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村晚”风行江永瑶乡

小年过后,江永县乡村更加热闹,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迎春晚会一场接一场地举行,舞蹈、小品、瑶歌等节目精彩纷呈。到腊月廿八,全县农村已经举办这样的文化节目100余场。

“土味”十足,留得住乡愁

当地人把自己的迎春晚会称为“村晚”。“村晚”“土味”十足,坐歌堂、哭嫁歌、耍龙舞狮、廉孝故事、民俗婚俗等传统元素琳琅满目,争奇斗艳。

江永上甘棠村有1000多年历史,村民以周氏族人为主。据周氏族谱记载,该村历代出过节度使、尚书、宣政大夫等人物100余人,几乎个个廉洁奉公、勤政爱民。该村月坡亭的摩崖石刻,有文天祥题词“忠孝廉节”4个大字,昭示着周氏族人为人处世之道。全县各村的节目重点讲述这个故事,让人受到为官、做人的道德洗礼。

江永为瑶族聚居之地,有独特的勾蓝瑶女“勾郎配”民俗。勾蓝瑶有一句俚语“好女不出石墙门”,意即好女不嫁出勾蓝瑶,多是招郎(入赘)成亲,自古以来不少人把“勾蓝瑶”误称为“勾郎瑶”。勾蓝瑶寨很早流传“四个蛋子定终身”的传说,说是只要女方家收下了青年男子送上的4个鸡蛋,便表示同意这门亲事,小伙子可以在女家留宿,直到生子之后完婚。该县上江圩镇甘益村等举办的“村晚”上,把这些民俗编进了节目,台上台下互动,舞台效果极佳。

当地村民和来这里旅游的外地客人被独特的民俗节目吸引,掌声、喝彩声不绝于耳,不少人观后表示:“‘村晚’虽然‘土味’十足,但接地气,留得住乡愁。”

“村晚”有风骨,传播正能量

江永“村晚”不仅乐了人心,还传播好民风、好家风,让人得到满满的正能量。

上江圩镇河渊村“村晚”,请来了79岁的女书传人何艳新。她现场书写12个女书文字“去陋习、树新风,扬家训、传家风”,因为村民大都不识“女书”,于是何艳新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出嫁后要对两边的长辈一视同仁,不能偏心。只要一家人和和气气,喝口凉水也是甜的……”

何艳新还以“女歌”形式演唱《颂党恩》,感谢党的惠民政策让全村贫困户整体脱贫,赢得现场一片欢呼声。晚会临时增加了一个节目《洗脚》,四对外出打工回家过年的年轻夫妇,端着洗脚水,搀扶着自己年迈的母亲上台,儿媳帮婆婆洗脚,儿子为母亲捶背,晚会现场1000多人受到感染。

源口瑶族乡源口社区“村晚”有独唱、小品、舞蹈、乐器表演等节目,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讴歌精准扶贫政策,还把本社区党的十九大代表田满姣的故事写成小品,把本乡小学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万珊的善举编成节目,广为传颂。

每个村的“村晚”各有特色,但都少不了表彰“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带头致富村民”这档节目。情景歌舞《好人就在身边》,讲述了江永“湖南好人”田万载自筹资金创办清溪瑶博物馆,传承瑶族文化的感人故事,观众受到好人精神感染的同时,还领略到璀璨的瑶族文化。

建立机制,走稳走远走心

记者了解到,江永“村晚”过去仅在个别村办过,近年来慢慢在全县兴盛起来,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得益于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大力扶持。

2016年以来,江永县重视并支持“村晚”活动,县宣传文化等部门、各乡镇参与其中,把这项活动当成乡村振兴、文化惠民的重大举措,一起参与策划、编排节目,把健康向上的民间习俗搬上舞台,把评选表彰“好婆婆、好儿媳、好儿女、文明户、五好家庭、带头致富村民”等内容当成晚会的主题,不少扶贫队员、乡镇干部还成为了晚会的主持人、表演者。这样,“村晚”避免了内容低俗、表演无骨,能够走稳走远走心。

江永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健林表示,江永“村晚”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当下好民风好家风,是一个民办民乐民享的好平台,将下更大力气把各村“村晚”办得更活更好。(记者 陈勇 通讯员 何云雄)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勇 何云雄

编辑:周文君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