上的一大亮点。

  马年新春刚过,资兴园区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隆重举行年产2000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二期工程项目开工仪式。

  从杉杉科技入驻资兴园区,到二期项目的顺利开工,既是杉杉科技本身做大做强产业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园区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的又一重要成果。从此,园区新材料产业向高科技发展迈出坚定的步伐,对园区的科技创新与产业提升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近年来,资兴经济开发区以“打造千亿产业、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为奋斗目标,着实从引资、引智、引技的平衡,提高招商的质量,促进了园区经济持续发展。近三年,共引进招商项目51个,其中过亿元项目32个,合同引资22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0亿元,其中境外资金1.5亿美元。

  地扼五岭的永兴,雄联衡麓,秀接潇湘。在这片总面积为1979平方公里的湘南腹地,“两区四园”的格局业已形成。乘着产业转移的东风,近三年来,永兴共引进产业转移项目159个,实际利用外资、到位内资年均增长达到21.9%和15.3%。

  永兴连续多年荣获郴州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一等奖,外贸进出口总额居全市第一。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专利671件,其中发明专利32件、实用新型专利300件,15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4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

  永兴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先进理念的创立,这个东南小城把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视为一次实现经济赶超的重大战略机遇,并成为干部群众的共识。为此,全县上下树立了“用天下人才建设永兴,引天下钱财发展永兴”的理念,形成了“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参与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

  为优化引资环境,让外来企业在此生根发芽,永兴着实在完善服务体系上下了番苦功夫。以总投资12亿元的海汇国际商贸城,构建集商贸、物流、商务平台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此外,引进总投资12亿元的中国银都商贸城,规划建设全国性贵金属成品交易平台,提升永兴白银定价话语权。

  在全面改造传统产业基础上,新兴产业也有条不紊地发展,一批带动力强的行业代表性企业纷纷落户永兴。

  独具特色的丹霞山水风光曾养在深闺人未识,直至7月3日,广东长鹿集团有限公司与永兴正式签约,一期投资达110亿元的湖南长鹿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落地,永兴文化旅游产业从此迎来转型升级发展的新春天。

  “互联网+”时代,永兴更是不甘人后,引进中信集团投资2.5亿元建设智慧城市;全国中小尺寸液晶显示模块前五强的晶讯光电,亦投入永兴的怀抱,其市场份额占全国的1/5,年产值达5亿元。

  随着郴州籍企业、商人在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被称之为“引老乡建家乡”的工程运行得如火如荼。精准对接郴州异地商会。积极参与港洽周、沪洽周、珠洽会、湘商大会等招商活动,组织小分队赴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开展自主招商。

  不断深化对外开放领域的改革。去年10月17日起,郴州出口加工区正式复制推广“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5项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郴州铁路口岸现场实施关检合作“三个一”通关模式。

  加快推进市际区域合作。积极探索与永州、衡阳合作,加快推进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先后启动了三批次承接产业转移重大项目91个,投资总额809.8亿元。2012-2014年,全市GDP年均增长11.3%。这也加快了湘粤开放合作步伐。最近,郴州市与美国图森市签订了友好城市关系意向协议书,年内还有望与美国的塞班岛签订友好合作城市意向书。

  永州:为承接转移发展软硬实力

  在钟灵毓秀的潇湘大地,永州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这座城市因为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而焕发新的活力,在一片为永州发展叫好的声音中,我们可通过一组数据读懂一二。

  2012年以来,永州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506个,其中投资2亿元以上项目83个。总投资170亿元的神华国华永州火电、70亿元的零陵古城文化旅游综合保护开发、20亿元的五矿江华稀土产业园、达福鑫电子信息产业园、台湾高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

  今年,在外部经济发展放缓的局势下,永州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继续向好。

  1-8月,全市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375个,实际利用外资5.6亿美元、到位内资141.5亿元,分别增长7.9%和10.7%;完成外贸进出口5.63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2.5亿美元,分别增长18.5%和25 %,加工贸易增幅高出全省平均增幅12个百分点。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源于永州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大胆创新、先行先试,软、硬实力大步伐提升。

  近年来,为进一步承接产业转移打下良好基础,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永州政府大力支持建设为承接产业转移配套的职业院校,支持职业院校采取校企合作、定向培训、订单培训等方式为示范区企业提供合格员工。

  在永州市冷水滩区一家农场内,罗伟玲正和同学们在养猪场内听老师讲解猪的一些病理特征。

  罗伟玲是永州职业技术学院13级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经过在校本部一年多的理论学习,现在和她的17名同班同学吃住在农场,在老师的带领下,实地研究动物病理。而这家农场基地,正是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创办的,现年出栏生猪1.5万头,年产值达3000万元。

  目前,永州市拥有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永州工商职业中专、祁阳县职业中专等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院校,其总体办学方针以承接产业转移、配合区域经济发展为落脚点,深入推进校中办厂、厂中设校的办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在提供高素质现代人才的同时,永州又是如何向外打出美丽、开放的名片?

  各类办得风生水起的节会成为最佳展示平台:蓝山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暨第二届梨花节、阳明山“和”文化旅游节、江华首届茶文化旅游节、江华首届“欢乐潇湘·和美永州”民族音乐会、首届永州金洞漂流旅游文化节等大型节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生态旅游产业、特色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更大大提升了永州的对外形象。

  为提高承接硬实力,四年来,永州着力平台建设,“大交通”格局初步成型。

  湘桂高铁开通,永州从此迈入高铁时代,助力进入长株潭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和珠三角三小时经济圈;新增的二广、厦蓉、道贺三条高速公路,以及长沙、深圳、昆明航线,曾经制约经济的交通瓶颈大为缓解。

  今年9月,永州大道改扩建通车,这极大地缩短了零陵和冷水滩两区的时空距离,为加快永州中心城市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坚强的交通保障,大大拓展了永州的城市建设空间,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提供了优良平台。

  为将永州大道营造成合理、安全、符合城市形象、彰显城市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空间,打造成“永州第一街”,永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永州大道进行快速公交规划及后续配套工程完善。完善后的永州大道将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丝绸之路”,更是集民生大道、发展大道、景观大道为一体的城市风景线。

  杨振华 张笛 文雪曼

  衡阳:“高速”、“绿色”承接产业转移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衡阳通过抓招商、扩外贸、促外经、通口岸,强力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8月,作为衡阳投资规模最大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华耀城一期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华耀城项目是衡阳市获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后,第一个总投资过百亿的现代服务业地标性建筑群,可谓是衡阳服务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据衡阳市重点项目办公室主任、衡阳华耀城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曾广庆介绍,项目全部投运之后,大概收入要过1000亿,税收要过10个亿,安排就业带动创业3万人,安排就业可达10万人。这在衡阳市是从来没有过的。

  近年来,衡阳还引进神州数码科技园、冠昊生物园、多旋翼无人机、桑谷医疗机器人、恒天九五、鸿富锦精密模具、洲旗电子、红星美凯龙、唯品会、丽波国际酒店、希尔顿酒店等一批与华耀城一样投资额度大、发展前景好的项目。

  在产业项目迸发勃勃生机的同时,衡阳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平台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于1992 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衡阳高新区,经过20年的发展,在2012年正式挂牌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湖南省第五家高新区“国家队”。正是这一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松木经济开发区也被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正式批准,为我省唯一的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今年6月,让衡阳人民翘首以盼的衡山科学城终于破土动工。据了解,衡山科学城定位为生态智能型、机制体制创新型科学新城,它的建设尽量保留原有的山体和水系,打造一个与当前景观融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办公楼、厂房等建筑将融入自然环境中,形成绿色、生态、低能耗,并且灵活适应市场的新型科技产业园模式。

  2015已匆匆走过大半,对照示范区年初的规划指标,2014年衡阳财政收入236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已经提前一年基本完成任务。外贸进出口总额29.43亿美元,超过示范区规划目标值10多亿美元。

  去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9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767亿元,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979.5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38.0%。按照今年1-7月的增速,这几大指标都将在今年圆满完成。

  要概括衡阳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高速”与“绿色”应是其中最大的亮点。

  “高铁经济”让衡阳迎来发展春天,“大城衡阳”由此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8月1日,湖南、贵州两省签署建设湘黔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高铁经济带”再成吸睛话题。

  目前,衡阳坐拥衡阳东、衡山西、耒阳西、祁东4个高铁站,京广高铁纵贯衡阳南北,另一条高速铁路湘桂铁路已于2013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怀邵衡铁路这一高铁线路正在加快推进。

  高铁的快速通达能力填补了空间距离产生的时间成本,加之内陆地区的人力成本、土地优势,一批企业逐渐选择落户高铁临近区域,“高铁经济带”也因此逐渐形成并发展。

  作为发展中地区,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等“一带一部”核心区的衡阳,正是其中的受益者,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世界五百强企业欧姆龙能落户衡阳,高铁的开通功不可没。“最起码一点,对方落户之前能够来衡阳考察,很大程度恰恰是因为衡阳即将开通高铁”。虽然,企业入驻一个地方是多方面的因素,但交通条件绝对是投资者最优先考虑的因素之一。“富士康等企业最终情定衡阳,封关运行不到一年的衡阳综保区现有注册入区项目20个,凡此种种,高铁等便捷交通都是催化剂。”

  曾经无处排放的工业废水制约了这个城市发展的脚步。今天,同业废水经过精细处理及循环利用,让这个城市插上“绿色”的翅膀。

  在衡阳松木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我们看到翻滚的污水,经过处理厂的精细处理,分理出废渣和废水。废渣可供园区内水泥厂循环利用,废水又可作为工业用水。这是近3年来衡阳以绿色引领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缩影。

  沿湘江两岸布局的衡阳松木工业园区,化工产业是主导产业之一,环保问题因此特别关键。

  据介绍,园区定位盐卤化工及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产业,为满足区内特色产业的用水需求,沿着园区的路网配套建设了雨水和污水管网,实现雨水、污水分流,并投资2亿元建成松木工业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1万吨。目前,园区正在着手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在每个企业的废水排放口设置摄像头,全天候进行监测,预计明年可投入运行。

  园区企业建滔化工生产中有大量氯气排放,为解决这一问题,园区引进了骏杰化工、锦轩化工、达利化工等吃“氯”企业。为解决建滔化工等企业的电石渣问题,又引进了金山水泥,每年消耗各类废料废渣的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成为园区的“消化中心”。

  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不能承接污染。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批四年来,衡阳市坚持“两型”引领、绿色承接。

  借力新举措

  近年来,湖南承接产业转移发展趋势越来越好,但同样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从国际环境来看,要面临国际上发达国家推进实业回归、工业再制造,欠发达国家低廉劳动力冲击的双重挤压;就国内而言,同样要与其他各省拼优势吸引承接产业转移。

  显然,承接产业转移仅靠拼廉价劳动力、政策优惠、资源的时代已经过去,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政务环境等越来越成为吸引投资的主要趋势。在承接产业转移新的形势下,湖南将再推出18条措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据了解,即将发布的18条政策措施主要围绕示范区在发展中遇到的制约因素和瓶颈问题。

  加大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从资金层面,省财政每年将安排一定产业引导资金用于支持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等重大企业引进和开放型经济平台建设;对项目和产业的支持主要表现在示范区发展工业地产和推进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重点支持示范区园区标准厂房建设。

  开放平台与交通的建设。支持鼓励示范区内各园区创建国家级、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台湾高新农业实验园;高位统筹和抓好“湘粤开放合作试验区”、宜章区域经济、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湖南(郴州)台湾工业园、郴州宝石产业园、衡山工业集中区等;加强与相邻省区衔接,尽早实现省际运输互联互通。

  强化用地和规划保障。继续实行差别化用地政策,优先安排示范区重大招商引资和新型工业化项目用地指标,确保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创新供地模式,稳妥推进湘南三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重点招商引资项目;

  加强环保支持。通过建立环评审批时限“倒逼”和超时责任倒查机制,在确保审批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缩短环评工作时间;加快环保重点工程建设,着力推进湘江流域保护与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各项目建设,建立和完善湘江流域、东江湖水资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全面开展示范区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

  加大金融支持。完善融资服务机制,积极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湘南三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各类商业银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对示范区项目开设绿色通道,快审快批;针对示范区企业资金需求特点设计多样化信贷服务,做到“一企一策,一贷一策”,为示范区企业提供贷款、投资、债券、租赁、证券相结合的综合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多渠道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产业转移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新三板挂牌、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

  加大口岸通关支持。优化口岸大通关服务。在示范区复制推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检验检疫等创新经验,实现企业通关通检便利和有效监管的有机统一;拓展口岸平台服务功能,积极争取将湘南三市纳入粤港跨境快速通关体系。

  加大人才和科技支持。完善社保减负政策,在国家政策许可的前提下,合理确定示范区内企业“五险一金”缴纳比例,并在示范区加快建立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鼓励科技创新,通过设立创新投资基金、科技支行和建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试点专利权质押贷款和科技保险财政补贴,促进科技成果在示范区落地转化。

  支持和鼓励改革创新。支持湘南三市率先开展县(市)城乡总体规划暨“三规合一”试点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三规合一”或“多规合一”,逐步形成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的规划体系;推进审批权限下放,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赋予示范区更多自主权。省直相关部门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方面最大限度地下放审批权限。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