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猴年正月初一。江华瑶族自治县湘江乡庙子源村香草源,瑶民们一边唱瑶歌、跳长鼓舞,一边做瑶家馃子。下午,村民游建平家的前坪挤满了孩子。
有人在舂米,有人在捏造型,还有人负责下锅炸,老游拿着采来蜂蜜在炸好的馃子上面刷。
瑶家人过年一定要吃馃子。把糯米舂成泥,撮成条,捏成各种形状,有年年有余的鱼,还有金猴献瑞的猴,然后下油锅炸至金黄,就是瑶家的馃子了。
不一会儿,第一锅馃子炸出来了。小孩们最开心,老游忙在一边喊:“别急、别急,莫烫着了,慢慢来,保证都有。”
老游向记者介绍,瑶家馃子与城里面食最大的不同,是会刷上从深山里采摘的野生蜂蜜。
老游说,按山里的规矩,第一锅得先给女儿吃,然后再分给小朋友,最后还要给邻里送去。
十八酿则是瑶家人在大年初一的新年饭中一定要吃的。香草源所属的高山瑶至今仍保存着母系氏族遗风,盛行“倒插门”,因此初一要到女方家过年。最早,十八酿就是为女婿准备的。
瑶家十八酿是江华瑶家人饮食的名片,瑶家十八酿不需要高端食材,也不需要专业的烹饪技法,十八酿就是瑶家人的家常菜。在瑶家人的餐桌上,最兴酿丸。学会做各色酿丸,也是家常手艺,更是家庭主妇的基本功。
简单的讲,酿就是把食材掏空,将荤菜塞入,然后或蒸、或炸。
从前,瑶族只有在过年过节时才能吃上肉,常遇到肉很少、作料很多的情况,于是就想出了把肉“酿”进蔬菜瓜果内的办法,结果这样做出来的东西鲜美无比,远远胜过单独的任何一种食材。
傍晚时分,香草源村寨的前坪上燃起了篝火。按照瑶家的传统,新年的第一桌菜应该敬献给盘王。
“上菜咯!”香草美人手端十八酿,鱼贯而出。一桌十八酿饱含着瑶家人对生活美好的期待:鸡蛋酿洁白如玉,寓意事事如意;红彤彤的辣椒酿寓意红红火火;竹笋酿寓意节节高升······
“盘王出世先出世,盘王出世在福江。盘王庙宇映紫光,盘王官印十三双。盘王庇佑瑶子孙,风调雨顺五谷粮。瑶裔后代敬盘王,六畜兴旺世代昌。”瑶胞们唱起《盘王大歌》,尽情舞蹈,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永州日报记者 吴林)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吴林
编辑:刘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