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扶贫战场铸忠魂 ——追记优秀共产党员、“最美扶贫人”张拥军

人物简介:张拥军,男,197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1991年12月参军入伍,先后担任战士、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历任广西灵山县人武部政工科长、军事科长(兼)、副部长。2017年12月,转业至永州市财政局任机关党委副书记。在部队服役26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立三等功1次,多次获得嘉奖。2018年10月,蓝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张拥军“最美扶贫人”荣誉称号。

2019年1月23日,张拥军因超负荷工作,突发疾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

他是市财政局派驻蓝山县大桥瑶族乡大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他是在部队服役26年的副团级军转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从绿色军营转赴扶贫战场,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对党无比忠诚的壮歌。

3月19日,张拥军被市委追授为“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

用“傻劲”诠释党员优秀品格

1972年5月,张拥军出生在冷水滩区仁湾镇张家村一个农民家庭,1992年入伍,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在广西灵山县人武部,春节期间值班,他总是第一个报名。夫妻俩都是永州人,春节放假却从未回永州过年,经常是家里亲戚到灵山县团聚。担任副部长后,还是一如既往。

服从是军人的天性。26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了他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的政治品质。

2017年12月,张拥军以全市军转干部综合考核第一名的成绩分配到市财政局。他是副团级干部身份转业,本人意愿到业务科室任职。但因局里职数有限,加之专业不对口,局党组暂时将他安排到机关党委任副书记,他欣然服从了组织安排。

2018年3月,全市新一轮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市财政局需要派出一支工作队常驻村里开展扶贫。局党组找到了张拥军,征求他个人意愿,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扶贫至少三年,你刚回永州,家里、工作上有什么困难吗?”

“没有问题,我服从组织安排,保证完成任务,请单位和组织放心。”张拥军回答得很干脆。

此后,张拥军便一头扎进距家180多公里的偏僻瑶乡担起了扶贫重任。

“服从组织安排。”这句话是张拥军用行动践行一生的信条。

用“干劲”托起瑶乡振兴梦

大桥村位于蓝山县南部,距离县城约38公里,交通条件落后。土地面积约1.0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371亩,山林面积9460亩,人均林地面积4.05亩。大桥村属省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221人,致贫原因主要是村民创收能力不强、产业发展不力、内生动力不足、信息不灵、交通偏僻。

驻村以后,张拥军开始带领工作队积极开展走访调研。一方面,进村入户实地察看,通过查阅资料,与镇、村干部和群众座谈交流,全面了解、掌握村里情况,分类分项建立档案,有针对性地研制脱贫发展规划;另一方面,深入贫困户家庭,了解致贫原因,为每户贫困户单独造册,因户施策制定精准脱贫计划。

“刚去那段时间,我们每天就是摸底、做资料,走遍了村里甚至乡里的每一座高山、每一条道路,村里51户贫困户一家家地走访,还要就着农民的作息时间,白天有的贫困户在地里劳作,我们就往田间地头跑,有时候晚上9点了还没顾上吃饭。”市财政局干部、扶贫队副队长刘满宏说。

不到一个月时间,他们就走遍了村里的贫困户,全面掌握了村里的情况,一份长达59页的精准扶贫工作3年发展规划成型,涵盖了每户的具体帮扶措施、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一幅美丽瑶乡的图景徐徐展开。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针对大桥村文辉、展宏、蓝桥3家农业合作社缺乏资金投入、抵押贷款困难等情况,张拥军一方面召开村民代表、党员大会,宣讲扶贫政策;另一方面,及时向市财政局汇报,为三家合作社申请贷款110万元。

2018年,三个合作社实现产值160多万元,通过吸纳就业支付劳务工资近90万元,其中支付贫困户劳务工资66万余元,加上产业分红,平均为每名贫困群众增加收入3000多元。

目前大桥村已发展种植马铃薯80余亩、水稻制种120余亩、黄花菜130余亩、红薯150余亩、魔芋20余亩,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

“张书记来了,我们全家看到了希望!”大桥村村民欧阳维超永远也忘不了驻村工作队第一次到他家的情景。欧阳维超的父母都患有癌症,哥哥有癫痫,一大家子住在危房里。

张拥军了解情况后说道:“不着急,困难一定会解决的。”

张拥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诺言。

他帮欧阳维超家争取到危房改造指标,让他们一大家的住房有了保障,后又帮忙申请养猪补贴,解决基本生活保障。在建新房期间,他每天都会从自己住的地方小跑1公里路去帮忙监工,甚至帮着挑土铲沙,用欧阳维超的话说,“比自己的亲叔还亲”。

去年12月9日,欧阳维超一家搬进了新房。“好好加油干,争取明年多赚点钱再砌一个像样的灶台!”张拥军叮嘱道。

1月15日是欧阳维超最后一次见到张拥军的日子,那天下着毛毛细雨,张拥军跟局机关领导一起来走访贫困户,没想到这一见竟是永别。“心里过意不去啊,张书记帮了我家这么多的忙,却从没在我家吃过一口饭、喝过一口茶,上次杀年猪请吃饭他也没来,这样的好干部怎么说走就走了?”

用“韧劲”奋战到生命最后一刻

大桥瑶族乡干部张甜甜记得,就在张拥军病逝的前几日还与他电话联系,非常肯定的答应“过几天就回来”,安排大桥村扶贫产业等事情,没想到这竟成了弥留之音。

张甜甜记忆中的张拥军,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坐在很小的办公室里,寒冬腊月就开个很小的“鸟笼子”。桌面上全是资料,他伏在桌面上认真审核着资料,看得非常仔细,拿笔做着记录。“有时候扶贫工作压头时,张书记带领我们一加班就是半夜,他总是睡得最晚,让我这个女同志睡早些。正常身体尚且体力不支,他的身体是每况愈下。”

张拥军的办公室实际上也是宿舍,前面用来办公,后面用来休息,这是乡镇干部的标配。屋子的角落里有一口电压力锅和一些红薯、山药等杂粮,桌上有一个瓷碗和一堆没吃完的药。多少个深夜,饿了他就熬杂粮粥充饥,有时候则是一碗泡面对付,胃痛时就拿桌上的药来吃。张拥军硬生生靠信念和韧劲坚持了下来。

张拥军查出患有胃癌,做了三分之二胃切除手术,应该好好休养,他却总是忙于工作,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干事的热情盖过了身体的不适。

“2018年10月下旬,张书记连续半个月都没吃饭,每天只拿了几片白菜心用清水熬着吃。我看着都心疼,我让小玉到县城买些小米回来给他熬稀饭,然后还熬红糖、姜、葱水想给他养养胃,但好多次粥熬好了都没来得及吃,又有事去忙了。”大桥瑶族乡食堂大师傅谢金香回忆。

事实上,进入2019年后,张拥军就感觉到身体出现状况,连续好几个晚上疼得睡不着,有时会瘫坐在椅子上起不来,可他仍放不下扶贫的事,总认为身体上的疼痛熬熬就过去了。

在顺利完成考核验收和集中慰问工作后,1月18日,张拥军回到冷水滩向单位请假去长沙接受治疗。他谢绝了单位派人陪同的安排,只说:“岁末年初,单位事情多,不能因为我影响大局。”

即便是在长沙接受治疗期间,他仍不忘处理工作,不但与驻村干部随时保持联系安排扶贫事项,还让自己的妹妹带着文件来长沙给自己审核签字。

1月21日,张拥军病情恶化,省肿瘤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随后,因出现不明原因颅内出血、昏迷不醒、瞳孔放大等症状,被送入ICU抢救。

生命的最后一刻,张拥军已经意识不清,口中却仍念叨着村里扶贫的事。

用“拼劲”面对工作无私忘我

张拥军的母亲廖红屏患有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2018年住院4次,做过一次大的手术,心脏安装了5个支架。因为扶贫工作忙抽不开身,张拥军从未在旁陪伴,都是自己的弟弟妹妹和妻子照顾。最近一次住院手术,手术后晚上8点半张拥军才赶到医院,愧疚地说出埋藏心底已久的话:“妈妈,忠孝两难全,您多担待。”

“妈妈,爸爸去哪儿了?我还可以打爸爸电话吗?”张拥军6岁的女儿问妈妈。“可以的,爸爸的手机现在在我这儿,你想爸爸了随时都可以打。”张拥军的妻子盘红娟沉默了一会儿回答道。

张拥军非常爱自己的女儿张妍。每晚的电话或视频是父女间的“必修课”,以后这节“必修课”只能由妻子盘红娟代替张拥军完成了。

小孩的生活起居和学习他平常也帮不上忙,都是由妻子照料。“自从选择嫁给了他,我就知道自己需要承担些什么,我要做这个家庭坚强的后盾。”盘红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军嫂、一名扶贫干部家属应有的体谅与付出。

张拥军生活简朴,在扶贫村常年就是几身简单的迷彩服,冬天实在冻得无法工作了才去买双棉鞋。大瑶山的冬天十分寒冷,他却一直盖着夏天的薄被,上面盖着一件军大衣御寒。同住的队员提醒好几次了,他却总因工作忙给耽误了。

扶贫工作期间,张拥军利用休假时间做了8次化疗,身体上承受了异常的煎熬,他却总是默默扛下来,从不向外人诉说,甚至是自己的母亲兄弟。化疗加上平常药物花费巨大,不但花光了30多万的转业费,还借有外债,可他从未向单位申请过一分一毫公务员医保补助。他总是认为,自己初来乍到,理应多为单位做工作、多作贡献,不能因为自己的病情和家庭困难给单位添麻烦。

张拥军用自己的奉献谱写了一曲新时代赞歌,他留下的精神与情怀将激励我们砥砺前行。(记者 王晶)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王晶

编辑:陈小婷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