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永州祁阳县“四扶四建” 入选全国扶贫典型案例

6月16日—19日,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举办全国扶贫扶志研讨班,本次研讨班交流总结了全国各地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内生动力的做法、经验及典型案例。湖南永州市祁阳县“四扶四建”入选全国扶贫典型案例。

创新扶志扶智 推进“四扶四建”

——祁阳县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四扶四建”工作案例

人口超过百万的湖南省祁阳县,是革命老区,也是湖南省贫困人口较多的面上县。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176户84003人、贫困村75个,面临着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重、资金来源有限、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等困难。

在扶贫实践中,绝大多数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奔小康之路,越干越有劲头。但也有一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精神面貌差;有的文化水平低,缺乏劳动技能,脱贫能力欠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如何激发这些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尤为重要。

在实践中,祁阳县聚焦特殊群体,厘清致贫根源,探索了扶志气建讲堂、扶技能建中心、扶产业建基地、扶队伍建堡垒的“四扶四建”工作机制,着力解决“人穷志短”“因陋就贫”“无能为力”“无事可做”等问题,分类帮持、精准滴灌,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如今,全县72个贫困村顺利摘帽退出,21736户72439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30%,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委、省政府的肯定,中央电视台、瞭望、《中国扶贫》杂志及中央九大媒体集中报道我县“四扶四建”,在全国2018年扶贫日“扶贫先扶志”论坛和全省脱贫攻坚推进会上作经验发言,并列入中宣部、国务院扶贫办编写的《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选编》,为非贫困县脱贫攻坚提供了生动案例,走出了一条非贫困县脱贫攻坚新路子。

扶志气建讲堂,一户培养一名明白人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贫要先扶精气神,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而应教育激励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干部帮、自己干。祁阳县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设立了300多个扶贫讲堂,聘请一批专兼职教师,每月组织贫困户和村民小组代表集中听“扶贫课”。茅竹镇三家村村民肖友华曾经违法入狱,出狱后他志气低落,无所事事,日益贫困。参加扶贫听课活动后,肖友华重新鼓足了志气,用在实用技术培训课上学到的方法种植西瓜10余亩,现在每年可以稳定收入4万余元。

同时,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建立“脱贫致富光荣墙”,县政府每年拿出800万元,表彰“文明户”“示范户”,并在贴息贷款、就学、购置农机、参军入伍、公岗招聘等17个方面给予实惠。全县85%以上的村制定完善乡规民约、家规家训,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歪风邪气有人抓”的乡风文明新气象,涌现出脱贫致富典型600余户。

率先在全县75个贫困村开展美丽乡村“一拆二改三种四清洁”行动,以人居环境“洁净美”提振脱贫攻坚“精气神”。目前,75个贫困村共拆除危房、空心房、旱厕旱厕86.6万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改厕9600多户,全面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清运大量积存垃圾,村容村貌、院容院貌、户容户貌明显提升,一批贫困村正向美丽乡村华丽转变。

扶技能建中心,一户培养一名产业工人

祁阳县抓住国家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的机遇,创建了祁阳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扶贫)培训中心,推进劳务协作脱贫暨“一户一就业”工程,开展靶向培训,让贫困群众真正学到一门安身立命的技能。目前,共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1567人、农村实用专业技术人才7000多人次,其中培训贫困劳动力4639人次。建立企业就业扶贫基地,与58同城等网络平台长期合作,实现贫困户省内外就业1.78万人,形成了“培养一名学员,带动一个家庭;培养一名能人,带活一项产业;培养一名党员,带富一方山水”的效应。

观音滩镇新龙湾村村民唐长青一家,家有病人,身无技能,生活贫困。在镇村帮扶下,唐长青和儿子参加了创业培训。现在,儿子当上了快递员,他做起了泥水工,家庭稳定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还建起240余平方米新房,从贫困户变身为小康户。

扶产业建基地,把工场建在农民家门口

为了解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和留守妇女“外出打工不现实、本地就业没机会”的难题,祁阳县开展了“百企联百村”活动,引导当地制衣、制伞、电子、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农村社区建立能容纳30人或以上的就业扶贫车间,把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建在农民家门口。县财政给予创建扶贫车间场地租金、水电费30%奖补。对30户以上的扶贫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探索在规划建设中预留一楼门面作为公共后扶产业场地。开通祁阳经开区至主要镇、村线路贫困农民工免费接送班车10台。

目前,共建成乡村扶贫车间72个,促成79家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例如,德辉公司联村帮扶三家村,将车间建在基地,发展蔬菜基地3000亩,带动当地贫困户“一地生三金”(土地流转有租金、股份合作分股金、基地务工得薪金),实现300多人就近就地就业,贫困户人均增收5000多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以上。祁阳县还打造了产业扶贫基地,出台产业扶贫基地奖补政策,在每个贫困村建立不少于50亩的连片产业基地,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能从事一项特色种养业,实现稳定增收。全县培育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577家,吸纳和带动贫困户6.76万人,实现75个贫困村光伏发电全覆盖。

扶队伍建堡垒,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

为了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祁阳县全面推进“工作村为主”。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基层基础工作机制,出台《全面推进“工作村为主”的实施意见》,督促各村履行组织建设、脱贫攻坚等9项“工作村为主”职责,增强村支“两委”自主脱贫、服务贫困群众意识,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2017年,县财政拿出500万元,对“工作村为主”100个先进村、10个模范村、连续三年获评模范村的红旗村进行重奖。同时,考核与村干部的工资待遇、评先评优、招考录用等挂钩。

文明铺镇新塘角村地处衡邵干旱走廊,山是石山、水是死水、路是毛路,贫困发生率达27.87%。“四扶四建”工作队聚焦该村贫困难题,帮助村里发展了槟榔芋、香姜等特色种植产业和光伏发电,引进了天之龙种植公司、制伞工场。如今,该村贫困户人均增收1600元以上,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同时,村里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成了“山披绿、水含情、路畅通”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祁阳县还建立了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推行“村两委+扶贫互助合作社+农户”新模式,带领社员及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卫生保洁、红白喜事理事会等生产经营活动。全县建立合作社162家,互助帮扶4000多人次。建强基层扶贫主力军。抓好镇(街道)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村组干部学习培训,培育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湖南微扶贫)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19/06/20/560492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