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冷水滩区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以虫治虫”的绿色生物防治技术,利用与烟苗共生的烟蚜茧蜂,来克制蚜虫对农作物侵害,减少化学农药物的喷洒,生产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
“把这个带虫的烟苗种下去,如果是水份少了的,可以适当的浇点水,保证7至10天的新鲜度,以后这个烟苗是不要的。”5月5日,冷水滩区农业委植保植检站技术员严兴康在田里教农户种植带虫的烟苗,对于这种新鲜的技术,很多农户不理解,对它的作用也心生怀疑。
“这么点东西可以搞死蚜虫吗?我们以前都是用农药打的。”习惯了用化学农药灭虫的种植户远不止管良柒一个,一开始,大家对“以虫治虫”的新技术都持怀疑态度,于是植保植检站的技术员便给他们耐心讲解“以虫治虫”的科学原理。“通过烟蚜茧蜂在蚜虫中体内产卵,卵孵化以后又变成烟蚜茧蜂,烟蚜茧蜂又找其它的蚜虫去产卵,又把其它的蚜虫杀死。”严兴康介绍,就是通过这么循环反复的孵化,最终杀死蚜虫。
在田间地头,记者仔细寻找一种附在烟叶上的灰色小虫,就是烟蚜茧蜂,它是蚜虫的天敌。根据烟草部门专家的测算,每亩地只需放15株带虫烟苗,便可达到灭虫效果,烟蚜茧蜂不仅能让种植农户减少用工和农药用量,降低生产成本,还有利于农业生态的保护。种植户管良柒算了一笔账,采用“以虫治虫”技术后,他的15亩果园,一年可以省下近千元农药钱。
“不采用农药治蚜虫的话,一是减少了人力,二是减少了农药钱,三是这个农作物出来之后就是无公害了。” 管良柒兴奋的告诉记者,如果真能达到治虫的效果,当真是对老百姓的一件大好事。冷水滩伊塘镇有10万亩连片红壤土地,享有“中国黑美人西瓜之乡”的美誉,今年冷水滩区农业委选择在伊塘镇建立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示范基地,推广烟蚜茧蜂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让伊塘成为市民的放心果园。(永州日报记者 刘思宁 通讯员 蒋静)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刘思宁 蒋静
编辑: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