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永:抓住“精准”牛鼻子 摘掉穷帽奔小康

 

初夏的江永,生机蓬勃。

    红网时刻永州6月4日讯(通讯员 任泽旺至2017年底,江永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初的14326户48976人,减少到670户1916人,贫困发生率由21.18%降至0.83%。今年4月24日,省政府正式批复江永县“脱贫摘帽”。该县县委、县政府“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夙愿落地生根,“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的答卷得以美满。

  这个占全了“老、少、边、穷”所有选项的山区农业县,用时五年多成功“脱贫摘帽”,兑现了那份“庄严承诺”。

  开对“方子”——以产业为根

  江永县贫困群众占比较大,边远山区局部贫困特征突出。

  “致贫,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自我发展能力;脱贫,当以产业为根。”江永县总结扶贫工作经验,聚焦“六个精准”,精准把脉,理性探索。

  近年来,该县立足丰富的农业资源,以“江永五香”等富硒香型农产品为主导产业,通过发展高效特色优势产业,促进贫困地区稳定增收,贫困人口稳步脱贫致富。

  全县建成优质水果21.6万亩,优质蔬菜16.6万亩,出口蔬菜基地18个,出口港澳蔬菜占全省总出口量的40%以上。争取到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到县内建设超级杂交水稻“一季稻+再生稻”试验基地,并与省农科院、湖南农大等院校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含量。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贫困户参股”的方式,建成了全省首个夏橙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带动了6013名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依托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合作社,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新型主体+贫困户”的方式,促进贫困户增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产业基地、种养专业合作社在贫困村覆盖率分别达到84.69%、96.77%,新型经营主体带动43394名贫困人口参与,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81.74%。

  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发放产业帮扶资金2386万元,先后投入1999.2万元,实施生姜、柑桔等5个省重点产业,带动9996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400元/年。特色果蔬扩面提质,新增以香芋、香姜为主的蔬菜2.25万亩,完成水果扩园和低产改造1.4万亩。

  勾蓝瑶村以“支部引领、集体经营、市场运作、村民参与”的机制,“统一流转、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按股分红,贫困户全覆盖”的“四统一分全覆盖”模式,走出了一条“以旅脱贫、以旅富民”的新路子,成为全国“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该模式已在全县10余个贫困村推广,发展乡村农家乐、客栈70余家,带动760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

  该县按照“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思路,编制产业扶贫方案,先后实施产业项目246个,带动13809户贫困户参与,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基本实现“一村一产业”“一户一项目”的目标。全县所有贫困村均建设光伏发电系统,62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仅此一项增收4万元;708户贫困户集中安装59个光伏电站,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在突出产业扶贫“造好血”之外,该县还突出金融扶贫、劳务协作、生态补偿、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政策保障,力促贫困群众“贷好款”“就好业”“造好林”“搬好家”“建好房”“上好学”“看好病”“兜好底”,使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就业、上学、看病、生活、养老有保障。

  织好“网子”——汇聚全社会力量

  在与贫困的决战中,江永县抓住“中国社会扶贫网”首批上线试点工作的机遇,坚持线上线下互动,用好县内县外资源,突出“社会扶贫网+农村电商”“社会扶贫网+特色产业”“社会扶贫网+爱心企业”,实现精准对接,点燃了一个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的激情。

  “我每天帮助贫困户在网上销售竹制品,还要帮助他们发布需求信息。”5月29日,潇浦镇和兴村村级信息员葛小梅在她的网店里介绍,她帮村里10多户有手艺的贫困户在“中国社会扶贫网”注册,将他们编织的扫帚、竹制品发到微信朋友圈,实现了网上热销,现在每户每个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

  为打造“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扶贫大格局,江永县强力构筑帮扶立体网络平台,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运行,县设中心、乡设站、村设点,确保了贫困户需求信息对接。通过层层动员,全县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响应;整合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介资源,高频率推介“中国社会扶贫网”APP,编织了一张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的爱心立体网,率先在全市探索出“江永模式”,并成为“中国社会扶贫网”全国冠军。全县在“中国社会扶贫网”注册的爱心人士达114088人,贫困户注册率100%;发起爱心捐赠16833例,成功对接15868例。62个贫困村开设了“扶贫商城”线下店,20个村设立了地方特色产品展示馆,去年实现交易额逾20亿元,带动10200人脱贫。该县爱心人士注册、发布贫困需求信息、爱心捐赠等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该县在聚焦扶贫帮困打造“立体网络”的同时,还充分利用社会扶贫网的资源、流量优势,把贫困户种植的农产品上架到社会扶贫网的“电商扶贫”上。一时间,贫困户的山里货成了互联网上的香饽饽。

  “我去年通过电商为20多户贫困户销售香芋、香柚30多吨。”江永县百乡园特品优网店的王美君介绍说,兰溪瑶族乡盘石村的贫困户余来华种植的3亩柚树,每年产香柚1.5万斤,每到香柚采摘上市时,她都会来到余来华果园把鲜果托运到电商街销售。

  该县抓住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的机遇,鼓励贫困户电商创业,采取“电商企业+贫困户”“电商店+贫困户”结对帮扶方式,优先在网上为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同时,对“特香”农产品进行包装,借助淘宝、京东及微信等线上平台,向全国推介江永的香型农产品。千家峒瑶族乡刘家庄村13位妇女开办网店,经营“江永五香”特产和山里的狸竹笋、土鸡蛋等土货,实现了在家门口赚钱,搭上致富快车。

  此外,该县还开启了“百千万”结对线上发布、线下众筹新模式,共谱“爱心帮扶曲”。去年,该县开展的“百个企业联百村、千名企业家结千户、万名爱心人士帮万人”的“百千万”结对帮扶行动和“侨商侨领助力扶贫”系列活动,获得国内外爱心人士、侨商侨领捐资捐物达1.7亿元。

  该县还实施了“医疗救助、教育资助、危房改造、产业扶贫、德智扶贫”五大众筹项目200个,众筹物资2亿余元;通过扶贫商城销售贫困户农产品过亿元,让更多农户享受社会扶贫的红利。江永扶贫形象大使、湘菜大师许菊云促成广州天华邦厨与县里签订2.1亿元食材订单,可直接带动5000余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4万元。

  干出样子——干部有担当

  “想干干不好,想干怕干错”,这是脱贫路上贫困群众的最大担忧。

  群众有担忧,干部要担当。把脱贫攻坚第一线,当作锻造干部作为的第一“熔炉”,江永县瞄准群众心底的最大担忧,全面推开“四位一体”帮扶机制,让干部带着群众干,党员领着群众走,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出征,真正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县委书记、县长坐镇脱贫攻坚指挥部,各乡镇成立精准脱贫服务中心,构建了“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村、乡镇干部包组、工作队员包户”的扶贫工作机制,全面压实帮扶责任人包扶贫对象的精准确认、包扶贫政策的精准宣传、包扶贫档案的精准建立、包扶贫措施的精准落实、包社扶网站的精准注册、包扶贫对象的精准脱贫的“六包”责任制,明确全县所有干部职工的帮扶职责,做到“乡乡有领导挂点、村村有单位入驻、户户有干部帮扶”。

  全县66名县级领导、119个单位结对帮扶62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村实现1名联系领导、1个驻村工作队、2至5个帮扶单位、1名“第一支书”,同时对驻村工作队实行“痕迹管理”,实现了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确保贫困户不脱贫、干部不脱钩。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真的富。”为带领村民一同脱贫致富,兰溪瑶族乡勾蓝瑶村支书欧阳明俊抛下自家的立体种养场,发挥党员干部“领头雁”作用,与省、市帮扶队一起带领全村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种植果树,让贫困户从此有了长期的产业收益。

  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必须干成干好。毗邻江华瑶族自治县城沱江镇的松柏瑶族乡水美村,距离江永县城56公里,要花一个多小时,种植出来的南瓜、芥菜等果蔬遇上“运输难”。大家热切期盼从山岭间挖出一条通往沱江镇的新路。县里专门拨出资金,于2016年底拉通和浇筑了一条直通207国道、长10余公里的水泥路,到江华县城仅需20分钟车程,村民生产的果蔬走上了“高速路”。

  没有什么比追求幸福更能激发热情,没有什么比上下同心更能凝聚力量。肩负着历史与时代的重任,28万江永县人民勇往直前,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任泽旺​

编辑:刘林霞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2018/06/04/182630.htm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