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老党员杨迪国:不能让一亩田地荒着!

  红网时刻永州6月15日讯(零陵分站记者 杨万里 胡纯亮 通讯员 黄少林)“今年雨水好,当务之急,要把虫杀好,收成就有保障了!”“谢谢杨老您的帮忙,今年这几百亩田,少说也要收个十来万!”离休不离岗,退休不褪色,在零陵区富家桥镇灵仙观村,退休老村支书、老党员杨迪国带领群众拒荒种田的故事,一直被当地人所津津乐道。

  6月14日,记者来到灵仙观村采访时,他正在向“后辈”唐中科交代种田要领。今年64岁的杨迪国在1974年入党,曾三次担任村支书,在任时间长达23年。2017年,从村支书位置上退下来之后,尽管已是花甲之年,他却愈发爱上了“种田”,“去年是100多亩,今年单双季稻一共种植了700亩。”

  杨迪国从一个普通农民到种植大户的故事还要从8年前的2010年说起。“那个时候,村里年轻人基本都出去了,村里的抛荒面积达上百亩!”“我觉得这太可惜了!当时上面也有政策,说不允许抛荒!”种了一辈子田的杨迪国对田地看的很重,他对记者说到,农田不能荒,也不应该荒!

  当时作为党员村干部的杨迪国觉得自己应该发挥带头作用,为遏制这一趋势。杨迪国就把这些“荒田”接手了过来,并付给大家120元到300元每亩的租赁费用,那一年杨迪国租了差不多190亩,虽然使用了一些小型设备,但是很多工作还是靠自己的双手。一年下来还是非常辛苦。“几乎一年到头都看见他忙个没停!”“虽然没有赚到什么钱,但看到一亩亩荒田变成了绿油油的稻田,还是感觉挺满足的!”

  为了提高种植技术,杨迪国订阅了《湖南农业》等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报纸学习技术,一边与区里农业部门取得联系,理论联系实践,杨迪国不仅自己种植的稻田做到了优质高产,也免费教导乡亲们科学种田。

  “杨老,你种的田怎么这么好?”“肥要施足,插田前用旋耕机打下去,这样就“禾苗不发黄、不倒伏,肥料不走失” 。在杨迪国的带动下,村里面种田的大户越来越多,唐中科就是其中一位。从一个种田的门外汉,2016年探索种植了50亩水稻,今年扩大到了400多亩。今年收入估计在10万元以上。”

  “他们荒着我就种,他们要种了我就还给她们!”为了动员农民种田,杨迪国跟老百姓签订的都是随时可以收回的合同,为了提高效率,杨迪国为此还出资购买了包括犁田机、收割机、插田机、风干机在内的一整套农业机械设备。周边群众谁说要帮助收割一两亩稻田、犁一两亩田,他从来都是满口答应,一般都是义务免费。

  但几年来,杨迪国也克服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2014年,在又一次操作农业设备时,因为不慎,他的大腿被收割机狠狠的挖掉了一大块肉。在手术的过程中,医生从他的身上取了好几块肉才补上这个窟窿,成为二级残疾。“差点人就没了!现在走路还一拐一拐的。”他的邻居对记者说。

  “村民有什么困难,他也总是第一个提供帮助,至今,他还在银行借着近20多万元贷款,为村民危房改造垫付着1.5万元利息。”村里困难群众说。在杨迪国的努力下,曾经全是荒田的灵仙观如今已经找不到一块荒田,省级贫困村也摇身一变成了富裕的美丽乡村。

  记者问杨迪国,“你这么大年纪了,又不差钱,何必吃这份苦呢?”杨迪国总说,“我是村里的老支书,又是共产党员,我不种田,更加没有人种田了,再说种几百亩田,也能有个七八万元收入一年,我感到很满足了!”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杨万里 胡纯亮 黄少林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18/06/15/18197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