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理论|李长于:授人以渔 扶智脱贫

  全省电大系统“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于2004年秋季首批试点招生,2014年,湖南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联合出台《关于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通知》(“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是“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升级版),该文件明确以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依托,开展农民大学生培养。实施该项计划,就是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培育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稳定致富的能力。

  2009年春,永州启动“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项目,9年多来,为全市农村培养了一批乡村管理人才、科技骨干和致富带头人,这些能人回乡后,犹如星星之火,在精准扶贫的实践中,照亮了永州大地。“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已成为永州一个有影响、有活力的远程教育品牌,得到了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也得到了全市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为推进永州的扶贫脱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截至2017年秋季,永州电大共招收“农民大学生”学员8126名,学员覆盖了全市14个县区(管理区、经开区)97%的行政村,开设了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中央电大及省电大课程。回乡创业农民大学生大部分成为了“土专家”“田秀才”和种养专业户,他们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3个,创办企业及合作社达到48家,带动周边农户3万余户共同致富,农户年均增收近1万元;有56%的毕业生进入村支“两委”班子,1.9%的考取了基层公务员,他们把在电大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为家乡脱贫致富贡献力量,带动了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

  一、“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项目“适销对路”,助力精准扶贫

  1、接地气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农民的素质能力

  培育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意识与能力的新型农民,是推进长远、稳定扶贫与脱贫的精准之道。多年来,永州电大依托完整的办学系统和远程教学平台,瞄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带头人、精准扶贫的带路人、基层治理的带班人这一目标,扎实有效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工程,有效促进了广大农民特别是村干部群体素质提升。

  针对农民大学生年龄差距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习惯不同等特点,永州电大积极实施“学历+技能”培养模式。学校根据地方产业特点和经济发展需要,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建设,特别注重教学上的三农特色,邀请三农专家和农林畜牧部门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开设诸如《农家乐经营与管理》《楠竹栽培与利用》《生态旅游的经营之道》《特色种养技术》等实用讲座,使学员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得以解决,不仅丰富了学员的理论知识,还注重实践的指导,满足了农民大学生对当地特色课程资源的需求。

  目前已毕业的农民大学生中,担任村组干部的有2700多人、地方产业带头人有500余人,促进了特色农业产业开发,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实践证明,“政府支持、学校主导、市场导向、上下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省时、省力、省钱”的好模式,是一个“农民欢迎、脱贫见效、个人得利”的好项目。如双牌县打鼓坪林场河源村村主任马小青,参加了“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学习后,管理理念、工作方式、能力素质和工作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带领全村村民,修建了乡村公路,搞起了小水电开发,建起了种植、养殖场。河源村被评为“永州市科学发展魅力村庄”,马小青本人被誉为双牌县“农民致富带头人”,永州市“优秀电大毕业生”。

  2、精准的培养方式造就了一批农村急需的建设人才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就是要为本地培养一批扎根农村、服务基层、自主创业、带富乡邻、造福三农的新型村官大学生和农民大学生,因此“农民朋友需要学什么”和“要把农民朋友培养成什么”是关键。永州电大在招收培养“农民大学生”时,一是注意强调个体,也就是根据他们的爱好兴趣,为他们量体裁衣,精准选择职业,二是注意强调优势,也就是帮助他们分析当地的资源禀赋,精准选择专业,据统计,在毕业的5000多名学员中,自主择业、创业成功的达到72.5%,“农民大学生”项目把大学办到了农村,把知识送到了农村,把人才留在了农村,为多快好省培养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学员王永志,现在是宁远太平镇动物防疫站畜牧兽医员,2009年春季刚参加电大学习时,本来想选计算机专业学习,在招生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畜牧兽医专业学习,学习期间,刻苦努力,毕业后,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当地的畜牧养殖,现在他已是当地6个规模较大养殖户的技术专家,在去年的猪高热病流行时,这6个猪场都未发生疫情,避免了损失。养殖户们都高兴地说:“电大的大学生就是强一点”,他被当地农民誉为“农户畜禽的保护神”。

  3、正确的办学方针培养了一批创业致富的山区明星

  永州电大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山区”的办学方针,凭借30多年的基层办学经验、遍布全市县的办学网络和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系统为主的办学特色,为农民在家门口上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项目实施过程中涌现出诸多优秀农民大学生典型,成为各地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宁远县农民欧阳植竹,因种种原因没能继续上大学,他在创业路上不断感受到知识的匮乏和重要,千方百计探寻学习机会。2012年,他报名参加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成为农村行政管理专业的一名学员。“该专业课程涵盖了我创业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几乎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边学习边实践,我懂得了许多的农业知识,特别是生态种植农业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欧阳植竹边学边用,分外欣喜。

  如今的欧阳植竹已是宁远县太平镇坪石头村支部书记、宁远县鑫农淮山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短短5年时间,他采取“基地+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成立了宁远县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鑫农淮山种植专业合作社,5000亩的基地种植淮山2000亩、葛根1000亩、百合400亩、名贵苗木400亩、小籽花生200亩、绿色蔬菜1000亩,2015年年产值达到2800万元,成为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周边80多个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人均年收入从1500元提升到1万元。欧阳植竹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理事长、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省农民科技骨干、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全省农民脱贫致富带头人、全省“先富带后富”先进典型人物、湖南省科技精英、永州市劳动模范、市优秀村支部书记等46项荣誉称号。2016年4月被宁远县委推荐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人选。

  这是永州电大培养“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一个缩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015年永州市规划的年度培养人数为500名,由于培养目标明确,学习经费到位,生源组织有力,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村优秀青年报名参加培训的热情非常高。永州电大第一年度报读人数达到了597名,超过计划培养人数近20%。有许多原来参加了“一村一大”专科学习毕业的农民大学生,继续参加了“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本科的学习。

  二、“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项目方兴未艾,旨在探索实践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得以实施,与永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县(区)两级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市县电大(教学点)的精心培育以及市县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密不可分。

  1、保障充分有力。为顺利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由市委组织部牵头,会同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召开了工作协调会,并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通知》(永组发〔2015〕9号),从培养对象、培养方向、学制学历、学费补助、组织实施、培养计划等六个方面,均做出了明确规定。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全力推动,都联合下发文件,落实生源组织和生源计划,并出台具体的经费补助标准,规定学员学费由县、乡、村各级财政及县直各相关部门分别按不同比例支持,学生个人一般只需承担小部分学费或者只承担教材费,市、县电大对“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办学经费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将学费总额的60%以上直接用于教学,确保经费使用满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教学和管理需要。在学员招录上,永州电大突出了三个优先,即贫困户、经济发展带头人、村支两委人员优先,确保“有人学、学得进、用得上”,达到“来求知、能创业、可致富”的目的。

  2、严格学员管理。永州电大在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时,进一步调整学生管理办法,一是落实班级管理制度,在班委会的基础上,设立学习小组,学习小组重点是推动学员之间互相督导网上学习、小组学习和自主学习,帮助学员们“消化”学习内容,地毯式的互动学习培训,促进了学员的学用结合。二是建立学员学习情况信息反馈制度,每学期考试成绩出来后,各教学点除定期向所在辖区县(区)组织部门书面反馈学员到位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及考试成绩外,同时向市电大报送,市电大“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工作办公室则定期向市委组织部汇报全市学员学习情况。信息反馈制度的建立,促进了县区组织部门对项目实施的有效协调和大力督促。

  3、创新课程设置。学校党委、行政非常重视“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教学组织实施工作,强调除开设好教学计划规定的中央电大及省电大课程以外,特别提出要打造永州亮点,创造永州特色。学校相关科室在加强办学硬件设施建设、优化配备师资力量、优先配置常规教学资源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了两项特色教学,一是面向各专业学员增设了“电子商务”课程的专题辅导,由永州电大专业教师自行制作教学课件,组织教学实施,帮助学员掌握实用技术,二是增设了“农村纠纷调解法律讲座”,开展实用法律知识学习,为学员们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处理、调解农村法律纠纷提供法律知识支撑。

  4、重视教学实践。为确保教学效果,让农民大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校非常重视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要求每个教学点、工作站都要充分运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建立专业实践基地,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类专业教学实践基地14个,先后聘请了30多名“土专家”“田秀才”作为现场教学指导教师,为广大学员提供全方位的教学实践服务。

  5、紧贴扶贫实际。在“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永州电大做到了三个倾斜,即向贫困村、后进村、大学生空白村大力倾斜,项目实施9年来,为全市2460多个贫困村输送了3800多名致富带头人,为推进全市扶贫脱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永州电大还着力提升贫困劳动力培训层次,加大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共招收贫困家庭“两后生”2923名,已有2264个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了良好的职业技能教育,并稳定就业,实现了培训输转一人,脱贫致富一家的目标。如学员刘顺林,现在是零陵区邮亭圩镇花户桥村村委会主任,当年高中毕业后,刘顺林也曾外出打工,因为自身学历偏低、缺乏一技之长,自身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他决定回乡创业。得知零陵区实施了“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后,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学习,经过3年的努力,学业有成的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还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目前,他投资80多万元,承包了400多亩荒山,种植柑桔3.5万棵、梨树5000株,套种黑美人西瓜十多万株,养殖生猪200头,打造了一个年收入可达上百万元的现代农庄,带动周边3000多人脱贫致富。他说:“是永州电大让我圆了创业梦。”

  三、“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项目前景广阔,重在落地生根

  1、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建议在省、市级成立“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管理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由组织部牵头,教育、财政、人社、农业、扶贫、民政、电大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同时出台配套政策,对学成毕业的农村学员在入党上优先、推荐提名村支两委班子人选时优先、推荐参加招录公务员考试优先等,以此树立标杆意识,引领学习风尚,拓展农民大学生发展空间。

  2、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财政投入。一是落实财政经费保障。建议将“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教学专项经费、学员学费、学习工具购置经费纳入省、市、县财政年度预算。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在教学设施、实习基地、县级电大建设上发力。目前,永州电大的发展已受到空间的限制,急需搬迁扩建。三是整合省、市、县涉农教育经费与资源,将农民教育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部门的涉农教育项目全部纳入电大教育范畴,充实“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教学计划和内容,更好地运用电大的优质教育资源,扎实推进惠农工程的实施。

  3、要进一步强化宣传,增加培养人数。建议全省各市州定期轮流组织召开“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工作座谈会,交流工作成果,总结成功经验,要在探索远程教育转型升级、促进学用结合、助力精准扶贫等方面,向全省提供示范经验。要在电视、报刊、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大众媒体平台上加强优秀农民大学生的典型宣传工作,把“农民大学生培养工程”进一步做优、做强。要增加年度“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培训指标,让所有想学习的能来进修,想提升的能来深造,想致富的能来找到“金点子”。

  4、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培养效果。市级电大承担的教育任务和职能越来越多,现有科室建制和人员编制已远远不能满足繁重的教育任务。建议省委组织部、省编办根据开放大学建设的要求,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规划市级电大的科室设计,合理调配人员编制,以加强市级电大师资力量,促进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要出台人才选拔优惠政策,让市级电大有能力、有吸引力地吸纳补充优秀青年教师,尤其是文秘、行政管理以及培养农民大学生急需的农学、畜牧兽医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并能从待遇、地位等各方面留得住人才,以此来提升各级电大培养学员的能力和素养。

  (作者李长于 系永州电大党委书记)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李长于

编辑:周文君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18/03/07/18665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