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华码市镇小城镇建设纪实:崛起的“神州瑶都”靓镇

  红网时刻11月14日讯(通讯员 陈雄德 李公球 蒋剑平 秦杨柳)湘江潇水之源的码市镇,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东南部,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之地,是江华经济重镇,是江华对接珠三角地区开放发展的前沿阵地。该镇总面积530.6平方公里(永州市地域面积最大的乡镇),辖28个村(社区),总人口3.52万人,其中瑶族人口2.5万人,是江华瑶族的集聚区。境内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独特,有“华南肺腑”“天然氧吧”之称。人文底蕰深厚,并有所城、李启汉故居等多处遗景观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交通便捷,省道S355贯穿全境,距县城沱江120公里,距广州320公里。这里历来商贾云集,市场繁荣,物产丰富,经济较发达,素有“小南京”“千里瑶乡第一镇”之美誉。

  历来,码市城镇布局零散,街道狭窄、房屋破旧、道路凸凹不平,基础设施滞后,从根本上制约了码市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985年12月,码市中、下街失火后,从1986年开始,镇党委、镇政府把安民安置与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步推进,从此,拉开了小城镇建设的序幕。1986年以来,该镇坚持以加快小城镇建设为契机,走“产城互动、产城协调、产城共融”的新路径,实现了小城镇建设与地方民族经济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31年来的峥嵘岁月,31年的砥砺奋进,瑶乡彰显荣光与辉煌,码市镇先后被评为“永州市品质活力示范乡镇”“湖南省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镇”。

  制定发展规划锦绘城镇蓝图

  小城镇建设规划是灵魂。在新的形势下,该镇党委、政府以全新视角分析镇情,立足区位、资源、政策三大优势,牢固树立建设“百年建筑、千年城镇”的理念,着眼长远,用“魅力”主题引领规划,确立“以城促商、以城促工、以工带农、工农互助、城乡互动”的发展战略,全力实施“生态立镇、城镇靓镇、农业稳镇、招商活镇、旅游兴镇”的定位目标。突出城建拉动主导地位,强化政府经营城镇理念,打好城镇优势牌。码市镇本着“推新区、拉老区、先内后外、先基础后配套、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在聘请权威单位和专家对城镇体系进行高水准、高品位设计的同时,对城镇发展相配套的工业园区、移民新区、农贸市场、交通、电力、通讯、绿化、消防、排水供水、文卫教育、居民住宅、旅游观光及休闲娱乐等专项规划进行科学定位,努力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使小城镇建设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全该镇设立五个区,即:以码市街为主的商业贸易区;以铜锣洞为主的工业园区;以李启汉故居、大龙和香南生态景区以及黄石生态园为主的旅游区;以邬陂 、厚塘、黄石、所城为主的无公害瓜果蔬菜种植区;以码市社区和龙湾为主的传统瑶文化区。正是有了这些科学规划的强大引领,码市镇人民在推进小城镇的实践中,不断刷新一个又一个建设高度,写下一个又一个关于激情、关于梦想、关于责任的小城镇建设故事。

  拓宽投资渠道 加快城建步伐

  做好小城镇建设并非一件易事,其中资金问题极为棘手。码市镇为了学会经营小城镇,让城镇的每一要素为城镇建设提供不竭的财力支撑。从1986年开始,城镇融资渠道在全镇迅速开辟起来。

  盘活土地资源。坚持走“以土生财、以财建城、以城扩城”之路。规划区内的土地实行收购储备,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拆迁、统一转让、统一管理,利用土地极差的积累,建立资金平台;对黄金区段,一片一策;以项目为载体,吸纳客商投资;对非黄金地段,编制详规,展示前景,降低门槛,拉动房地产投资;抢手地段舍近着远;未成熟地段放开投资。

  大力招商引资。1990年后,在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内地转移的新形势下,码市镇充分利用“两广”这一区位条件,敞开山门,“筑巢引凤”,主动对接,制定落实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境外客商来镇投资建房,兴办企业。1990年至2016年,该镇共引资1.6亿元。栋梁木业、锦田木业、宏华农业、天香农业等一批企业落户码市园区。

  争取项目资金。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支撑,靠项目拉动城镇建设,充分利用政策,营造环境,搞好重点建设项目建设。1999年,码市镇向上级公路部门争取450多万元资金,完成省道S355码市大桥至三江尾12.86千米的路面改直,其中8.8千米的油路硬化以及黄石至连山县禾洞镇公路的拓宽改直工程。向水利部门争取80万元资金,完成镇自来水厂二期净化工程。投资250多万元资金,开通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及程控电话。2002年,码市镇向省民委争取扶贫资金300多万元,硬化1.3千米的湖南路街道及其配套设施。近几年,码市镇利用湖南省际边界口子镇项目、土地出让金等资金3000万元,新建了集镇启汉大道、金龙大道、广西路、锦陂大道等主街道,切实完善了集镇的交通设施条件。

  集聚社会资本。码市镇实行“多轮驱动,多轨并行”的运行机制,把民间闲散资金聚集到城镇建设上来,“以亲引友,以友引资”,吸纳境外资金融入;鼓励农民进城,放宽准入政策,及时办理城镇户籍;依托名优企业建立融资平台。在31年的时间内,码市镇通过经营城镇的科学运作,聚集的城镇建设资金达1.2亿元,为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加大建设力度,强化基础建设

  规划盘子“敲定”,城建鼓点擂动。“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码市镇建设小城镇的步履矫健而坚定。该镇以“湖南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省50个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湖南省边境贸易试验区”为契机,以建设“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特色小镇”为目标,撸起袖子在完善城镇功能和提升品质上加油干。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按照“主题是发展、主导是工业园区、主攻是工业、主体是民营”的发展思路,突出抓好“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建设。1986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1.8亿元,按硬化、亮化、绿化、美化标准,配套建设街道9条,“四纵五横”,街道总长12千米;兴建码市汽车站和农产品贸易批发市场;建有供水能力日产5000吨的自来水厂;兴建房屋面积44.5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37平方米;扩建农贸市场4800平方米;修建城区桥梁两座;开通与全国联网的2000门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以城镇为依托的有线电视覆盖城乡,形成码市片和咸佳片新老城区构成的城镇团状格局。2017年,城区面积由1985年的0.5平方公里发展到4.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5%。在提升城区功能方面:按照打造“花镇水乡,魅力码市”的目标,2013年“5.16”洪灾后,在旧城改造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每一项建设均是以“尊重人的个性,维护人的利益,发展人的潜能,满足人的需要,以人为中心,注重建设实用性、舒适性、合理性和便利性”作为出发点,举全镇之力,实施码市上街灾后重建工程,经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新建房屋220多间。至此,城区完成旧城改造工作,旧貌换了新颜。中小学、幼儿园、卫生院、汽车站、小游园、银行、文体广场、酒店宾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金龙商业城、锦熙家园等高档电梯房小区已建成入住,出售商品房930套,小区环境优雅,设备齐全,是永州市房地产开发业最大最发达的乡镇之一。一批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企业项目纷至落地码市,城区呈现出人欢机鸣的繁荣景象。在“穿衣戴帽”工程方面:近年来,该镇先后投入100多万元,绿化城区花坛3个,绿化街道1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60盏,城区全部实现电气化。随着金龙商业城、锦熙家园、星级宾馆、惠康医养结合医院、码市移民安置小区的开发建设,城镇骨架已经拉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推进。

  精心管理城镇,提升城镇品质

  城镇三分在建,七分在管,这是码市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的共识。20世纪90年代,码市城镇初具规模以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码市镇积极引入城市化管理机制,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城镇管理。一是完善城镇管理机构。组建了镇城建办公室,负责小城镇建设规划以及城镇和农村建房审批和监管,配备9名专职人员负责城区内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到城镇管理规划化、日常化、法治化。二是大力整治城区秩序。完成湖南路街道的划线,强化城镇管理和整治,取缔和制止马路市场和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摆、违规乱搭乱建、广告乱贴等不文明行为,做到“车进站、人归点、摊入市、路面洁、城镇靓”。三是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建立8人的专业环卫队伍;购置3辆环卫垃圾清运车,新建占地10余公顷的垃圾处理场;新建水泥垃圾池50多个;配备环保型垃圾箱20多个;清扫工具200余件;户户有垃圾桶。并在市场旁建有30平方米的水冲式公厕;清扫街道总面积2.5万平方米,日清除垃圾4吨。四是保障居民安全饮水。1988年,日产5000吨的自来水厂建成、并在2009年完成自来水厂二期工程后,城区铺设主管道11.5千米。2009年,利用中央新增项目资金600多万元,改造自来水厂,城区范围的码市社区、锦陂、所城、朝阳、邬龙、大柳、刘家、下湾等村均用上自来水,城镇居民都用上洁净安全水。

  小城镇建设的快速推进,极大提升了码市城镇的内在品质,吸聚了更为广泛的人气和财气,并产生巨大的带动效应。一是促进了现代绿色农林业的发展。通过流转土地,发展同丰米业有机稻、绿色蔬菜、瓜蒌、优质玉米、沙糖桔、苗木繁育、中药材1200公顷;香菇种植160万袋、椴木香菇1200米;龙脑樟特色种植133公顷。二是促进了木材精深加工业发展。依托栋梁木业集团引领木业精深加工快速发展,如火如荼,休闲农业兴旺,产业发展迅猛。全镇发展木材精深加工企业35家,家具加工厂5家,安排农民就业800余人,实现增收1500万元。三是促进了小水电开发。全镇建成水电站37座,总装机容量3.2万千瓦,被永州市授予“小水电之乡”。四是促进了边界贸易繁荣。本地的木材、竹子、竹木制品、茶叶、香菇、药材、松脂、蔬菜等农林产品,源源不断地从码市出发远销“两广”和港、澳、台地区,外地的各类产品也汇集到这里,销售到四面八方。外省外县客商纷纷到此经商办企业,城区有个体工商户364家,建成蔬菜、活畜、建材等市场3个。每逢圩日,车水马龙,客流量达万余人,圩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7亿元,年贸易成交额11.3亿元。五是带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向前发展,投资8000万元的永州市乡镇第一家医养结合医院已开工建设,2018年下半年可投入使用;投资2000万元的小精灵现代幼儿园已开工建设,2018年春可投入使用;此外,投资7000万元的三星级酒店即将建成营业。

  今日的码市城镇,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街道宽了、道路绿了、房子高了、市面靓了、城区大了、居民的幸福指数提升了,城市韵味越来越浓了,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型城镇屹立在“神州瑶都”的东南边陲大地上。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