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一代廉吏王鼎铭》封面
红网新田站讯(通讯员 侯玲芳)近来,湖南省新田县纪委积极发掘本地历史上一代廉吏王鼎铭的生平典故,依托历史文化资源,运用多种形式,体现廉洁文化内涵,弘扬传统勤廉美德。
王鼎铭字新之,号彝轩,山东省清峄县郭里集即今山东省枣庄市人,贡生出身,捐纳入内阁为中书,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授湖南新田县知县。3年知县生涯中,他“顺天理、遵国法、顾人情”,教化民众,规范民俗,改良民风,两次变卖家产为新田解决自然灾害、贫穷落后等问题,为新田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将一个蛮荒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条,最终殉职在任上,换得一世清名。山东峄县流传着一首民谣:“卖了南北洛,家产未觉着;卖了兰城店,家产少一半。”他死后入祀昭忠祠,其惠民事迹在湖南新田、山东枣庄等地广为传颂。
历史京剧《王鼎铭披枷求雨》拍摄剧照
历史京剧讲述亲民、爱民故事。该剧以道光十年新田县夏秋大旱为背景,通过再现知县王鼎铭披枷戴锁在城隍庙求雨的历史场面,从侧面赞扬了一代廉吏王鼎铭的亲民思想和爱民情结。
纪录片《廉吏传之王鼎铭》采访知情人士
百集纪录片展现、还原历史。据悉,百集电视纪录片《廉吏传之王鼎铭》于去年11月6日在山东枣庄进行开机,由中央电视台拍摄。在创作过程中,专家学者到王鼎铭殉职之地、与之相关的彭梓城村古井和碑刻、三府城城墙和衙门井、老县衙、文庙、王公祠、万寿宫、廻龙井等遗址了解情况,采访了民间文史爱好者和知晓王鼎铭事迹的瑶族乡民,对新田与王鼎铭有关的遗迹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记录,通过采访、历史原景再现的方式,还原了一个睿智、刚直、仁厚的为官形象。
《王鼎铭廉政文化长廊》
廉政文化长廊铭记恩人。该县在金陵镇上人流集中位置兴建了一条“王鼎铭廉政文化长廊”。该长廊由一块石碑和7个不锈钢宣传橱窗组成,石碑上刻“天理、国法、人情”六个大字,宣传橱窗则分别介绍了王鼎铭的廉政事迹和《六字理念化万民》《二卖田庄济新田》《办学挖井勤教化》《披枷带锁祈甘霖》《一仆一从令新田》《野菜充饥访瑶山》等王鼎铭在新田上任的6个小故事,全面展示了王鼎铭勤政、廉政、善政、俭政、勇政、智政的干事作风,生动彰显了王鼎铭一心为民、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的人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