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笔者从市非遗中心获悉,近年来,永州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上取得积极成效。
市政府致力健全制度完善非遗保护名录,先后出台《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考核评估标准》等文件,组织编制《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图集》《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资源分布图》和《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源目录汇编》。强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文化在校园传播与推广。目前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7项、省级39项、市级114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7人,市级123人。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入选公示名单3人。设立了女书(江永)文化生态保护区和南岭瑶族(永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等两个市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成非遗工坊23家(其中省级3个,市级10个,县级10个)、非遗村镇11个(省级3个,市级8个)、非遗街区2个(省级、市级各1个)。国家级非遗《女书习俗》代表性传承人先后3次走进联合国展示《女书习俗》及女书书法作品,并在各个文博会、展览会频频亮相。国家级非遗大型现代祁剧《向阳书记》两次进北京汇演。勾蓝瑶寨创作出《八角花里君子女》《敲梆》《洗泥巴》等原生态民俗节目,每年吸引到访游客达18万人次之多,产生经济效益100万元以上。
同时,“非遗+文创+旅游”产业体系见雏形。江华《瑶族织锦》八宝被制作技艺在县城目前已有服装厂10余家;零陵《异蛇酒酿造技艺》《乐塘皮鼓制作技艺》、祁阳《粬米鱼制作技艺》、江华《瑶香制作技艺》、宁远《高源村土陶制作技艺》、新田《石羊醋水豆腐制作技艺》《陶岭三味辣椒制作技艺》、双牌《江村剁椒河鱼制作技艺》《瑶族引子茶》等项目已形成产业化生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比较良好。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杨中瑜
编辑:陈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