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逾八成食源性死亡为蘑菇中毒

  长沙晚报记者 唐江澎 通讯员 张亚娜

  毒蘑菇中毒已经成为食物中毒事件中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因素。来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湖南中心的统计显示,我省蘑菇中毒大多发生在5-10月,其中又以6月、8月、9月最为集中。昨日,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市民,千万不要随意采摘、食用野生蘑菇。

  2015年,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显示,湖南因毒蘑菇导致的事件数、发病人数、死亡数都是最多的,分别占总数的57.77%、28.26%、84.62%,且基本发生在农村家庭用餐中。

  省疾控中心食安科科主任梁进军提醒,目前世界上尚无治疗毒蘑菇的特效药,唯一办法就是早治疗。民间流传的识别毒蘑菇的方法,如银针验毒、大蒜去毒等方法并不可靠,切勿相信。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催吐,尽快就医。

  据梁进军介绍,我省的毒蘑菇主要分为5类,分别是急性肝损害型毒蘑菇、急性肾衰竭型毒蘑菇、神经精神型毒蘑菇、胃肠炎型毒蘑菇、横肌纹溶解型毒蘑菇。

  误食急性肝损害型毒蘑菇后一般有6-12小时的潜伏期,之后至48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痛等肠胃症状。其中,灰花纹鹅膏菌是湖南省发生中毒事件最多、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种类。

  而急性肾衰竭型毒蘑菇中毒后有8-12小时的潜伏期,从误食到肝肾损害一般1-4天。假褐云斑鹅膏菌、异味鹅膏菌均属此类。

  误食神经精神型毒蘑菇后发病快,一般10-30分钟即表现症状,通常维持2-4小时。症状开始30分钟内主要表现为焦虑、紧张,轻微头痛,腹痛、恶心、眩晕、乏力、寒战、肌痛以及嘴唇感觉麻木。

  胃肠炎型毒蘑菇能引起胃肠道刺激的蘑菇种类很多,在湖南,主要种类有大青褶伞、日本红菇、臭红菇等。误食该类毒蘑菇后,大多数在食后15分钟至2小时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

  横肌纹溶解型毒蘑菇的典型代表是亚稀褶红菇,人一旦误食后,发病时间最短为10分钟,其余均在1小时内出现症状。症状开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现象,之后全身乏力明显,明显的腰背痛,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困难。亚稀褶红菇中毒近年来在湖南频频发生,在14起中毒事件中导致88人中毒,45人死亡,死亡率高达51%。

  1、灰花纹鹅膏

  毒性:剧毒。是湖南省发生中毒事件最多、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种类。

  2、裂皮鹅膏

  毒性:剧毒。2014-

  2015年在宁乡、攸县等地发生4起中毒事件,导致12人中毒,3人死亡。

  3、假淡红鹅膏

  毒性:剧毒。

  4、条盖盔孢伞

  毒性:剧毒。近年来在浏阳、湘西、邵阳等地发生多起中毒事件,有2人死亡。

  5、假褐云斑鹅膏

  毒性:有毒。在郴州等地发生多起中毒事件。

  6、异味鹅膏

  毒性:有毒。2003年在宜章发生一起中毒事件。

  7、苏梅岛裸盖菇

  毒性:有毒。在株洲、汨罗、宁乡、浏阳等地发生多起中毒事件。

  8、大青褶伞

  毒性:主要引起胃肠严重不适。在衡阳、郴州等地发生多起中毒事件。

  9、日本红菇

  毒性:有毒。2009年在双峰县走马街镇发生一起中毒事件,3人中毒。

  10、亚稀褶红菇

  毒性:剧毒。近年来在湖南、湖北、浙江、贵州、云南频频发生中毒事件。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唐江澎 张亚娜

编辑:周文君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