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守凯: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 赢得实体经济突破发展

  一、关于三天的集中学习体会

  市委决定在工作任务繁重的年底用三天的时间对领导干部进行封闭式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理解有以下几层深意:

  一是市委、市政府政治站位高。学习贯彻好十九大精神是当前肯定的政治任务,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极高的政治站位和强烈的政治意识。李晖书记亲自为我们解读、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二是集中学习组织到位,针对性强。作为永州关键少数的参加集训班的学员,需要学习,需要补课,需要通过集中学习、听课、讨论,才能达到学懂、弄通、悟透、抓实的效果。此次集中学习,认真组织,精心准备,严格管理为达到学习效果提供了保证。

  三是集中学习效果良好。通过集中培训带动,在全市掀起一个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达到加快“建设创新开放新高地,品质活力新永州”的目的,从而让十九大精神在永州落地落细落实。

  二、关于十九大报告的主要精神

  通过前段时间收看十九大开幕式,聆听习总书记的报告,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听专家领导讲解,自学和这三天的集中培训,我认为自己对十九大精神有一个较全面但理解仍然不透,感觉到十九大报告内涵丰富,思想博大精深,通篇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的立场、观念和方法,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光辉品质,描绘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前进的号角,令人振奋、倍受鼓舞、催人奋进。

  当前,我认为至少要把握以下要点:

  一是把握主题。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二是把握精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三是把准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四是把握要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实现伟大目标,要有“四个自信”。

  五是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含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六是狠抓落实。根据各自承担工作的实际,掌握相关领域行业的新任务、新目标和新要求,将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

  三、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工业实体经济实践突破发展的一些思考

  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明确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十九大报告中的这些表述,融入了新发展理念,指明了经济发展方向,明确了支持创新,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中小创新发展的若干具体政策导向,我们要把握机遇,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推动永州工业实体经济加快发展。

  (一)从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后劲来看工业实体经济落后是永州最大的短板

  2017年1-10月份,工业总产值增幅16.2%,虽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7.2%,在全省排第三,但绝对值只有317.6亿元,预计全年可完成380亿元左右。规模工业入统101家,现有规模工业914家,虽然领跑全省,但后劲不足,差距仍然较大。

  1、我市工业底子薄。一是工业总量较少。从全省总体情况看, 2016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323.8亿元)占全省(11564亿元)2.8%,规上企业数(878家)占全省(14400家)的6%。从与兄弟市州比较看, 2016年,我市规模工业增加值(323.7亿元)是长沙市规模工业增加值(3253亿元)的十分之一(大概数,下同),是株洲市(1084.9亿元)和郴州市(1069.2亿元)的三分之一,是湘潭市(843.9亿元)和娄底市(600.9亿元)的二分之一,是邵阳市(456亿元)四分之三。从工业实缴税金方面看,2016年,我市工业实缴税金24.4亿元,其500-1000万元企业19家,1千万元-1亿元企业10家,过亿元企业2家。我市工业实缴税金仅占全省(1311.7亿元)的1.9%。是长沙市(436.6亿元)的二十分之一,是株洲市(76.3亿元)的三分之一,是郴州市(58.1元)和湘潭市(40.2亿元)的二分之一。二是产业集群规模不大。从产业集群看,我市9大优势产业中过200亿的产业只有农产品深加工和轻纺制鞋2个产业,均为传统产业。从骨干企业看,龙头企业实力不强。2016年长丰汽车产值49.3亿元,零陵卷烟厂产值34.2亿元,过亿元企业360家,过5亿元企业23家,过10元企业仅有6家,分别占规模企业的40.6%、2.6%、0.7%,无旗舰式带动和辐射作用强的企业。三是产业结构不优。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较少。从今年1-10月产值看,我市9个主导产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只有四个(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其产值占主导产业产值仅为35.2%,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仅占主导产业产值的4%、5.7%。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作用不够。1-10月,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亿元,同比增长%,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亿元,同比下降%。而电子信息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虽增幅较大,但产值仅约占主导产业产值的四分之一,对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

  2、工业发展后劲不足。一是工业投资增速持续低迷。今年来,我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在负增长区间运行,1-10月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技改投资均为负增长,说明我市工业输血动力不足,工业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工业项目建设不乐观。今年全市在建工业项目较去年少84个,同比下降30.1%,新建成投产的项目较去年少23个,同比减少28%,新建成投产项目较去年减少23个,同比减少26.7%,好项目、大项目不多。三是骨干企业左右全市工业排位的现状没有改变。截止去年底,我市过十亿元的企业只有6个,这6个10亿元级的企业左右着我市工业经济的运行状况。零陵卷烟厂在我市工业经济运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6、8、9三个月,零陵卷烟厂产值同比增长100%以上,使我市当月规模工业增速大幅提升进入前三。宁远榕达钢铁自今年停产以来,每月影响我市工业用电量近3000万千瓦时,累计拉低了我市工业用电量近3亿千瓦时,影响全市工业经济增长速度。

  3、园区发展层次较低。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凤凰园工业园区率先在全省创建,但截至目前,我市没有一家国家级工业园区。2016年底,全市工业园区产值过100亿元5个,但仍没有一个工业园区产值过200亿元。我市入选到全省前50家的工业园区(经开区、祁阳经开区和零陵工业园)只有3个,占比仅为6%。从今年1-10月全省工业园区运行情况看,三个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省前50个园区中排第33、34、和36位。

  当前永州工业总体情况来讲:体量小,结构不优,新兴产业不多,没有发挥引领作用,仍然依赖长丰、零烟等少数骨干企业;所谓的七大支柱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轻纺制鞋、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依然传统意义上的没有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加上近年来,招商引资没有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因此,工业发展缺乏后劲。

  比较我市的环境、文化方面,工业是名副其实的最大的短板。

  (二)导致当前工业实体经济落后的原因分析

  工业发展培育不是一朝一夕,造成当前的局面,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以下几个原因,值得深思。

  1、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重视工业。一些县区和部门抓工业的意识不强,认识不够,认为工业项目的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往往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投资见效相对慢些,没有把发展工业摆在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没有充分调动各部门优先发展工业的积极性,没有形成优先发展工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没有久久为功地抓工业发展。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在重视上没有到位,没有树立“工业兴则永州兴,工业强则永州强”的理念。

  2、孤芳自赏工业,抓工业的人才太少。近年来,由于永州工业底子薄,工业发展速度较快,部分同志误认为永州工业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了,殊不知,永州工业经济体量小,工业企业质量效益不优,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工业企业比较,永州工业企业大多是中下游水平,属于作坊级别。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我市懂工业、学经济的人才太少,工业战线的同志提拔重用力度不够,没有树立起重用抓工业经济人才的风向标,真正懂工业抓工业的不多。

  3、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不够。永州作为工业欠发达,交通、人才、经济等各方面没有优势的地区,要发展工业经济,政策支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历年来,我市出台了较多的工业经济发展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与其他兄弟市州比,我们各项支持工业发展存在政策缺失或者力度小的问题。这就导致在没有交通地理优势的情况下,工业发展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政策兑现不足。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工业实体经济的政策,但是由于我市财力有限,加之一些部门对支持工业发展的认识不够,导致一些惠企政策在落实上存在难、慢、卡等现象,使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没有质和量的突破。

  4、思想不解放,缺乏担当。永州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但工业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技术应用、商业管理、企业服务等都与市场接轨,部分干部职工思想不够解放,没有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没有跟上工业发展思维的变化,不敢与私人企业主打交道,学不到最新的市场动向,不了解工业发展的最新方向。在工业企业发展需要支持时,抱着无过即是功的思想,不敢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没有建立好“亲”“清”的政企关系,没有俯下身子倾听企业的需要,没有撸起袖子干工业,没有坚持工业为上。

  5、工业招商成效不明显。一方面,招商方法有偏差。近几年招商引资没有聚焦工业项目,工业招商没有依据现有的产业和资源,没有包装工业项目,没有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来招商,工业招商推介会的成效不明显。另方面招商重点不突出。工业招商的重点要是要延生现有的产业链,发掘自身优势,根据现有的资源建立新的产业和产业链,据此,有针对性地制定招商计划,研究好招商地区和招商对象,找准招商突破口,充分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招商活动,与产业转移地区政府部门做好对接,了解产业转移产业、企业的需求,突出永州工业招商的优势,有针对性地跟进跟踪重点项目,不达目标不罢休。加上,主抓工业发展的经信委在工作手段上没有抓手,也没有足够工作经费,编制有限,抓工业的人、钱、权都较弱,服务再服务的工作成效有限。

  6、体制机制局限、约束工业发展。一方面,是工业园区机制不活。工业园区管委会主要的工作集中在征地拆迁、工程建设方面,所做的规划只是建设性规划,缺乏园区产业发展、布局、设施配套、融资、审批、服务体系等,给园区松绑放权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工业主管部门缺乏抓手。作为主抓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经信委“无钱无权无抓手”,在企业需要帮助时,经信部门紧紧是服务服务再服务,协调协调再协调,没有实际的手段协调解决工业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市经信部门在全省经信部门中的编制是最少的,但是人口却是全省第二大人口大市,这与我市工业发展不相匹配,导致市经信委很多职能科室仅有科长一人,队伍力量服务和支撑工业发展不足。

  7、其他方面,如地域、交通制约等因素影响工业发展。一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工业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今年来,园区升级战役成效明显。但是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水电路讯煤、公交、医院、学校、餐饮和娱乐配套设施仍然不能满足工业企业的需求,满足不了园区发展的要求,严重制约了企业用工招工和企业发展。二是交通制约,导致物流成本过大。虽然,我市交通获得了大发展,但地处内陆,离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有较长的距离,高速、航线、高铁等依然与沿海地区和兄弟市州有较大差距。加上我市没有形成统一的物流产业园,各县区也没有形成专门的物流产业园,物流产业没有集聚发展,县区工业企业货物运输分散,导致企业物流成本过大。

  (三)实现工业实体经济发展新突破的路径

  要实现工业实体经济发展的新突破,要扎实贯彻落实好十九大关于发展工业实体经济的各项精神,具体到我市来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突出工业为重,营造兴工强市的氛围。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要真正重视工业,真抓工业,抓真工业,支持工业。一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浓厚氛围。彻底破除永州不适合发展工业、发展工业影响环保的狭隘思想,矢志不渝、久久为功地实施兴工强市战略,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推动力。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推新工作顶层谋划,科学规划。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第一菜单”,让资金、项目、政策向工业领域倾斜,让专业人才向工业领域集聚;要大力营造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抓大产业、抓大企业的浓厚氛围,大张旗鼓地表彰工业发展的先进典型,使工业成为我市财源建设的第一源头活水。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工业经济的运行调度。加强市县区、部门、地企之间的联动,健全完善工业经济运行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分析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及时解决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创新工业经济运行调度、监测和分析手段,建好永州工业云平台,通过大数据提高工业经济运行和监测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2、突出政策支撑,激活工业发展的活力。一是出台系列支持工业实体经济发展的好政策。尽快出台《市委市政府支持工业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条)》,建立一个资金(中小企业1000万,推新资金4000万),一个资金 《助保贷》,设立一个基金——工业实体经济发展基金(50亿元的规模),为工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二是做好惠企政策宣传发动。通过新闻媒体、微信、送政策到企业等手段,多渠道、多方式地将每一个惠企政策送到企业中,帮助企业用好用活用足惠企政策。三是抓好政策兑现落实。对照国家、省里和市里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只要企业符合享受优惠政策和奖励的条件,不打折扣、不讲条件、不推诿拖拉,坚决予以兑现落实,支持企业加快发展。

  3、突出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要对标优势产业抓发展。要对照20个产业链发展重点规划目标,做好各县区重点产业链的规划,支持产业链已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继续引进一批重点企业,建设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力量推动解决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瓶颈、资源瓶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带动人才链。二是要实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在全市形成以农产品精深加工、轻纺制鞋、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六大支柱产业体系,围绕主导产业按照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出台量身定制的支持政策,实行点对点精准服务,壮大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三是要坚持“四个一批”总体发展思路。壮大一批辐射带动性好的我市现有骨干企业,做大存量;培育一批新兴的原生态走信息化智能化改造转型升级发展的中等企业,盘活动存量;想法设法引进一批符合新兴产业链发展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扩大增量;支持一批发展前景好、附加值高、有自身专利能组织做大的小微企业,培育增量。让各类企业竞相发展的态势成为主旋律。

  4、突出工业招商,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一是要做好项目开发。瞄准国家、省政策重点支持的投资方向,把握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和国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着力在政策中挖掘项目、围绕支柱产业延伸项目、从优势资源中派生项目、从民生需求中转换项目,认真挖掘具有可行性的重点项目,并按照分区域、分产业、分类型、分投资额等建立项目库,以利于我市工业项目的开发和包装。二是要创新招商方法。要着重加强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企业的对接,行业100强的大企业,调动一切力量,找准招商突破口,争取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永州。要特别注重以商引商,突出资源优势招商,围绕现有优势产业链和优势资源,利用龙头企业的带动力、现有的产业基础,着力补链、延链、强链,走以企引企、以商引商之路,吸引上下游企业来永投资。三是要在精准招商上下功夫。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底线,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引智水平,瞄准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辐射性强的项目,组建专业招商团队,精准攻关,积极发展总部经济。

  5、突出产业融合,走融合发展之路。一是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发展。支持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成果应用,大力推广流程制造、离散型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智能制造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工业云服务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推动矿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轻纺制鞋等传统制造业信息化改造,在促进“两化”融合中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催生新的业态。二是要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充分利用国家大力支持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不断完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推进军民工业资源共享、技术双向转移转化。大力支持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做好军民融合产业园(军工区),培育全市军民融合发展新引擎。

  6、突出规划引领,编制完善发展规划。一是完善园区发展规划。加快工业园区规划修编,高规格、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设计和修编,进一步明确园区功能定位,明确园区功能配套规划,打造专业产业园区。二是编制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根据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引导指导行业创新发展,谋划新兴产业发展,如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产业、轻纺制鞋、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三是要按照规划抓发展。工业园区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后,要按照规划做好产业布局和功能布局的落实,做好产业发展的招商引资,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7、突出精准帮扶,优化工业发展大环境。一是要深入实施“精准帮扶”,选取100家规上企业为帮扶对象,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每个企业明确一个市级领导牵头负责,一个后盾单位,全方位帮扶,切实缓解企业用工、用地、融资、物流等要素瓶颈。二是要强化企业帮扶考核。对工作组企业帮扶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年终通报表彰。对所帮扶企业税收增长的10%—15%奖励后盾单位,年终坚决予以兑现。三是要坚持开展产业合作对接,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打开销路。深入开展百户大型骨干企业精准帮扶活动,对选取的100家骨干企业要一企一策,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在稳定经济增长中的支撑作用。四是要持续提升政务效率,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程序最简、手续最少、效率最高、收费最低、服务最优的政务环境,依法依规全力支持服务好企业。动态完善“三清单一目录”制度,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和“一站式”服务,积极为企业清障搭台。

作者高守凯 系永州市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