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香港居民吃上更优质的永州菜”

工作人员正在将包装好的蔬菜搬上货车,准备过关入港。郭磊 摄

6月27日下午6时,晚霞笼罩南粤大地,仿佛被镀上了一层厚厚的金色。夜幕降临时分,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的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依然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在永州蔬菜产业协会的帮助下,“跟着‘菜篮子’走进大湾区”三省六市州党报联合采访报道组急赴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几经周折,我们见到了专门从事供港蔬菜生意的周小青、李少君夫妻。

挪移,清点,计算……眼前这位身材娇小的年轻女子额头渗着汗珠,眼神专注,一边与客商谈论菜品,一边仔细记录账本。从她朴素的打扮来看,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的女能人。由于当时太忙,李少君没有过多理会记者的到来。

时间就是金钱。在沿海发达城市,让一个成功生意人从高速运转的节奏中停下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不打扰李少君的生意,我们走马观花式地在这个具有国际化水平的交易中心溜达了一圈。占地160多亩的市场尽是密密麻麻的铺面,来自五湖四海的蔬菜堆积如山,上百辆挂着粤港直通号牌的大卡车来回穿梭。商铺前,民工们正在紧张搬运蔬菜,并不时吆喝;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神情专注地对蔬菜提货抽检,眼神尽是严谨。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检测站柜台摆放的《供港蔬菜出货清单》,清晰记录着每一批蔬菜的基本情况,屏幕轮动播报蔬菜农残检测结果。这些跳跃的数据反映供港蔬菜的健康指数,也是确保能否入港的通行证。

“我们主要销售永州产的红薯、毛瓜、红茄,累计有10余个品种……”大约40分钟后,李少君的丈夫周小青赶了回来,与记者聊起了“蔬菜经”。夫妻俩是江永县人,其家乡上甘棠村一直保持着种植蔬菜的传统。李少君的大哥是资深的蔬菜商,在广东蔬菜市场风云数十载,小哥是永州蔬菜产业协会会长,名副其实的蔬菜专家。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下,李少君也步入了蔬菜经营之路,并赴广东追梦。2007年,李少君夫妇从大哥手中接管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的生意,从此涉足供港蔬菜生意,而且越做越红火。

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是泛珠三角“9+2”格局中最具有影响力的首席专业蔬菜出口市场,跻身全国专业市场前列,仅供港蔬菜交易额就占全国的60%,永州八成的蔬菜从这里过关入港。目前,李少君夫妇与70多名出口商有着稳固的生意往来关系。“做供港蔬菜生意不容易,除要忍受起早贪黑的身体压力外,还要承受来自市场风险的身心压力。”李少君举例说,香港人对食品要求苛刻,十分看重健康指数。若是蔬菜过不了质量检测关,就意味着不仅损失这笔生意,还有可能丢掉整个市场。

“可能一辈子都离不开家乡的‘菜篮子’了!”虽然扎根东莞12年,但李少君夫妻却从来没有离开过永州菜一天。他俩说,永州蔬菜质量高,市场的认可度也很高。每天销售来自永州的供港蔬菜达4万斤左右。此外,还在家乡与他人合作发展供港蔬菜种植面积4000亩。“听说永州正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配送分中心,打心眼里高兴,真的希望永州把这个产业做好,让更多的永州优质蔬菜畅销大湾区。”

当一辆辆满载着包括永州菜在内的大卡车缓缓驶向港口时,记者仿佛看到,第二天清晨香港市民享受味美蔬菜时那高兴的笑脸。这也是永州人民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2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采访心语:

采访中,李少君夫妇说的两句话犹言在耳。其中一句是:“品质并不代表品牌,价格并不代表价值。”永州对接大湾区“菜篮子”建设虽有一定的基础,但距永州菜实现规模化生产、精深加工、品牌效应,跻身高端之列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为我们下一步如何精准对接大湾区的“菜篮子”提出了时代之问,各级党委政府不仅需要有深度的思考,更要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

另外一句是:“可能一辈子都离不开家乡的‘菜篮子’了!”一对农民夫妻从山沟沟里出来寻梦,凭借执着和情怀,成为蔬菜销售大王,让2000多万元的永州菜进入香港市民的餐桌。永州农民好样的!建设大湾区“菜篮子”,我们呼唤“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脱颖而出,更希望更多的农业专业人才主动担当,在黄土地上栽出“金元宝”。

让永州“菜篮子”飞入大湾区寻常百姓家,是一次新的征途,我们必须倾力而为之。(记者 欧春涛)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欧春涛

编辑:周文君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