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风拂面来
——我市建筑工地施工见闻
“噪音、扬尘、渣土车,建筑工地三大害!”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城市居民慢慢对各类建筑工地产生了由衷的厌恶,而城市的发展又离不开工程建设,文明施工便成了广大市民的期盼。通过积极投身文明城市创建,中心城区大小工地不断规范施工行为,建筑工地“文明之风”尽张扬。
“这几天气温高、空气干燥,喷雾机要多开,最多半小时要开一次,确保工地没有灰尘飘出去。”12月6日一大早,冷水滩区将军岭安置小区的施工负责人首先安排工地抑尘工作。将军岭安置小区是中心城区重点工程之一,文明城市的创建自然也少不了项目施工人员的支持。“工程建设,抓安全、抓质量、抓效率都是一体的,必须严格按照各条施工规范来开展。”项目施工方介绍,为尽可能减少施工对市民的影响,工程建设期间,通过引进喷雾抑尘、模块施工、低噪音机械等先进施工技术和设备,实现工地高质高效施工的同时不扰民。
大项目、大工地与文明同行,城市里大量存在的小工地又如何呢?昨日下午,记者在冷水滩区育才路某新开工建筑工地转了一圈。在这里,记者感受到了永州创建文明城市的可喜变化,工程刚刚开工不久,整个施工围挡几乎被文明广告牌所覆盖。一进工地就看到“推进城市文明,争做文明市民”“人人动手,做文明人,建文明城”“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等文明宣传广告牌。工地内,各工种分工明确又紧密配合,钢筋施工区等特殊区域合理布局确保安全,混凝土浇筑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区域更加干净整洁。“工地出入口比较窄,但车子出去也洗得干干净净,施工的车辆开得都比较慢,特别是倒混凝土时,泵车还特意垫高,方便其他车辆能从下方通过。”家住工地旁边的宋老先生告诉记者,这里的施工人员很有礼貌,讲话很客气,尽量不影响大家;周边的行人也很懂规矩,不随便进入施工工地,遇到问题也好好说。
永州大道作为中心城区主干道,车流量大,目前正在紧张施工的快速公交改造工程将进一步改善城市交通,而改造的过程也能体现文明施工的新意。随意走近一处施工点,从几百米外就设置好了施工标识牌和车辆分流设施;施工位置虽然狭窄,但该有的施工围挡一样不缺,确保无关人员不能进入;整个施工围挡上,文明宣传标牌取代本来的一片蓝色,生动的标语,形象的文明漫画,还有详细的工程施工介绍,让工地围挡更具文化气息;施工需要运输的各类物资,全部选择在非高峰期运输,尽可能减少对道路的占用。
创建文明城市,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发展环境,只要人人心里有一份文明意识,并为之付诸行动,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文明城市文明建,建好城市为人民,人人参与,让城市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永州日报记者 唐斌)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唐斌
编辑:刘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