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村“夜明珠”

每当夜幕降临,宁远县城九嶷大道,百余盏华灯齐放光芒,宛如流彩星河。看到眼前的一切,我的思绪不禁回到四十年前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宁远县中和镇茶子元村,是九嶷山下、泠江河畔的一个贫困山村。大集体时代,乡亲们生活十分困难,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也填不饱肚子,日常生活必备品也没有保障。就说照明吧,用的都是火把、松油灯、桐油灯。

七十年代初期,乡亲们开始点煤油灯照明,那时候煤油又叫洋油,是进口之物、稀罕之物,凭票供应,购买煤油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排上整整一个上午的队,还不一定能买到煤油,因此乡亲们非常节约,掐算着使用煤油,灯不亮了,就用小木棍拔一下灯芯。 “要是能用上电就好了。”乡亲们发出这样的感慨。用电,成了乡亲们祖祖辈辈的奢望。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山村,八十年代初期,村里克服困难,积极向电力部门争取,发动农民集资架电,尽管电线拉得乱七八糟,不成样子,但总算第一次用上了电。通电那天,乡亲欢呼雀跃的场面至今历历在目。由于管理不善,电的损耗大,致使电价直线上升,每度电价高达2元。为了节约费用,村民们多用低瓦灯泡,更不用说舍得装路灯、买电炊具。由于电是由附近的凤仙桥水库发电供给,停电是常有的事。

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家乡列入了农网改造行列,并入了湘南大电网,还聘请专门的电管员管理电,过去那蜘蛛网般随意乱扯乱拉的电线变得整齐划一,家家户户都统一安上了电表,村民用电得到了规范化管理,每度电价也由原来的2元多一度降到0.70元,而且停电的现象也很少发生了。农民富裕了,毫不吝惜电费,家用电器也逐渐进入百姓家庭。

去年,我回家过年,发现大部分村民都用上了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消毒柜、微波炉、VCD等电器。大伯家还用上电火锅,吃着刚从电火锅里出来的热腾腾的菜,大家都说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更为可喜的是,村里的每条胡同都装上了路灯,村中央的广场上还装了2000瓦的高杆灯。入夜,村民们围在高杆灯下尽情享受,或谈笑、或下棋、或唱歌、或跳舞,老少皆乐,怡然自得,好一幅和谐的场面。远远望去,高杆灯发出耀眼的光芒,刺破长空,犹如一颗“夜明珠”,照亮了山村,也照亮了群众美好的生活。

可以想象,在全国像我的家乡这样的小山村肯定还有千千万万。如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了,用电方便了。短短几十年,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归根结底,是因为党的政策好,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不正像一盏盏引领农民致富、光芒四射的“夜明珠”吗?

(作者欧阳友忠 系宁远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来源:红网

作者:欧阳友忠

编辑:刘林霞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18/10/25/71169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