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就在我们身边!生动鲜活的故事让不仅让孩子们增长了学识,也培养着他们蓬勃向上的朝气,真心希望这样的课多来几次!”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第一小学学生孙鸿昌家长看完《理响永州》思政课说。
《理响永州》栏目思政课自去年推出以来便好评如潮。循着湘江,溯流而上,思政课的讲台搬上了德孝之乡——宁远!
延续了之前的火爆,永州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思政课建设暨“理响永州•思政课•宁远”栏目第一期《放飞中国梦》上线当天阅读量便在全网破千万。
课堂上,有微电影点悟——红军战士“缺衣少粮”,为什么能翻越“那鸟儿也飞不过去的大雪山”,是为国为民的伟大梦想在支撑着他们!有红色故事串烧——唐鉴、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钱学森、邓稼先、王进喜、袁隆平……让学生从鲜活的人物故事中体会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舍身以热血、汗水铸就;有追梦乡贤解读——著名农林生物学家、早期革命先驱乐天宇用积蓄和工资,以80高龄回乡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九嶷山学院,在破旧的木楼中与师生同吃同住,艰苦办学,让学生不禁由衷敬佩、感念;有身边人物现身说“梦”——扎根山村7年的乡村振兴工作队长、为留守孩子擦亮艺术双眼的“大元社”创办者、学雷锋志愿者、快递员、环卫工人、交警;有点燃梦想的大国成就——以国家强大提振学生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引导学生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民族复兴路上书写壮丽的青春华章。
摆脱了“说教”面孔,温情满满,家长和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样的课有意思更有意义,像星星一样,闪烁着思想的光芒。”宁远莲花小学学生王雨菡说。
宁远还把思政课堂搬出校园、搬进户外。清明祭英烈,宁远烈士陵园内五小的“红领巾”行着高高的队礼,《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嘹亮歌声高扬继承革命遗志的决心;汤泉红色农庄,红旗飘飘,实验中学的师生“重走长征路”;九嶷山国防教育基地,一中的新生在昂首挺立,军姿飒爽;舜帝陵廉政教育基地,宁远三中的研学组在聆听舜帝的德行故事;宁远工业园、下灌农耕文化园、各校劳动基地,都是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热火场景;各社区、乡村、养老院渐渐多了参加社会调研和志愿服务的少年身影……乐天宇生平事迹陈列馆、唐鉴故居等红色景点,文庙、县廉政教育基地、非遗工坊以及田间地头、绿水青山都成了鲜活的“第二课堂”。
场景的移动让思政课在时空上得到延伸,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讲课+展示+体验+互动”的方式,将难啃的“馒头”烘焙成可口的“面包”,思政老师变身“红色讲解员”“理论宣讲员”。思政课就像一道菜“菜”,色香味俱全的思政餐,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仙体”到,“元神”也跟着走。而这对于“厨师”是极大的考验。学生从90后变成00后,再到10后,教学方法也要更新。为了保持与学生同频对话,让课堂热气腾腾,宁远一直在探索。如,主打“线下海选线上播”强化师资队伍,用“老师主讲学生议”的模式,让思政课像老朋友一样,在拉家常、聊心事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想给别人一碗水,你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我们老师心里也绷着一根弦儿。”宁远二中老师李思说。对于思政教师而言,要明白“自己有什么”,无论是理论的修养还是实践的总结,都要下足功夫。
据了解,去年永州成功推出本土原创理论宣讲栏目——《理响永州》,思政课作为其中的一个子栏目,主要采取“线上用力”与“线下用心”、“专家说理”与“老师讲课”、“市县联动”与“以县为主”相结合等方式,精心打造同课异构的大思政“金课”,同时,从社会时政热点、红色故事中汲取养分,溶解理论知识,为思政课注入鲜活材料,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这项工作破局出圈。而借助报、台、网、端等多渠道,思政课节目插上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目前全网总浏览量破3亿人次,成为当地干部群众喜爱的“网红课堂”。
“下一步,我们将挖掘利用好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发挥好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理响永州》栏目组的积极作用,多维度、多视角开展思政教育,建设大批实践教学基地,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劳动实践、调研等多彩的活动,培育更多思政课教学名师名课名校,全过程、全方位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民、爱亲、爱集体、爱家乡的情感。”《理响永州》栏目策划人张穆宸深有体会地说!
来源:新华网
作者:谈倩
编辑:陈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