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永公安局长巧借典故解纠纷

  日前,江永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刘建能利用清康熙时的《六尺巷典故》及光绪年间千年古村—江永县上甘棠村的《慈悲佛母他字歌》将一起长达11个月的纠纷和解。

  去年,江永县消浦镇江某因欠桃川镇蒋某的工程水泥货款双方发生纠纷,蒋某多次上门讨债,江某以货款收条有疑点拒付。今年,蒋某又来到江某的店里收货款,双方因言语不和而相互殴打,蒋某将江某鼻梁打成轻微伤,店中一些物品被损坏。城关派出所接到报案后,及时赶到现场将双方依法传唤到派出所进行处理,并多次调解,双方分歧意见大,均未调解成功。双方扬言,如处理不好就纠集人员进行斗殴。

  群众事件无小事。刘建能悉知情况后,先做实“访、听、看、查、讲”五步走策略。通过走访知情人,认真倾听双方当事人诉求,实地查看争议点和相关的资料,全面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再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刘建能从近处的本地中国文化名村上甘棠光绪年间的《慈悲佛母他字歌》,讲述了做人的道德修养问题。“清朝有一位安徽籍的宰相,名叫张英。一天,他收到一封家书,说家里因盖房子与邻居为地皮闹起了纠纷,让张英出面说句话。张英读过家书之后,沉思了片刻,写了一封回信,信中写道:‘千里家书只为墙,让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了信后,深受启发和教育,于是主动将院墙向后移了三尺。邻居见状后,也随之将院墙向后移了三尺。这样一来,两家院墙之间便空出了一个六尺宽的空道,人称‘六尺巷’。”刘建能又从远处清康熙时的《六尺巷典故》讲解人生哲理。

  经过1个多小时的耐心疏导,双方当事人在平等协商、互谅互让、自愿的前提下达成一致,并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黄海

编辑:刘林霞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