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鲤鱼跃龙门,在中国大部分农村的父母都希望子女考上大学,在城里有份好工作,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式命运。35岁的李小花,出生于零陵区接履桥镇寿塘村,在青岛成家立业,有稳定的工作,有幸福的家庭。2015年夏季的某天,她做了一个在心中盘旋已久的决定:回家当农民开荒种地。她说看着家乡日益荒芜的土地,有割舍不了的情怀,最终下定决心,暂时抛下十岁的女儿,留在老家做开荒前的准备,希望以自己的力量改变农村面貌。
走,回家种田去!
某天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一条信息:走,回家种田去!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但付诸实践的人是何其少也。试问还有多少人愿意放弃城里舒适的生活,高薪的工作,立志回家当一个开荒的农民?
3月1日,记者带着些许疑问找到了李小花,她站在路边戴着眼镜,穿着朴素,身材瘦小,却怀揣着美好的田园梦想。
春天万物复苏,是备耕的好时节,今天李小花的工作安排是带着村里的农户割杂草荒草,为翻耕机整地做准备。对于这些疯长的枯草,历来农民的做法都是放火烧,李小花说,如果用火烧的话,破坏了土地的微生物,人工割更合适。可是记者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工钱,请人做事每天需要八十到一百元,十来个人一天的开销就是近千元,不知道这样的安排是否划算。
虽说李小花是老板,但她跟农户一起出工,在她的带动下请来的农民做事也更扎实,而且小花打小就会做农活,割起荒草来熟练有力,干劲十足。“戴着眼镜做事有些不方便,汗水一流多就到眼睛里面来了,所以也没办法用化妆品,流汗全流光了,擦了也没用。”看着小花的面容,自然健康透亮,带上遮阳的鸭舌帽,远远望去俨然是一副农民的形象。对于一个爱美的女孩来说,暴晒是多么残酷的考验,然而转身做一个开荒的农民,有些东西势必要舍弃,包括青春美丽。
去年夏天以来,李小花开始着手承包村里的荒地和水田,每家每户去做工作谈价钱,以每年每亩地两百斤稻谷的价格承包了远近两百多亩的土地,租约是三十年。
李小花对记者说:“起初很多人不愿意租给我,因为租约期很长,后来大家听我说了内心的想法,以后要怎么做,很多人都表示很支持。”农民是朴实的,看着原本重如命根的土地荒芜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如果真的有人重新来开荒,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2015年春节前,李小花拿到了“小花家庭农场”的营业执照,注册资金两百万元,正式开启开荒种地的路程。拿到这一纸证书,犹如沉甸甸的责任和希望,小花瘦弱的肩膀将要扛起不可知的未来。
埋头苦干一定会有收获
“原本想着开荒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真正规划做起来却碰到了很多困难。”李小花说,回家开荒面临的问题比想象中更多,但既然已经选择开始,便不再有退路。首先是资金的缺乏,做的每一件事都需要花钱,渐渐发现开荒的成本太高了,于是她想办法“众筹”,在朋友圈广泛征集合作伙伴,只要两万元就可以加盟“小花农场”,很多信赖的朋友都抛出橄榄枝,几个月的时间就筹到了几十万元的后续资金,这些想不到的支持出乎小花意料之外,原来有这么多人愿意合伙一起做这件事,心里想要做成功的信心也越发坚定。
然而比起资金的空缺,内心的压力更沉重。“父母不理解也不支持,因为现在还没有做出成绩。”李小花说,因为开荒的决定,父亲曾经一度不和她说话,因为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跳出农门,为什么还要回来做农民,这是让父辈无法理解的选择。然而李小花的坚持,最终使得父母妥协,但更多的是心疼和不放心,万一开荒无所成,浪费的时间和金钱只有女儿自己承担。
然而读书人种地真的和普通的农民不一样,从回来的那一天开始,李小花坚持每天在微信写日记分享心路历程,如今回村日记累积写到247天。“喜欢一个人不容易,喜欢一件事不容易。”有一天小花在日记中写道,既然选择了创业,便不要等万事俱备,只要埋头苦干终有收获。
她坚定要努力去追逐梦想
李小花在青岛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曾在会计事务所任职,老公又在青岛市政府部门上班,女儿今年十岁,放弃这些对于一个女性来说有多么不舍。
小花说:“老公知道我心里想这件事很久了,他说这是我的梦想,所以他支持我回来。”最担心放不下的是女儿,有一回她听说女儿的长发因为无人打理已经打结梳不开,顿时流出了眼泪,在她最需要照顾和引导的时候,妈妈不在身边,心中很是歉疚。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希望自己能成为女儿的榜样,做一个独立的女性,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小花觉得身体力行的教育是对女儿最好的引导,让她惊喜的是,不能常在身边,女儿反而更加懂事,十分支持她的梦想。
站在李小花新房的楼顶,远远望过去方圆几百里都是她的承包地,她说这在古时候算是名副其实的地主。“开荒是第一步,等于是在一张白纸上绘图,将来打造一个色彩缤纷的果园森林,既可以体验种菜也可以网上营销。”李小花在准备回乡之前,特意在青岛的有机农场待了三年,学习经验做法,可见她是有备而来,这样的新鲜血液注入沉寂的乡村,假以时日定会大有作为。
很多人都有梦想,在决定去做之前只是心中的空梦。在“互联网+”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亲近,李小花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无限机会,这是她回乡实现梦想的机遇。但她同时又是一个真诚的人,创建农村淘宝服务站方便村民生活,虽然只能赚到很少的利润,她却乐此不疲。因为在她心里不只有自己,更多的是村民的利益,她开荒的最终目的是改变乡村,让田园重焕生机与活力。(永州日报记者 刘思宁 彭沛)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刘思宁 彭沛
编辑:刘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