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4名委员大会发出永州政协“好声音”,有你的心声吗?

  12月28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永州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开幕会上,8名委员代表上台发言,6名委员作书面发言,各界别的委员们“紧盯”教育、医疗、农业、旅游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为永州人民发出政协“好声音”。

义盛章委员代表少数民族界发言。

  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打造永州创新开放新高地

  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规划。这一战略的实施,给永州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环顾周边,郴州、梧州、贺州等市纷纷确立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永州要想抢抓区域竞争主动权,必须充分发挥地缘、资源、特色产业优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一、大力实现观念对接。一要增强机遇意识。以更大的魄力、更快的行动、更实的作风,化机遇为动力,借助粤港澳加快永州发展。二要增强开放意识。在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实行对外开放,以大开放谋求大创新,以大创新促进大发展。三要增强优化环境意识。切实解决不敢让利、让市场、让股权、不守信用等问题,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

  二、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对接。一是交通对接。坚持交通先行,以构建区域交通枢纽城市为核心,加快实施呼南高铁邵永段、永贺高铁、兴永郴赣铁路项目,全力争取永清广高铁进入国家规划并尽快建设,构建永州至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铁通道。抓好衡道高速、永郴高速并规划建设江华至连州高速,抓好零陵机场迁建和湘桂运河工程的前期工作。二是能源对接。做好规划,合理布局,科学配置风电、水电、光电等资源,以能源为纽带,加强双边合作,扩大招商引资。三是信息对接。加快华为云计算中心建设,培育云计算大数据及信息服务产业,打造云计算产业科研投入、运营服务、基础设施配套三位一体的产业集群。四是城市对接。针对永州市中心辐射作用不强的现状,加快南边副中心--道县县改市的步伐,吸引更多粤港澳客商来永投资兴业。

  三、全面推进产业对接。一是工业对接。建议在永州、清远交界处建立粤湘合作特别试验区,两市在产业承接与布局上错位发展、统筹共进。支持广东的电子、医药、食品、服装、轻纺、家具、五金、建材等产业“北移入永”。二是农业对接。利用永州市成为长江以南首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拥有3个省级出口基地的优势,引进粤港澳的资金、技术和人才重点发展粮食、畜禽、蔬菜、水果等四大主导产业,把永州市建成粤港澳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果篮子”。三是旅游对接。按照建设“生态大市、旅游名市”的要求,着力推进全域旅游的进程,将永州市建成粤港澳的“后花园”。

  四、推进人才劳务和科技创新对接。一是人才对接。主动参与粤港澳区域人才交流合作,建立健全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和人才奖励评价机制,吸引粤港澳人才来永州市创业发展。二是劳务对接。既要开展“定单式”培训,促进产业人才输出粤港澳;又要改善本地企业的用工条件和劳动保障,吸引粤港澳人才来永州市务工。三是科技对接。引导、鼓励永州市企业与粤港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协作,引进关键技术和设备,重点突破资源深加工、电子信息、新材料、循环经济等瓶颈,提升永州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五、推进体制机制对接。一是政策对接。跟踪粤港澳和周边地区的有关政策,着手研究和建立政策法规、金融服务、信息网络、人力资源、物流服务、贸易服务、口岸服务、产权交易、技术标准和社会保障等“十大体系”创新工程,建立与粤港澳的合作机制。二是招商职能对接。借鉴粤港澳成熟的体制机制,深化招商引资体制改革,突出工业招商,放大职能作用。三是市场体系对接。依托现有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与粤港澳的技术、环保、资格认证等标准的对接,全面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壁垒,实现无歧视市场准入。

  六、推进平台对接。一是完善口岸平台。加快永州内陆港和公路口岸建设,抓好道县农副产品集中验放场和江华海关工作站建设,积极改革内陆通关模式,加快永州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二是夯实园区平台。探索市场化主体参与的直管、托管、代管和共建模式,鼓励与外地资本合作发展“飞地”园区,提升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功能。推动县区园区走错位式、细分化、内涵式发展之路。三是搭建经贸交流平台。大力发展会展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经贸会展平台,打造湖南会展次中心,深度对接“港洽周”“广交会”等重大经贸交流平台。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

  界别:少数民族界

  党派:中 共

   下一页:伍妍委员代表文化艺术界发言
[NextPage]

伍妍委员代表文化艺术界发言。

  实施文化复兴工程 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

  经过多年的努力,去年底永州市终于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获此殊荣实属不易,虽然“通过了”,但标准不高,需要我们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在荣誉面前看到问题,正视不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抓住机遇实施文化复兴工程,尽快丰富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

  一、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势在必行

  一是永州要从文化自信迈向文化自强。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一个地区发展中最基本、更深沉、能持久的力量。永州人一向有充分的文化骄傲和充足的文化底气,那就是人们常说的:永州是一本书;永州是一座天然博物馆;永州是湖湘文化之源;永州稻文化和女书文化世界有名;永州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地位重要。这五句话决定了永州当前和未来发展的自强之路:文化复兴,文旅融合;绿色低碳,生态文明。

  二是永州文化要从书里走出,呈现到大地融入到画中。省委老领导文选德同志说,“张家界是一幅画,永州是一本书”,这是对永州文化很好的一句广告宣传语。但永州文化不能仅写在书中,而要立在地上,镶入画中。当前永州因经济欠发达,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灿烂的历史文化很大部分仍然留在书里,烂在地里,地面呈现不够,文化挖掘不深。加强文化建设一直是市委市政府的心中所重,但从现状来看,冷水滩作为中心城区,伴随着以什么文化融入城市之中的争论不休,这座城市已变成一座文化缺失的现代新城。零陵古城文化灿烂,底蕴深厚,但目前仅有柳子景区和东山景区有可观之处。全市各个县城历史悠远,但都未能成为永州旅游的好去处。永州古村众多,可以申报全国“古村之市”,然除了江永上甘棠、勾蓝瑶寨、道县楼田、零陵周家大院、新田龙家大院等几处正在修复外,其余古村都是人去楼空、断垣残壁、令人望古兴叹!因此,全面打响文化名牌战略,加强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实现文化复兴,任重道远,势在必行!

  二、实施文化复兴工程刻不容缓

  在文化复兴、全域旅游的大环境下,永州应当抢抓机遇,建议用三年时间分三个层面实施文化复兴工程。一是中心城区层面:冷水滩是零陵古郡的第二县衙,是当今永州的首善之区,应建成文化与城市融为一体的“潇湘第一城”,建议新建周敦颐文化公园、李达红色文化纪念园、潇湘河街、凤凰园庄园。周敦颐是永州文化的一号人物,在中心城区建周敦颐文化公园或者广场十分必要,这就是属于我们永州的文化地标;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可以以中共建党和红军长征在永州为主题,整合全市红色文化,在李达故居扩建永州红色文化纪念馆,将其建成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冷水滩区人文故址不多,但也有两处相当有名,一是“文昌阁”,建议以文昌阁为中心点,在下河线一带利用棚户区改造的政策,建设“潇湘河街”。还有一处便是凤凰园,此地此名关乎永州两位历史名人--同盟会会员雷铸寰和冯天柱先生。雷铸寰创建了零陵农校的前身——湖南省私立船山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并任第一任校长;据永州文史资料记载,零陵农校的校区就是建在曾与唐生智共同促成湖南和平解放的冷水滩人—冯天柱的私人庄园里,这个庄园名为凤凰园。因此实行校区共建,市民共赏,将原零陵农校校区改建成凤凰公园,具有很好的历史人文价值。零陵区作为永州历史名城的核心,应当兴建柳宗元愚溪草堂、怀素纪念馆,要让柳文化和草书文化在永州落地生根。除此之外,还应依托“零陵古城”建设恢复永州八景、永州八记、潇湘庙和何仙姑道观等古建筑。二是县城层面,各个县城应以主要历史古迹和历史人物为主,恢复重建两到四处历史古迹、历史名人文化公园;三是乡村层面。要加快已经公布的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和建设,加强新发现的古村落保护和挖掘工作,让文化得以流传,让古迹得以再现。

  三、实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前途无量

  永州旅游是山水的盛宴,是文化的浸染。如何把境内的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活,当务之急要全力推动永州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抢占旅游文化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未来几年应以文化和旅游为战略重点实现以下五大文旅融合:一是古城名山与旅游融合,打造好零陵古城、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四大核心景区;二是濂溪文化与旅游融合,以永州为起点,连结郴州、衡阳、邵阳三市,建成湘南濂溪文化旅游圈;三是瑶文化与旅游融合,以江华、江永盘王故事和瑶族生活为主,建设“神州瑶都”;四是水文化与旅游融合,以涔天河水库和潇湘二水为依托,建设“神州瑶池”和“水云潇湘”主题景区。五是女性文化与旅游融合,以江永女书、勾蓝瑶寨,九嶷斑竹、宝珍故居、仙姑故里、潇湘神庙、舜皇二溪为节点,打造国内首条女性文化精品旅游线路。通过几年的努力,永州的文化旅游必将结出丰硕成果!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永州三中音乐教师

  界别:文化艺术界

  党派:民 盟

    下一页:李谋韬委员代表教育界发言

[NextPage]

李谋韬委员代表教育界发言。

  普及高中教育 加快建设高中学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办学规模,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育质量,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连续8年高位增长,从2009年的5993人增加到2017年的8807人,但全市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经费投入不足,大班额现象严重,中职办学模式趋同,高中阶段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与党的十九大“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高中学位严重不足,入学压力大;二是高中学校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三是高中阶段学校教师相对不足,教师超负荷工作。

  现在距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教基〔2017〕1号)提出的“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应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已经不到3年的时间。做好普及高中教育的基础工作迫在眉睫,时不我待。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对高中教育的投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生均公用经费、合格学校和全面改薄等经费,并有政策支持。相比义务教育而言,高中阶段教育投入相对不足。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要强化政府行为,将对教育的投入适当向高中阶段教育倾斜,加大对高中阶段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教师培训的投入、教师超课时、高考奖励经费等支持,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切实落实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经费,安排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规定。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办学,弥补财政投入不足。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文件要求和永州市实际,科学、合理地核定普通高中阶段教师编制,保障学校健康发展。未来三年,全市每年应增加高中教师500人左右。采取全员培训和定向培养,各县区拿出一定的师资编制指标到定点院校进行培养,签订就业协议。妥善解决高中阶段教师超负荷工作和加班报酬问题,激励教师勇于创新,提升教学水平,为永州培养出更多拔尖人才。

  3、扩大招生能力。一是新建、改扩建现有公办高中学校。中心城区建设1-2所高中学校,高中数量不足的县区也要新建一批高中,同时对现有部分高中进行改扩建,扩大招生规模,满足人民群众对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二是恢复原有高中学校。随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到来,高中学校学位将严重不足,要将已改办初中且具有高中办学资质的学校回归办高中学校。三是政府统筹,解决职业学校小而散、小而全的问题,扩大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潇湘技师学院的中职招生规模。

  4、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以现有优质高中为龙头,有目的的推行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高中资源;以卓越职业院校为龙头,联合各职业技术学校和企业进行集团化办学,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多元化办学模式,支持企业和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行校企“双元”联合招生定单培养模式。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界别:教育界

  党派:无党派

   下一页:宋晖委员代表民进永州市委发言
[NextPage]

宋晖委员代表民进永州市委发言。

  发展森林旅游 助力“旅游升温”战役

  2017年,市委、市政府全面打响“旅游升温”战役,提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目标,全市森林旅游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目前,永州市可开发森林旅游面积538万亩,可游览面积429万亩,辐射旅游面积1345万亩。全市已建成森林旅游目的地58个,含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21个,国有林场29个,省级森林公园和省级自然保护区8个,森林资源丰富,森林旅游发展空间广阔。

  然而,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全市森林旅游事业目前存在规划建设滞后、政策扶持薄弱、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景区景点要素体系落后,综合接待能力不强,景区道路设施差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少数森林旅游目的地为节假日人满为患发愁,而大多数森林旅游目的地门可罗雀,森林资源利用效率低。

  为此,我们建议:

  一、科学规划,整合资源。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这个“国字号”品牌为契机,推动森林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科学编制森林旅游总体规划,精准对接全市“十三五”旅游总体规划,集中精力建好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三大龙头引擎项目,构建永州旅游产品发展大格局。结合湿地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统筹开展生态旅游交通、景观、标识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智慧旅游综合开发和服务升级。

  二、聚焦优势,打造精品。大力推进阳明山、金洞2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争取将新田福音山、宁远九嶷山和市森林植物园申报省级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将冷水滩四明山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将回龙圩回峰申报省级森林公园,将永州森林植物园打造为市民休闲、娱乐、康养中心,提高森林旅游“含金量”。大力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宣传普及,开拓森林旅游新方式。大力建设森林旅游小镇、森林体验基地、森林人家,着力打造寻根祭祖、生态健身、访古探幽、民俗风情四条精品线路,构建森林旅游新平台。大力挖掘山水文化、森林文化、湿地文化、茶文化、花文化、竹文化等生态文化产品,推进“健康森林、秀美林场、美丽湿地、绿色通道”四大主题建设,赋予森林旅游新内涵。

  三、突出建设,加强管理。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要素建设,连通永州市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一级以上公路线,加强公园可入性通道和园内交通路网建设,拉近公园时空距离,形成森林旅游快速通道,推进森林旅游项目招商。全面加强旅游人才培养,立足本土和周边高校,合作开设旅游相关专业,建立森林旅游人才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推行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提升管理、接待能力和水平。全面加强森林执法工作,依法有效整合旅游、规划、国土、林业、环保、水利、文物相关执法力量,组建强有力森林综合执法队伍,加强森林生态资源保护。

  四、营销策划,提升效益。精心策划主题活动,大力创新营销方式,提升森林旅游综合效益。开展旅游节庆惠民、森林公园惠民系列活动,常态化开展“乐享自然”森林旅游摄影、“美丽永州”森林旅游商品设计评选大赛,结合乡村旅游重点节庆活动和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假日,开通“旅游爱心巴士”,分时段对特定人群减免景区门票。邀请国内外知名媒体,实时报道活动资讯、开展深度观察、推介精品线路,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与同程旅游签订合作开展“旅游+互联网”营销,拓宽“线上+线下+体验”营销新路子。

  森林旅游事业是无烟产业、绿色产业、生态产业。发展森林旅游事业,与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的方向高度一致,与永州市打赢“旅游升温”战役的战略举措一脉相承。我们期待并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永州森林旅游事业的明天更美好!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永州市财政局农开办资金科科长

  界别:民进

  党派:民进

下一页:汪华明委员代表科协界发言
[NextPage]

汪华明委员代表科协界发言。

  打造幸福民生公交 助力品质活力新永州建设

  城市公共交通体现着城市品位、经济发展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永州市于2016年启动中心城区“一城一交、公交公营”体制改革。中心城区现有公交车651台;其中新能源车106台。零陵城区有公交车268台,营运线路15条。冷水滩城区有公交车383台、营运线路22条。中心城区有出租车700余台,从业人员1500人;有公共自行车2000辆。12月15日,经市政府批准,市本级财政出资1.85亿元,为中心城区一次性购置60台BRT快速公交和140台12米纯电动公交车。目前,零冷快速公交前期建设进入尾声,开通在即,将为品质活力新永州新添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但是,永州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主体地位尚未确立。公共交通规划落后于城市发展,投融资平台滞后,公交单一,城市公交主体地位并未确立。二是公交设施比较薄弱,公交停车场严重不足。三是公交企业严重亏损。四是市民素质亟待提升。驾驶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出租车司机素质低,存在不打表、拒载、漫天要价等行;少数市民乘车存在不排队、乱丢乱吐等陋习。

  为此,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按照每标台公交车需综合用地200㎡的基本标准,科学制定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到2018年底,编制或完善《永州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十三五”发展规划》《永州市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专项规划》《永州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发展规划》。

  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市政府要设立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资金,并纳入公共财政体系,重点用于公共交通停车场、候车亭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能源公交车辆购置等。尽快制定《永州市财政对城市公共交通实施补贴补偿办法》,对新成立的市公交集团总公司实行补贴补偿政策。对各项优惠、免费乘车增加的支出,持月票和“一卡通”优惠乘车形成的政策性亏损,经营冷僻线路等增加的成本,由政府财政及时足额补贴。

  三是补齐设施短板。加快调度中心、公交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加气(充电)站、停靠站建设,提高公共汽电车的进场率;规划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大力建设BRT等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系统;民航、铁路、长途车站等交通节点要建设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及小汽车、自行车停车设施,使乘客能及时换乘公交车辆进出市区。构建步行道、自行车道慢行系统,增加共享单车的投放。淘汰安全性能差、排放标准低的老旧车辆,推动纯电动、天然气等新能源车辆的应用。

  四是推进智能建设。建成具有电子警察执法、交通信号调控、交通流量采集、交通信息发布、交通视频监控、调度应急处理于一体的智能交通管理体系,提高城市公交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城市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平台。

  五是强化综合管理。城市公交客运企业要按照运营协议确定的线路、站点、时间、班次运营。司乘及管理人员要做到诚信服务、礼貌待客、安全营运、规范操作。市民要文明驾驶、文明乘车,自觉遵守城市公交车乘坐规则。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祁阳师范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

  界别:科协界

  党派:中 共

下一页:周云玲委员代表农工党永州市委发言
[NextPage]

周云玲委员代表农工党永州市委发言。

  做优做强油茶产业 助推永州全面小康

  近年来,在永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永州市油茶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全市现有油茶总面积296.03万亩,居全省第二;2009年,祁阳、宁远两县被确定为全国油茶发展重点县;2013年2月,国家林业局将永州确定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市。但要实现永州市油茶产业从有到优的转型升级,完成从油茶大市到油茶强市的华丽变身,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林地流转不畅,油茶种植效益不高;二是油茶综合加工能力不足,产品的影响力不大;三是油茶投融资见效较慢,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当前,在精准扶贫工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实施的新形势下,省内郴州、邵阳等市举全市之力培植、发展、壮大油茶产业,永州市也应该依托良好基础,抢抓机遇,把油茶产业做成农业主要支柱产业。为此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从战略高度加快推进油茶产业化,可参照烤烟办体制,成立市油茶办,负责制定全市油茶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目标,协调解决农户、企业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将油茶产业发展纳入县区、乡镇工作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并出台产业发展奖励政策,加大考核奖惩力度,象抓烤烟生产一样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

  二、拓展经营模式,提升产业的集约化水平。一是加快林地流转。健全县乡村三级林业服务平台和管理网络,鼓励以租赁、购买、入股等多种方式加快林地流转。二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培育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油茶龙头企业,支持企业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油茶林基地,使企业与农户结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实现油茶种植的机械化、现代化,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效益。三是大力发展油茶林下经济。培植一批以油茶林休闲观光、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茶油食品等林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油茶家庭农场、农庄。

  三、加大资金扶持,建立产业的长效保障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增加永州市油茶产业专项基金,加大对油茶产业前期发展投入补助的力度,并适当延长补助时间。二是加强对涉“农”资金的整合,可将移民项目资金、农业开发资金等政策性资金捆绑用于油茶产业开发,并形成统一规范的长效投入机制;设立油茶林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还可鼓励实行以奖代投、以补代投等方式,带动社会力量参与。三是完善金融保险政策。抓住产业精准扶贫契机,尽快制定出台相关金融机构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优惠信贷政策,对油茶产业发展实行贷款贴息,将油茶林全部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范畴,以增强其抗风险的能力。

  四、强化技术支撑,增强油茶产业的竞争实力。一是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力争短期内在良种选育、快速繁育、配套栽培、加工工艺、新产品开发、技术质量标准制定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二是加强油茶发展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着眼长远培养一批既懂油茶栽培、又懂油茶加工利用、还懂油茶经营管理的实用性人才,配齐、配强市、县、乡三级油茶科技人才队伍。三是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由市政府牵头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尽快拿出油茶生产区原产地规划管理的可行性办法,力争使“永州茶油”主要指标成为国家制定茶油质量标准的参照依据,掌握“话语权”,使“永州茶油”驰名中外,成为展示美丽永州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永州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农工党市委副主委

  界别:农工党

  党派:农工党

   下一页:欧阳德群委员代表医卫界发言
[NextPage]

欧阳德群委员代表医卫界发言。

  抢抓“医养结合”政策机遇 促进永州市养老产业发展

  永州市人口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据统计,永州市总人口约为659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99万人,占总人口的15.02%。为此,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以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民政部确定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为标志,2016年6月我国“医养结合”正式实施。就永州市来说,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三种医养结合模式:一是协议合作型。全市养老机构基本上都与就近的公立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公立医院为养老机构开通了预约、急救、转诊等绿色通道,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等服务。二是医养融合型。即集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资质于一身的医养结合机构。目前,永州纳诺老年公寓、祁阳永和医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健康产业示范园”、新田县生态健康养老医疗中心、宁远县福利中心等医养结合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三是居家医养服务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检、社区护理、健康管理等基本医疗服务。截至11月底,已签约36.7万名65岁及以上人群。

  在“医养结合”工作推进中,目前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医养结合服务需求与承载力不对称;二是医养结合行业管理体制不完;三是医养结合医保支付政策尚未跟进;四是专业人才稀缺;五是医养结合项目落地难。

  为此,就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

  一要做好医养结合顶层设计。政府层面出台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细化各级各部门职能职责,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格局。民政、卫计、人社、发改、财政等部门联合出台政策,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审批准入、行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要加强保险机制的融合。理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的关系,整合三者功能。将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建立老年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为全市“五类”特困老人购买老年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提高老年人的抗风险能力。

  三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大养老专业服务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对医养结合机构医护人员的培训,完善激励机制,鼓励专业院校毕业生到医养结合机构就业。对政府主导的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合理增设医护人员岗位。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医养结合机构,根据投资规模合理核定医护岗位。

  四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康复医疗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五要建立“医养结合”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永州市卫计委主任、农工党市委副主委

  界别:医卫界

  党派:农工党

  下一页:韩顺华委员代表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发言

[NextPage]

韩顺华委员代表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发言。

  营造担当和创新氛围 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前段时间,我们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就永州市政务环境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调查,发现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对永州市的政务环境反映强烈,反映最突出的是不作为和慢作为。主要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两集中两到位”没有真正落实,一些应进事项或未进政务中心,或授权不充分,导致窗口“只挂号不看病”,让企业和群众“两头跑”。二是部分单位和个人对职责边界的事能推则推、能躲则躲,就是法定职责内的事,有时也要等红头文件,等会议纪要或领导签字,推诿拖拉现象严重。三是“放管服”措施没有落实,审批事项多,程序流程复杂,审批时间长。

  由于这些单位和个人的不作为、慢作为,导致项目落地时间长,永州投资环境反映差。以市邮政公司为例,去年以来,他们到国家总公司和省公司先后争取到3个物流项目,因土地及其“三通一平”早已到位,省公司要求每个项目必须4个月内竣工验收。可江永那个项目仅开工手续就办了8个月,祁阳和新田的两个项目,开工手续已申报6个月,至今没有批复。省公司严肃批评了永州公司,并表示在永州不再追加项目。

  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部分单位和个人担当精神差,缺乏攻坚克难的意志;二是干部作风不实,执行力不强;三是审批创新不够,网上政务服务没有真正实施,部门间审批信息无法共享,并联审批措施没有落实;四是投诉处理机制不健全,监督追责几乎没有落实,影响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查处不力;五是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滞后,执政本领弱。

  为此,我们特提以下建议:

  一、恢复强有力的领导体制,高位推动优化政务环境

  一是恢复高规格的优化经济环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兼任,一名市级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优化办主任兼任常务副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优化办合署办公。二是从各单位抽调部分工作人员,到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办公,解决优化办人员不足的问题。三是在监察委设立政务环境监察的机构,专司政务环境的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工作。

  二、全面落实“三个一”,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是全面落实审批“只盖一个章”。当务之急,要借创建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的契机,进一步深化“两集中、两到位”,确保“一站式”审批落实到位。从长远和根本考虑,建议学习借鉴浙江经验,在县区试点设立行政审批局,依法将县区政府相关部门的行政许可权交由一个部门行使。二是全面落实“最多跑一次”。首先铁腕推进“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按照“首问负责制”的要求,完善相关制度,优化办事流程,从制度、程序、流程上确保“只跑一次”。其次,强化综合保障。不仅要加大硬件投入和培训力度,还要配齐、配强领导力量和工作人员,从人力、财力、物力上充分保障“最多跑一次”。第三,大力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水平。不仅要推进县乡(镇)村政务公开,提升便民惠民服务智能化水平,更重要的是加强基层服务人员业务培训和能力建设,让基层窗口有能力实现“最多跑一次”。三是全面落实办事“一张网”。要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市建设,紧紧围绕 “最多跑一次”的目标,大力推广智慧应用。当务之急的是尽快建立全市统一的行政审批互联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的审批信息互联共享,真正实现并联审批。要通过“互联网+”加快改造政务服务大厅,尽快构建覆盖城乡、标准统一的四级政务(便民)服务中心体系。凡是进驻政务中心的审批项目、审批过程,必须全部实现网上运转、并联办理,并纳入网上政务电子监察平台实时监督,实行“红灯”问责制。

  三、完善奖惩机制,营造“敢担当勇作为”的干事氛围

  一是突出典型抓问责。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出台实施《永州市影响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问责处理办法》。市(县、区)纪检监察机关牵头,组织有关力量,通过公开举报事项和明查暗访,收集、了解、掌握一批线索,严肃查处一批影响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并通过媒体进行公开曝光。二是制定政策强激励。建议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永州市党政机关奖励办法》,激励单位和个人争先创优和大胆创新,对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重奖。三是容错免责除后忧。 认真落实《中共永州市委关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的若干意见》,建立切实可行的容错免责机制,真正做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永州市工商局副局长、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

  界别:无党派

  党派:无党派

   下一页:邓世福委员代表农业界发言
[NextPage]

  打造特色田园综合体 助推永州乡村振兴

  ——邓世福委员代表农业界的发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从国家层面作出的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如何有效推进和实施好乡村振兴,正在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科学命题和伟大实践。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文件中明确表述“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从中可以看出田园综合体具有三大特征:即“以产业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体验为活力”。这必将成为推进农业改革,实现乡村发展的新模式,成为转换农业发展方式的新动能和助推农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永州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也可以利用生态和绿色资源优势,打造特色田园综合体,来助推乡村振兴,让我们的农村真正成为“希望的田野”。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要在永州打造特色田园综合体,首先要解决思路问题,利用现有优势进行一些新探索。一是探索协同发展新模式。一方面,由单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从单一产品到综合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升级,从传统住宅到田园体验度假、养老养生等为一体的休闲综合开发模式升级。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田园综合体跨空间的资源共享、产业互动、人流互通,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二是探索集体经济新模式。探索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转交村集体持有、管护和作为村集体股权的财政资金使用模式。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进行示范,全民参与,推动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引入经营自主化、管理公司化、运营制度化、运作市场化、资本股份制的全新理念,谋求集体经济新一轮大发展。三是探索共享发展新模式。一方面,以农民创收、增收为根本目的,坚持农民合作社的主体地位,使农民能享受稳定持续的土地原始收益、合作社法人股收益、劳动收益、户籍人口收益等多方面收入。另一方面强调城乡互动,秉持开放、共建思维,依托潇湘城市群和周边城镇,放大目标人群,着力解决“原来的人”、“新来的人”、“偶尔会来的人”等几类人群的需求。四是探索农民增收新模式。通过专业合作社,推动农民由单纯的劳动创收向依靠资产、依靠股本、依靠个人劳动、依靠集体经济发展等多渠道增收转变,通过发展新工作、培育新农民,促进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田园综合体模式,赋予了农民及其从事的产业自主“造血”的功能,必将成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一条新路子。

  为此,就永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造好特色田园综合体,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强化产业基础。农业产业是田园综合体的基础。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一项复杂工程,科学推进其建设,需要全方位打好“组合拳”,而重中之重的一拳就是要在强化农业产业支撑上下工夫。正确处理好农业产业和田园综合体的关系,通过农业生产将产业、生态、文化进行深度融合,做到产业优势明显,满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护型农业发展要求。强调产业效益突出,辐射能力强,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另外,农业产业有利于田园综合体整合国家涉农财政资金和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二是抓好规划设计。田园综合体的本质就在于“综合”,建设田园综合体要在“综合”上做足文章,不仅要标新立异,更要坚持和突出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防止千篇一律,实现个性化发展。田园综合体规划不是单一的农业园区规划,而是各种元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多规融合,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协调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要站位高,有前瞻性和可行性,找准发展定位,将当地的人文美与自然美有机统一,将村民生产生活真正融入田园综合体建设中,增强田园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树立示范典型。田园综合体作为新鲜事物,全国还没有成熟的典型案例,政府重点要抓好典型培育,营造氛围,打造品牌,推动发展,要整合涉农资金导入,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零陵区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大润农牧”千亩花海、千亩果园、千头肉牛、万亩野生茶基地建设,打造全省首个集潇湘文化体验园、蒙古文化产业园、现代农业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大型田园综合体示范园。

  四是加大政策集成。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保障田园综合体建设与发展所需要的相应的土地规模,并按一定规模或比例解决配套设施用地问题。大力鼓励开垦荒山、荒坡兴建以农业、林业为主导产业的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建设具有投资大、回收期长、收益不确定、社会效益高等特点,其发展离不开财政资金扶持,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当前政府要整合农业、科技、财政、金融相关政策,导入田园综合体建设。

  五是搞好宣传推广。广泛宣传、强势推广,除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外,还要积极利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的优势,加大对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宣传力度,唱响品牌、提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零陵区农业委主任

  界别:农业界

  党派:无党派

   下一页:吴文旭委员代表市工商联发言
[NextPage]

  发挥民营企业优势 合力推进精准扶贫

  ——吴文旭委员代表市工商联的发言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当前,脱贫攻坚到了关键时期,除了政府主导作用之外,更重要是发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中央多次强调,要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倡导民营企业扶贫。非公经济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调动民营企业等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对于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到贫困地区发展产业,通过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及食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带动的“造血式”扶贫,是效率最高、效果最好、持续性最强的方式,实现了“老板进村、资本进村、产业进村”,使贫困户脱贫走上了致富路。

  一、永州市民企参与产业扶贫的现状

  为打好市委“脱贫攻坚”战役,市工商联大力推进“百企帮百村” 精准扶贫行动,积极动员永州市民营企业以共建、合作、双赢为基本方略,通过多种形式结对帮扶、精准帮扶,走出了一条民企参与产业扶贫的新路子。如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在全市有6个约10万亩基地,按每亩租金年均100元计算,土地流转给当地农民带来收益就是1000万元,基地常年用工1000多人,人均月薪2000元;湖南省季丰农业有限公司利用江永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租用1500多亩荒山,在松柏、上江圩,潇浦三个乡镇的18个村建立柑橘产业基地,依托公司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市场资源和568户贫困户建立的产业帮扶关系,每年为贫困农户发放劳务费260多万元,支付村民的土地流转资金200多万元,受惠贫困人口达2000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11月底,全市有161家工商联会员企业扶助235个贫困村,投入总金额达5.46亿元,受帮扶贫困人数达6.2万余人次,加快了村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组织协调、引导不够。政府对产业扶贫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措施,贫困地区产业选择存在盲目发展、产业趋同的问题;永州市民营企业产业扶贫积极性不高,参与率较低,产业扶贫进展比较缓慢;在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产业扶贫方面,牵头单位不明确,部门综合协调欠缺,没有形成合力;民企参与产业扶贫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未能很好调动民营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

  二是扶贫不够精准。民企选择结对的贫困村大多具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更多的是“扶农”不是“扶贫”;地处边远、冷僻的贫困村环境条件相对较差,生产基础设施薄弱,贫困户大多是老弱病残的地区,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的懒惰思想,难以吸引产业扶贫企业。

  三是政策落实不到位。扶贫开发的政策资源比较零散,整体效应没有发挥出来。据了解,永州市出台的产业扶持和精准扶贫政策中,对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的使用对象、使用范围、监督管理方面没有统一、详细的规定,很多只是强调“优先”、“倾斜”;部分涉及帮扶企业的生态补偿、税收减免、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涉及企业的相关行政审批手续没有得到简化等影响帮扶企业的积极性。

  三、民企参与产业扶贫的建议

  一要加强组织引导,统一规划。建议政府出台产业扶贫的相关政策措拖,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部门协调推进,明确民营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牵头单位和配合部门,形成扶贫攻坚合力。一是要将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纳入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协调。二是结合永州市特色制定具体规划。选准特色产业项目,引导企业、村从实际出发,选择相应的产业发展项目,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打造一批“农旅结合”、休闲观光、农产品加工、食品产业等农业项目。

  二要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支持。构建激励民企参与扶贫工作的氛围和政策环境,建议从税收、信贷等方面对积极参与产业扶贫的民营企业提供政策支持,统筹协调财政、税收、农业、国土、林业等部门,制定出台对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对民企参与产业扶贫工作的贡献大小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协调相关政策性银行为民营企业的扶贫工作提供低息贷款支持,以及推动建立产业扶贫风险保障体系等,完善相应管理办法,建立产业精准扶贫长效机制,以此带动更多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确保扶贫效果,帮助贫困人群切身受益。

  三要拓展产业链条,创建知名品牌。对民企参与产业扶贫的贫困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对贫困户进行思想引导和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加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健全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和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机制,整合资源,建立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打造包含种植、加工、监测、包装、物流等环节的大产业链,为农业产业化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引进大企业,进行农产品深加工,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创建农业示范园,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创建知名品牌,支持农产品地理标识的企业发展,以龙头为引领,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产业扶贫。

  四要加快土地流转,推动产业发展。鼓励贫困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进一步引导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订单生产、就业务工、合作经营,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实现脱贫增收。创新合作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民营企业采取包括合资、合营、入股、承包、合作社或者公司+集体+基地+合作社+贫困农户等多种形式,使民营企业与乡村集体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提升帮扶效应。

  五要加大宣传,营造好氛围。民营企业家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这支队伍投身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回报社会,要大力宣传,多鼓励支持。要把民企参与产业扶贫作为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其中优秀的扶贫案例进行推广,对产业扶贫工作突出的民营企业要进行表彰奖励。在政治安排上,要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参与扶贫民营企业家,作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选。使其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地位,在事业得到发展,在人格上得到尊重,努力形成一个民企人人愿意参与精准扶贫的良好氛围,激励更多企业家更大范围参与扶贫,为永州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贡献力量。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永州市工商联党组成员、秘书长

  界别:工商联

  党派:中 共

   下一页:左秋玲委员代表妇联界发言
[NextPage]

  关于在永州打造中国首条女性文化旅游线的建议

  ——左秋玲委员代表妇联界的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永州女性文化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深度挖掘永州女性文化,打造一条以女性文化为主脉络的文化旅游线路,能够填补当前国内女性文化旅游市场的空白点,有效提升永州市旅游业整体档次,为助推永州经济文化繁荣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在永州打造中国首条女性文化旅游线的积极作用

  一是旅游业正朝着全民化、个性化、特色化的趋势发展。二是各类特色文化在助推旅游业向纵深发展上作用日益凸显。三是发展女性文化旅游能有效填补当前文化旅游市场的空白。在永州推出国内首条女性文化旅游线路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又契合时代特色,也符合消费潮流。因此,在当前永州旅游发展基础上找准切入点,深挖女性文化内涵特色,打造符合女性文化特点的个性化旅游线路,对于推动永州市全域旅游深度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在永州打造国内首条女性文化旅游线的思考与建议

  1、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布局。一是规划保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女性文化旅游线路的开发推广及招商引资等工作。在整体规划上,将现有的文化旅游景点进行深挖细凿、优化组合,着力打造“一园、一寨、一山、一人、一景区”的“五个一”工程,形成一条女性文化特色鲜明的精品线路。一园,就是享有“世界文化瑰宝”美誉的江永女书园、女书生态博物馆;一寨,就是富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勾蓝瑶寨;一山,就是记载了舜帝与娥皇女英二妃爱情故事的九嶷山和舜皇山;一人,就是刘少奇前夫人,湘南学生运动、妇女运动组织者、革命烈士何宝珍;一景区,就是以在永州何仙观隐居修炼得道成仙,留下济世美名的何仙姑传说为主线,建好“仙姑故里——周家大院”景区。二是财政保障。加大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高标准建设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洗手间、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促进景区提档升级。三是人才保障。对导游、讲解员、景区服务人员、饭店服务人员、旅游汽车驾乘人员、农家乐从业人员等实行分类培训,同时积极引进优秀旅游人才,重点造就一批高层次的旅游企业领军人物,全面提升旅游软实力。

  2、深挖内涵,彰显女性特色。在品牌升级上,将江永女书园、女书博物馆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升级扩建,与周边的世界瑶族发祥地和祖居故地千家峒景区,以及永明古城、潇贺古道古村群(上甘棠、勾蓝瑶寨)、源口燕子山生态休闲度假区形成大型旅游综合体;对何宝珍故居建筑主体实行重点维护修缮,对室内设施采取科学措施及时保护,规划建好故居的周边景观、道路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同时,广泛收集与革命烈士何宝珍在永州生活时的史料和事迹,开展向何宝珍精神学习的各项活动,进一步充实升华何宝珍革命精神,将其与道县的濂溪故里、廉政文化馆联成一线,将之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重点红色教育基地。在保护原貌上,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原则,加大对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生态景区、名贵珍稀动植物、岩洞奇石、奇花异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做到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协调统一。借鉴广西岔山村的经验,花大力气保护好勾蓝瑶寨的古村古貌,留住原汁原味,沿袭其悠久的民风民俗,鼓励当地原住民每年举办传统节庆活动,对地道传统美食进行研究、记录和拍摄,全面展示古老瑶寨神奇、古朴、自然的原生态魅力,吸引更多文化层次较高的游客。在提升内涵上,注重充实丰富文化类、情感类元素。如娥皇女英二妃千里寻夫的爱情佳话,是中国由古至今首篇爱情小说,可以此为切入点,着力丰富其中的浪漫主义色彩,提炼以爱情为主题的文化内核,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在进一步完善九嶷山、舜皇山的相关景点上作文章,赋予这些景点更多文化、情韵和意境,并配套开发系列以爱情为主题,以当地斑竹等特产为原材料的系列产品,提升九嶷山、舜皇山的文化吸引力。加强零陵区富家镇镇何仙观的旅游观光设施建设,尽快建好何仙姑道观、雕像和文化广场,美化亮化周边环境,使其与附近的周家大院古建筑群相互呼应,形成整体。在突出创意上,把女性文化作为一个特色元素融入到现代产业发展中,在服饰、餐饮、娱乐、美容等产业中培育一批“女字号”品牌,开发建设出具有女性文化特色的多类观光、体验、休闲、度假产品;创意女性主题节庆及女性文化活动,如举行彰显女性传统之美的大型旗袍秀,展示永州女性的优秀品质与才艺;高规格、高标准策划举办好“湘女秀”、“女书节”,全方位多视角宣传推介永州女性文化旅游,等等。

  3、加大宣传,促进品牌升级。专业设计、精心打造,着力加大女性文化元素在旅游产品中所占比重,以多种深入人心的宣传形式和手段,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充分感染女性独有的坚韧、善良、奉献的人格魅力,以吸引更多的关注,留下深刻的印象;建立永州女性文化旅游网站、APP,为旅游消费者介绍景区概况、风土人情,提供相关综合配套服务,满足旅游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开展微博营销,利用微博分享、反馈、互动等功能,快速实现市场调研、产品推介、消费认知;加强与央视等大型权威新闻媒体的合作,制作永州女性文化宣传片,将永州女性文化做成品牌,打造出中国首条女性文化旅游线。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永州市政协副秘书长

  界别:妇联界

  党派:中 共

   下一页:谭能为委员代表民革永州市委发言
[NextPage]

  加大中心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谭能为委员代表民革永州市委的发言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下,永州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公共文化服务意识不强;二是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落后;三是公共文化品牌活动打造不够;四是文化、体育、文创人才奇缺;五是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低。

  为解决中心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中心城区居民真正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幸福、品质生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坚持文化自信,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意识摆在首要位置。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政府和文化工作者应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强化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着力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范围。

  2、加强高层设计,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驾护航。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议由政府或文体广新局牵头,组织专家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度研究,并对中心城区文体设施布局进行优化,解决设施建设消灭空白、完善功能以及合理布局三大问题,真正实现城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全覆盖。同时建议将文体广新局纳入大规委会成员单位,在公共文化设施项目规划配套时就给予考虑。二是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在抓好中央、省、市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工作的基础上,建议出台一系列具体、管用的配套措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三是进一步加大管理和考核力度。建议对县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县区绩效考核范畴。

  3、以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总抓手,突出抓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永州市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契机,让资源向中心城区设施建设聚焦,让力量向中心城区设施建设聚合,在新建、改扩建文化艺术中心、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非遗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设备齐全、功能完善、服务能力、运营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赶超,打造永州中心城区的新地标和新名片。

  4、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研究制定高效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探索柔性人才引进机制,采取兼职、聘用、合作等形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实现人才的量身定制,让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另一方面,依托本地高校力量以及聘请专家的方式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人员、专业人员、业余文艺团队、文化志愿者、文化产业管理人员的培育,尤其是公共文化的领军人才必要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才能上岗,确保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专业化。

  5、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进一步提高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事业,打造文化品牌活动,提高服务效能,推动永州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大的进展、大的改观。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市商务和粮食局异地商会联络服务科科长

  界别:民革

  党派:民革

   下一页:夏炜委员代表农业界发言
[NextPage]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夏炜委员代表农业界的发言

  近年来,永州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地域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特色品牌,农业品牌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全市已初步建立了粮油、畜禽、果蔬、竹木、烤烟、茶叶、中药材等七大主导产业,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82家。二是认证注册了一批产品和商标。全市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有效总数达310个,涉农商标注册1580个,拥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个。三是培育了一批品牌。全市培育区域公用品牌12个,培育省以上的企业品牌80个,其中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湖南省著名商标49个、湖南名牌产品企业15个。果秀公司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2016年销售收入达8.3亿元。

  永州农业品牌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品牌创建意识不强。二是农业品牌不响。三是品牌建设投入不足。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围绕推进新时代永州农业品牌建设,提出以下工作对策和建议:

  一、打造“一个品牌”。举全市之力打造一个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综合性市级区域公用品牌,譬如名称可定为“潇湘八品”,或“永州之野”等,利用政府公信力为永州农产品品牌背书,与永州已有的农产品龙头企业进行品牌共建,让接入的产品和企业多快好省地扩大销量,形成品牌效应。

  二、建立“两个体系”。一是建立农业产业体系。根据全市的资源优势和布局,建立“粮食、生猪2个基础产业+柑桔、油茶、茶叶3个主导产业+县区多个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二是建立农业品牌体系。通过打造全品类市级农业公用品牌和多个单品类县区农业公用品牌,对符合要求和标准的龙头企业进行授权,实行抱团对外,形成市级区域公用品牌或县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的永州农业品牌体系。

  三、实施“三大计划”。一是实施基地提升计划。具体实行“四化”:区域化布局,对粮食、生猪、柑桔、油茶、茶叶等主导产业,采取提质、扩面、置换、兼并、退出等措施对基地进行连片开发。园区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特色产业园和示范园,推进高效设施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经营主体向园区集聚。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业标准、质量监管、质量追溯“三大体系”建设,制订修订一批技术规程和标准,认证一批“三品一标”农产品,创建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融合化发展。坚持走融合发展的路子,建设农业特色小镇,如永州异蛇特色小镇、柑橘特色小镇等,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全链条增值。二是实施产品创新计划。着力搞好“内联、外引、上市”,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进一步深化与中国农科院、湖南农科院合作,推动永州农科所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立永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研究院,提高永州市农产品研发能力。三是实施品牌营销计划。通过举办农业展会、营销推介等活动,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手段,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建立全市名优农产品展销中心,推动传统营销方式和现代营销方式的融合,提升农业品牌竞争力。

  四、强化“四大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议成立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的农业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农业品牌建设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等工作,将农业品牌建设工作纳入对县区政府绩效考核。二是规范品牌管理。建立“农产品品牌建设办公室+行业协会”的运营管理模式,规范品牌管理机制,认定推介一批永州名优特产品。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建议市、县财政设立农产品品牌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主要用于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品牌产品宣传推介展示展销等方面。各县区可参照市财政做法,建立2000万元以上品牌发展引导资金。四是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农业品牌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扶持政策,推广普及农产品商标注册、“三品一标”、区域公用品牌等相关知识,提高全社会品牌意识。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永州市农委副主任

  界别:农业界

  党派:无党派

   下一页:秦琦委员代表民盟永州市委发言
[NextPage]

  打造优质安全信得过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秦琦委员代表民盟永州市委发言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优质安全信得过的农副产品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宠儿,为了购买放心的农副产品,人们甚至不惜花费重金寻求海外市场。永州,被认定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目前永州市生态资源优势没有充分体现,没有得到市场广泛认可,还称不上名副其实的优质安全信得过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为此,民盟永州市委组织调研组展开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将永州建设为优质安全信得过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存在的困难

  1、土地流转困难,成本高利润薄。田地出租收入低,流转后权益无法保障,很多农户不愿意流转土地。农业经营户流转到手的土地面积也很不稳定,承包年限短,不能成片,费用偏高。我们走访了本市范围内的36家农业经营主体,有35家声称土地承包难。土地成本以种粮为例:农业经营户每年每亩基本农田要缴纳800元左右的租金,年成好的时候年亩产值2000余元,除去农资人工等,能够不亏就不错了。尤其近几年,雇工工资越来越高,农业经营户利润越来越少。

  2、农药化肥除草剂时有使用,农业污染现象存在。永州虽号称山清水秀、生态天堂,也存在农业污染现象。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农民为了省事,使用农药、除草剂,造成农产品产量逐渐下降,品质变劣。

  3、农民增收动力减弱,经营者资金匮乏。农业效益低,人们不愿意务农,或者仅仅满足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前期投资大,收益周期长,风险高,许多从业者存在资金困难,经营难以为继。

  4、农业人才断层,科技支撑乏力。永州市一线农技人员年龄都在40以上,就连各县区农业委专业人才也是凤毛麟角,企业很难招到科技人员。永州职院农学系的农作物种植、农产品质量检测等专业因招生困难已经停办。

  5、农副产品品牌保护不够,检验检测体系不完善。永州市已取得“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有290多个,但缺乏保护优化意识,许多优势产品已经退化。检验检测体系不完善,优质产品往往没有经过权威机构的检验检测,没有信用支撑。另外,永州市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够健全,对优质农副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不大,市场认可度不够。

  二、建议

  为打造优质安全信得过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实现从农业大市到农业强市的转变,我们建议:

  1、整合资源,创建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全面梳理并保护好永州市各县区的特色农副产品。抓住永州市被列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的契机,举全市之力打造如“永州农品”之类名称的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在公共品牌之下推出如永州柑橘、永州茶油、永州麻鸭等特色品类体系,制定公共品牌的产品质量标准,政府出资统一对外宣传推介,形成永州农业的靓丽名片。

  2、建设方便高效的农地流转交易平台。永州市土地确权工作已经走在全省前列,在此基础上应当建立农地产权交易中心以及相关网络平台,出台农地交易管理办法,保障交易双方信息对称,盘活农地资源。

  3、打造为农业生产经营户服务的投融资和保险平台。建议市、县两级分别成立由财政资金控股、民间投资参与的农业产业发展投资股份公司,为优质农副产品生产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相关部门跟商业保险公司衔接,开发农业生产保险险种,为农业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4、建设便捷低成本的农产品检验检测认证平台和流通平台。整合农业、食药监部门的检测资源,建立市级中心检验检测站,为区域公共品牌的农副产品和农业企业以及个人提供收费低廉的检验检测服务。积极主动引进市场化运作的第三方机构,由他们建立覆盖全市区域的检验检测质量认证机构,降低永州市农产品的检验检测认证成本。制定发展规划,整合市、区有资质、有实力、信誉好的物流公司组建农产品物流中心园,重点建设好冷链物流园,鼓励各类网络微信平台的农产品销售公司发展,为农产品快捷流通提供保障

  5、打造农业技术服务信息平台,开展科技攻坚。建议跟省农科院、湖南农大、永州职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建设涵盖高校、农业科研院所和本地农技人才的技术服务信息平台,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为企业和经营户提供技术服务。同时,依托平台针对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如土壤修复、柑橘黄龙病防治等开展科技攻坚工程。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民盟永州市委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界别:民盟

  党派:民盟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