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有时候,吃了药后也不能开车,你知道吗?这就是所谓的“药驾”,很多人对它的危害没有清晰的认识。9月份是2015年全国“安全用药月”,许多“药驾”引发的交通事故警示大家,药品不良反应会影响出行安全问题。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药驾”的事故率有多大?哪些药物会影响驾驶?我们又该如何避免“药驾”?
“药驾”危害很大
驾车前服药时,需详读药品说明书
所谓“药驾”,是指驾驶员服用了某些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后依然驾车出行的行为。由于这些药物常用、易得,服用之后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而很容易酿成祸患。一份致命性交通事故中用药情况的调查表明:服用扑尔敏等抗组胺药(感冒常用药)的事故率,达72%;而服用抗抑郁和镇静剂的人,事故率达97%。
临床上服用后会影响驾车的药物多达十几类,多是用于治疗一些常见疾病。如常用感冒药中多含有抗组胺成分,能对中枢神经产生抑制作用,服用后会产生嗜睡、头晕、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这些因素将严重影响驾驶人的驾车安全。
药物都具有确定的剂量和用药的对象,从药理学角度看某些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强度超过了酒精,甚至一些中药乃至保健品也可能影响到交通安全。国外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群中,有两成是因为“药驾”造成的。专家提醒,“药驾”危险程度堪比“酒驾”,所以在驾车前服药时,需详读药品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
生病避免不了,我们该如何避免“药驾”
截止目前,我国还没有对药品“驾驶等级”作出明确规定。眼下,首要任务是要求临床药师应加强患者的用药教育,指导患者安全用药,防范“药驾”。而普通老百姓来,也应该在自己的日常用药中多个心眼,防患于未然。
专业人士建议:患者应在服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有此类副作用,注意事项中会注明服用药物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在驾车时如果感冒,最好选用中成药,或选择不含抗组胺药成分的西药。
在医院就诊或到药店购买药物时,最好提前向医生说明自己是司机或者长时间从事驾驶工作,这样医生会根据病情更换不影响安全驾驶的药物。
在用量、禁忌症和副作用方面都要认真考虑,不可超剂量用药,还要尽量避免药物在血液浓度峰值的时间内开车。
哪些常用药有“药驾”效应
感冒药
常用感冒药中多含有抗组胺成分,是用来抗过敏的。服用感冒药,不良反应有嗜睡、反应迟钝、头晕、头痛、目眩、倦怠、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会影响驾驶。
镇咳镇痛药
可待因,是从罂粟属植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天然阿片类生物碱,易于通过血脑屏障,具有镇咳、镇痛和镇静作用。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会导致服用者视觉障碍和突然疲倦;有些止痛药还会引起感觉功能紊乱。
抗生素药
长期使用使用庆大雄素、链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菌药, 可出现头痛、眩晕、耳鸣,感到周围物体发生旋转性或波浪性运动,致使平衡失调等不良反应。
镇静催眠药物
安定、氮石除安定、佳静安定、苯巴比妥等药物有镇痛催眠作用,该类药物也常用于抗焦虑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抑制作用。苯巴比妥,偶尔用于顽固性失眠,但醒后往往有疲倦和嗜睡等后遗效应,停药后短时间内也不宜驾车。
降血压药
降压药造成的问题是降压药选用不当。如,心得安、利血平、硝苯地平等,有引起嗜睡、头痛、眩晕和低血压反应等,不利于驾驶安全。
天麻和人参
中药天麻含有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天麻素,该成分具有显著的镇静催眠作用。人参、西洋参制剂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但大剂量长期使用时,容易出现欣快、烦躁不安、头痛,甚至意识混乱等神经系统症状。所以,驾驶人员在行车疲劳时应注意中途停车休息,而不要过分相信提神醒脑药物的功效。
降糖药
如果降糖药选用不当,或偶然因素引起的低血糖,也会影响驾车安全。因此,驾车时,要谨防出现药物性低血糖反应,如心悸、头晕、多汗、虚脱等。
来源:99健康网
编辑:刘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