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祁阳县“四扶四建”补精神之钙

5月14日,湖南永州市祁阳县茅竹镇三家村扶贫讲堂上,脱贫户分享着自己的脱贫故事。

  红网时刻5月21日讯(记者 李慧)“我靠自己的双手,养鸽子发展产业,建起了房子,不等不靠改变了自己的命运。”5月14日,国务院扶贫办组织中央媒体“激发内生动力”主题采访走进祁阳县,记者们在湖南永州市祁阳县茅竹镇三家村扶贫讲堂上,聆听到了一个个脱贫户分享的脱贫故事。

  在祁阳县,这样的扶贫讲堂还有很多,有的是一块空地几张桌子摆设而成,有的是村里闲置的小房间临时定点。简陋的舞台,记录着贫困群众的奋斗轨迹,承载着他们自力脱贫的自信。

  祁阳,它既不是扶贫工作重点县也不是国家级贫困县,而是面上县。但祁阳的人口数较大,有108万人,其中贫困人口8.7万余人,贫困村75个。它享受不了重点县的资金支持,但减贫目标及脱贫标准和重点县一样,在有限的财力下如何思变?祁阳走出了“四扶四建”的路径,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建学堂扶志气 从等着扶到苦干

  鼓声一停,分享开始。三家村的扶贫讲堂很是热闹,台上的脱贫户分享着自己的致富经,台下的村民发展产业热情似火。郭大哥家有20多亩鱼塘,还种植了100多亩沃柑,可以免费给贫困户提供种苗。于福勇在台上介绍着他的黑斑蛙,2017年脱贫,今年不仅买了车还在县城买了房……分享还在继续。

  这里分享的是赚钱的门路,传递的是奋力摘掉贫困帽子的信心,大家纷纷比学赶超,奋勇争先。三家村肖友华曾一度入狱,出狱后志气低落消沉,无所事事,日益贫困。参加扶贫讲堂后,看到大家通过勤劳的双手纷纷改善了生活,他也重振信心,积极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种植西瓜10余亩,年稳定收入4万余元,成功摆脱贫困。

  “思想鼓励给了我强大的信心。”在接触的贫困户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刘国发,54岁的他现在养殖了300头藏香猪,这批猪出栏后预计产值将达20万元左右。刘国发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太好,他老婆过去精神有些问题,几年前又患上了癌症,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巨额债务,但他对未来仍充满信心。他在扶贫讲堂上推销自己的藏香猪仔,希望带着大家一起养殖藏香猪。

  小小的一个讲堂,贫困群众当主角,讲的是自己真切的发展故事,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

  建中心扶技能,从无事可做到有一技之长

  “建中心主要解决贫困户有能力自主脱贫,培训大量新型农民。”永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晖道出了全市建立培训中心加强农民技能培训的初衷。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技能可以托起贫困群众脱贫希望,推进教育扶贫扶智,培训中心在农村不断发展。观音滩镇新龙湾村唐长青自己无专长,儿子无技能,自从参加培训中心创业培训后,儿子开始从事快递业务,自己也做上了水泥工,家庭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现已建成240余平方米新房,生活开始迈向小康。

63岁的冯冬秀和她的姐妹黄黑秀在祁阳县扶贫培训中心学习缝纫技术,学成后可在家实现就业。

  冯冬秀和她的姐妹黄黑秀在祁阳县扶贫培训中心学习缝纫技术,这也是该培训中心靶向订单精准扶贫的体现。两人今年都63岁了,培训结束后即可上岗赚钱。在她们的家乡潘市镇龙溪村已经建成服装厂,吸纳农村妇女就近就业。冯冬秀说,种田没钱赚,学门手艺回去就可以赚钱。

  通过培训让贫困户拥有一技之长,把工场建到了贫困户家门口,将乡村车间搬到了村里,让村里的劳动力、留守妇女不出家门就能挣工资,解决“无事可做”的难题。目前祁阳共建成乡村扶贫车间18个,促成61家工业企业、18家农业专业合作社与75个贫困村结对帮扶。

  建基地扶产业,从外出务工到家门口就业

新塘角村村民领到工资,笑得合不拢嘴。

  记者走进新塘角村采访时,正赶上了天子龙蔬菜专业合作社给村民发放产业扶贫项目劳务工资。村民陈双喜领到了今年3月和4月的工资1810元,85元一天。在这之前, 63岁的他想都不敢想,在家门口只要付出劳动就可以领现钱,这钱来得踏实也舒坦。

  “男同志有事做了,女同志也发挥了半边天作用。”56岁的陈顺伍主动拉着记者聊了许久,聊着这几年村里的变化,不仅基础设施改善了,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村民们“无事可做”的难题。他说,自己年纪大了出去打工根本不招,他的难题也是农村的真实困境,而现在,产业基地进村,在家门口做事一样可以赚工资。

64岁的陈昌用高兴地说这个芋头长大后能有4斤多。

  天子龙蔬菜专业合作社将槟榔芋种植基地建到新塘角村,1000余亩的蔬菜基地解决了村民就业难题。在芋头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在种芋头,64岁的陈昌用高兴地说这个芋头长大后能有4斤多。田野里一片忙碌景象,一派乡村田野风景显现。据天子龙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德纯介绍,今年已发工资41万多元,107人领到工资,其中80%是贫困户,500个贫困群众跟着他一起“奔”,肩头责任大。

  建堡垒扶队伍,从看客到干客

  “要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扶贫队伍,就要建设好村支两委班子队伍。”李晖说,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让党员成为致富能手,让党建和脱贫紧密结合。

  党建促扶贫上,祁阳创新探索出“村为主”机制,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支部建在产业上,党员聚在产业上,农民富在产业上。”这是祁阳“村为主”推进工作的写照。在祁阳县茅竹镇三家村的大棚蔬菜基地,洁白的辣椒花开满了枝头,有些已经结出了小辣椒,马上就可抢鲜上市。2014年,德辉农业联村帮扶三家村,将车间建在基地,发展蔬菜基地3000亩。像毛建军、毛顺付这样的贫困户常年在基地就业,成了村里的脱贫光荣之星。

  “村为主”机制,脱贫光荣之星的评选,充分激活村一级活力,提升村民干劲冲劲。在乡村建产业基地,“一村一品”产业扶贫模式,让贫困户以地出租得“租金”、务工得“薪金”、入股得“股金”、返承包种植得“现金”,过去的看客成了干客。

  “一心求得贫摘帽,脱贫致富靠大家。”村民的打油诗中浓缩的是贫困群众对脱贫的决心和信心。扶贫先扶精气神,内生动力是关键。祁阳的“四扶四建”较好解决了“人穷志短”“因陋而贫”“无能为力”“无事可做”这些制约脱贫进度的关键性问题,促进了和谐稳定脱贫。

来源:红 网

作者:李慧

编辑:刘林霞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