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道县两河口绿洲群景区,别有一番韵味。碧绿的河水在绿洲间纵横交错、蜿蜒曲折,大大小小十多个绿洲,乘着小舟穿行其中,葵花在两岸随风飘扬,洲上脐橙压弯了枝梢,硕果累累。原本荒芜空旷的河岸,现在游客纷至沓来,热闹非凡。
两河口村的变化,是市委聚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市委坚持党建引领,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驻村帮扶的重要内容、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提出在全市建立100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明确示范村要达到“一个主导产业、一个发展基地、一个村民合作社、一个致富带头人、一个得力好班子”五个“一”的目标任务,多措并举增强造血功能,让村级集体经济破茧成蝶。
建强班子
选优配强铸就发展“新引擎”
“换届之前,我们村属典型的空壳村,并村后村支部凝聚力不强,合并村不合力不齐心,村干部各打各的‘小算盘’,因新建村级活动中心选址的事还曾闹到省政府上访,两委班子不够团结,党员和村民人心涣散。”大庆坪乡芬香村村民蒋玉国说道。零陵区委组织部驻芬香村帮扶工作队到位后,立即调整村两委班子,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通过 “换血”和“提能”,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得到加强,工作进展明显加快,村里面貌焕然一新。“现在村里不但通组的路修好了,每家每户都通了水泥便道,还用上了干净清洁的自来水。而且,我们村利用中国传统村落这张‘国字号’牌,今年大力开展了古建筑群的保护修缮,成功举办了大庆坪乡第二届摸鱼节暨乡村音乐节。我还在合作社养了10头土猪、5头牛,稍大点的都被定货了,这日子过得很有奔头。”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我市从建强基层党组织入手,夯实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结合村支“两委”换届,一批素质强、品质好、思路活、能带富、善创业、愿奉献的人才选配充实进村级党组织班子中。从市直、县直机关选派908位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实现所有软弱涣散村、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同时,全面开展软弱涣散整顿,先后对全市308个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进行了集中整顿,共下派2229支驻村工作队,全面夯实基层党组织的队伍基础。
开好方子
政府引导探索发展“新模式”
东安县吊牛坪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看准了“农产品+电商”的模式,在朋友圈先行推广试销。不到三天,1000斤红薯一售而空,有口皆碑。“我同事尝过我带回去的红薯后,赞不绝口,自己就要了100公斤 ,还帮忙向身边的朋友推介。”工作队员谭利梅高兴地介绍道。初尝甜头后,工作队将今年全村丰收的40万斤红薯挑拣分类,通过微信电商渠道销售到全国各地。
带领群众增收,发展集体经济,不仅要把产品生产出来,更要把产品卖出去,不能为了脱贫而盲目的发展产业。我市通过建立市场导向的扶贫模式,由村支“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充分分析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内外部环境,根据产业特点和市场情况自主决定产业发展。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公司+农户”等形式,由合作社或公司,负责产前市场调查、产中质量保障和产后产品销售。同时积极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动扶贫产业与超市、政府食堂、餐饮企业、食品厂家、商业协会、宣传媒体对接,开展对接会、博览会、旅游节等活动推介扶贫产品,打响扶贫特色品牌。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增加特色产品的销售渠道,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目前,全市已建成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19个,电商网点2000余个,其中贫困村电商服务站600余个;网店总数达7000余个,其中贫困户电商网店2000余个。
找准路子
因地制宜走好发展“新路径”
鸭婆凼村地处祁阳金洞林区腹地五峰山脚下,古树参天,峰峦叠翠,全村平均海拔800米。土壤疏松肥厚、细黑带砂,十分适合茶叶的生长。这里的茶叶细嫩成朵、清香扑鼻,泡出的茶味清香甘冽。经过实地考察,村“两委”干部依托“浯峰”茶叶品牌,成立合作社,带领全村整体脱贫致富。截至目前,鸭婆凼村已种植茶叶2000余亩,租赁加工厂房3000平方米,年产茶4000斤以上。全村共有300余户村民和茶叶公司签订合同,不仅找到了合作经营的新路子,还使15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
“绝不能人云亦云,决不能人家说搞什么产业就搞什么产业,鞋子只有穿在自己脚上才知道合不合适。”村支书奉吉祥说到。像鸭婆凼村这样通过发觉自身特色发展集体经济的村,在永州还有很多。如零陵区大木源村的休闲旅游产业、祁阳县三家村的蔬菜种植产业、道县楼田村的理学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白马渡镇大阳村脐橙水果种植产业等等,都是通过因村制宜、一村一品发展起来的。
为更好的促进产业发展,由永州市驻村办牵头,建立了全市贫困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项目库,为贫困村和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牵线搭桥”。2018年10月,道县修义村流转了近200亩土地正在愁发展什么产业,而当地龙头企业道县濂溪金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在为扩大瓜蒌种植面积找不到地着急,项目库建立后,双方立即取得联系,迅速达成初步合作协议。近年来,永州市各村依托行业帮扶和驻村帮扶,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采取开发现有资源、盘活集体资产、发展特色产业、实行股份合作、抓好项目建设、做活土地开发、发展“飞地经济”等不同途径发展村集体经济,初步形成了资源开发型、盘活存量型、产业带动性、股份合作性等10多种不同形式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格局。
装好阀子
严管严用增添发展“新力量”
权力必须在制度的监督下运行,否则就会出问题,更谈不上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议事会、监事会等农村自治组织,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从监督“小微权力”入手,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把好关。
湖南科技学院驻新田县马场岭村工作队为推进香菇、黑木耳种植产业,成立马场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保证工作队将来撤队后,公司能够继续规范运行。工作队在公司章程规定,公司由村主任担任法人代表,支书担任董事长,5名董事会成员皆由村民议事会经过民主推选产生,并必须由镇政府审定任命。“现在监督会每季度都会对集体经济的收支情况进行审核,并且张榜公示。村集体有多少收入,有什么开支,一看就知道了。”村民欧日青感慨道。
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永州通过逐村建立“三资”台账,规范村集体资产发包出租,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通过严格实行村账乡管,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成立村财务监督小组,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同时,每年末由各乡镇牵头,组织财政所、经管站对各村集体经济进行审计监督,组织纪检监察和财政等部门对侵占、挪用、挥霍、浪费、截留集体资金等涉案问题要进行严肃查处,并依法追究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冬日里的永州乡村,虽然寒意渐起,但到处生机盎然。目前,永州市通过建强班子、开好方子、找好路子、装好阀子,全市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清零,创建100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示范点,98%的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村民们带着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创富的美好期盼,在奔向小康的路上砥砺前行。(红网时刻通讯员 冼荣军 张佳杰)
来源:红网
作者:冼荣军 张佳杰
编辑:刘林霞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