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婴儿夜间哭闹 父母要不要管?

  ●“哭声免疫”备受争议,有专家担心哭闹影响婴儿发育

  ●儿科专家建议,父母不要对婴儿的生理性哭闹过度迁就

  心理诊室

  医学指导/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主任余韶卫

  宝宝夜里反复醒来哭闹,父母该怎么办?很多父母晚上经常要去抱宝宝,安抚、喂奶,没法好好睡觉,搞得自己精疲力竭。一种盛行一时的育儿方法就是让宝宝哭,不要去管,让他们逐渐学会独立,就是所谓的“哭声免疫”,这让父母能睡个好觉。但是,这种行为方式引起了学术界的激烈争论,有一些心理学家担心婴儿哭闹得不到安抚,会影响大脑发育,不利于养成良好的性格,但另一些专家并不认同。儿科医生则提醒,有些婴儿哭闹是生病的表现,要及时就诊。

  反对意见:

  婴儿哭闹不管会影响发育

  美国圣母大学心理学教授达西亚·纳瓦玆博士认为,“哭声免疫”会让孩子难受,会造成伤害。她表示,婴儿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哭闹,直到需要得到满足才罢休,这跟大人口渴要喝水是一个道理。强行让宝宝“独立”,反而会让他们变得依赖——人类学的研究发现,过着采集狩猎生活的人群会照顾婴幼儿的各种需要,让孩子产生自信,变得独立。家长在宝宝不适、哭闹之前就及时做出反应,照顾孩子的需要,才会让他们日后更独立。

  一些研究发现,父母照顾行为可影响婴儿的一些基因的表达。婴儿在父母的怀抱中可以获得成长,反之身体就会产生异常。因此,纳瓦玆建议父母要对婴儿哭闹及时做出反应,安抚婴儿还能培养婴儿自我安抚的能力。亲子之间是共生的关系,互动会让彼此更加健康、快乐。“哭声免疫”正好相反,婴儿受惊的时候,如果任由他们独自哭闹,会造成精神紧张,令大脑神经网络受到破坏,造成发育受阻。例如,精神紧张令体内氢化可的松分泌增加,会影响大脑海马体的发育,而海马体主要负责记忆和学习。精神紧张还可通过迷走神经影响身体的多个系统,例如肠激惹综合征。从长期看来,“哭声免疫”会损害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让他们不聪明、不健康,变得焦虑、不合作、冷漠——他们拒绝成长,拒绝感受,拒绝信任这个世界。

  保留意见:

  行为干预研究未发现伤害

  美国佛蒙特大学儿童精神病学家戴维·雷图博士介绍说,“哭声免疫”之类控制婴儿哭闹的行为干预方法通常在几天内就见效,但有的长期追踪研究未发现干预有明显的效果。有的研究则未发现这些干预方式会造成发育问题,对孩子的睡眠、行为、依恋关系以及父母的健康等方面也未发现伤害,认为可以推荐用于短期睡眠的问题。总的来说,只要实施得当,时机合适,是不会造成损害的,但干预如果无效的话也不建议坚持下去。退一万步说,即使干预给宝宝造成不适,雷图认为关爱孩子的父母也能补偿回来。

  医生提醒:

  要注意婴儿哭闹是不是有病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主任余韶卫认为,父母要分清婴儿的哭闹是病理性的还是生理性的。有的婴儿哭闹不止,是因为肚子痛、皮肤瘙痒、感冒发烧等,不会说话就只能用哭闹来表达,对于这些病理性的哭闹,父母应该带婴儿到医院就诊。

  很多婴儿哭闹其实是生理性的,因人而异,有的父母很紧张,有的妈妈甚至因此出现产后抑郁。这些父母对婴儿过度关怀,一哭闹就抱,容易造成婴儿依赖的性格,以后自主能力、自觉性可能会不好,注意力、毅力都可能会受影响。生理性的哭闹不建议过度迁就,婴儿一哭就马上抱,可能对情绪性格发育不利,更不要把婴儿抱起来摇晃,以免影响大脑功能。他建议跟婴儿聊天,抚摸其头部和脚底,分散注意力就不闹了。

  很多婴儿夜间哭闹是为了喝奶。余韶卫表示,婴儿肚子饿了要按需哺乳,不能不管,建议小婴儿晚上喂2~3顿,大婴儿尽量只喂1顿,以后可以不喂,以免影响睡眠。这样做相对比较合理,但也存在争议。如果一哭闹就用喂奶来安抚,以后容易导致任性、依赖、情绪偏激。

  余韶卫最后建议,在孩子两三岁之前,父母和孩子宜在同一个房间睡觉,可以在同一张床睡,也可以让孩子独自睡婴儿床。超过两三岁则宜分房睡,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睡觉时房间不要太亮,开大光管可影响睡眠,保留一盏昏黄小灯便可。(记者伍君仪 通讯员胡颖仪)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伍君仪

编辑:张钰茜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