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的结束,各种各样借着高考名目进行诈骗的案件正进入高发期。为此,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民警针对类似诈骗典型案例,支招考生和家长注意防范。
不要轻信“内部指标”
6月9日,记者走访零冷两区各高中学校周边后发现,在学校大门附近、周边租住小区等一些区域,不时可以发现一些有关内部指标上大学的小广告。记者尝试拨打了两个小广告上的电话,对方表示他们掌握有湖南、湖北等地一些二本和非著名一本院校的招生指标,如果觉得自己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可以直接交钱,在高考成绩出来之前就可以通过特殊方式录取。
民警表示,以内部关系为名的高考录取诈骗是最常见的一种诈骗方式,诈骗分子往往会通过粘贴小广告、发传单、手机短信或网络发布虚假信息,比如“花钱可以上重点大学”、“在高等院校有招生名额或特殊关系”等,一旦诱骗考生或家长“上钩”,则会从中收取“手续费”。
永州市教育考试院提醒,各大高校招生指标和计划均需教育部核准后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且招生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并非“只要花钱就能拿到招生指标”。而容易被诈骗分子利用的自主招生计划和定向招录计划,也不是各高校可以自主决定的,其招录工作也是在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下,通过教育考试院开展的,如市民遭遇类似“收费买指标”的情况,应到教育考试部门或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相应线索。
警惕假录取通知书
如果说以“内部指标”为饵实施诈骗还有迹可循,抓住的是学生家长们的侥幸心理,只要提高警惕还可以防范,那么以假通知书形式的诈骗则更加隐蔽,尤其需要特别关注。
5月下旬,“上大学网”通过网络发布了《第三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至此总计210所不具备招生资格、没有办学资质、涉嫌非法招生和网络诈骗的虚假大学浮出水面,引发广大考生和家长对大学录取的担忧。
市教育考试院表示,通过普通高效招生录取工作,是不会出现学生被虚假大学录取这种情况的,正规的志愿填报是需要有学校名称、招生代码、专业代码等一些列信息核准要求的,只有教育部下达了招生指标的大学才能有这些信息,所以考生正常填报志愿后被录取的大学只有好于差的区别,不会有虚假大学的存在。
民警提醒,不法分子往往会跳过志愿填报这些环节,直接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并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账号内,以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另外,有些诈骗分子还会故意混淆自考、成人高招、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的区别,向考生家长谎言告称,只要花钱,就能拿到录取通知书,但其实,这并非普通高校通过统一考试发出的录取通知书。
民警支招: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考生和家长千万不要着急汇款,应先登录省招生考试信息网或到就读高中去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确定是否与录取通知书一致。在涉及“汇款”、“收取手续费”等情况时,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免被骗。如不慎上当受骗,一定要及时报警并提供相应证据。(永州日报记者 唐斌)
来源:唐斌
作者:永州日报
编辑: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