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初心故事 | 我家有个老党员
2019-06-26 07:17:43 字号:

初心故事 | 我家有个老党员

编者按:中共中央决定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永组在线”特推出“初心故事”专题报道。

我家有个老党员

新田县政协第一支部 徐银飞

父亲年过八十,是一位退休在家的乡镇老电话员。他住的那间旧砖瓦房,没有什么像样的摆设,只有墙壁上那十多张色泽鲜艳的“优秀共产党员”奖状,成了灰暗屋子里唯一醒目的亮点。

父亲出生于1939年,恰逢烽火岁月,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解放后才得以过上安稳生活。在新中国和平年代里,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父亲念完了小学,随即参加邮电工作。1962年被精简回家后,在生产队出过工,到邻村小学教过书。“文革”初期,被聘为前进公社(现金盆镇)的电话员,一直干到70多岁才离开岗位。

父亲的人生阅历可谓丰富且不平坦,但他始终保持着他们那一辈人的朴实笃厚,对党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更把入党当作无上光荣的追求。听说早在1960年代初,父亲在邮电部门时就写过一次入党申请书,但因为他的父亲—一个文盲老农曾被打成“右派”而未能如愿以偿。1970年代初,父亲又向公社党委提出申请入党,也由于家庭成分偏高(“上中农”)而与党组织失之交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忽如一夜春风来,重新激活了父亲潜藏多年的心愿,他再一次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87年“七一”前夕,父亲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党组织的温暖使父亲的劲头更足了,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他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

父亲的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一向勤奋好学,工作之余坚持读报看书,努力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决策部署,用以指导工作。作为本乡本土人,父亲既熟人熟事,又通情达理,心里装有一本社情民情的“明细账”,乡村的干部群众都喜欢跟他打交道,称得上做群众工作的一把好手。许多曾在金盆圩工作过的干部都夸赞父亲是“金盆通”,至今念叨不忘“徐老”的教益和帮助。

父亲属于集体工性质的电话员,1984年以后却跟正式干部一样,承担着征收提留、计划生育、调纠维稳、烤烟市场管理及驻村联系等工作任务,还担任过乡政府办公室负责人和政法组组长。金盆圩一带历来民风粗野,社情复杂,纠纷多发。工作中,每当出现矛盾激化或突发情况,父亲往往首当其冲,也经常被误解、抵触和粗暴对待,甚至遭遇威胁、伤害。有一次,他作为向导,随同县公安政法干警,连夜赶往一个村子解救“人质”,被不法分子用石块击中面部,满口门牙被打掉,重伤住院一个多月。面对家人的担惊受怕和嗔怪,父亲只是淡淡回应一句:“我是党员,又熟识情况,要听从党委安排,也要走在前面。”

1995年,我县实施乡镇电话员管理体制改革,各乡镇电话员频繁串联并多次聚集上访,对全县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当时我已调县政府办工作,按照县委政府领导的指示,协助有关部门对父亲进行劝导。党组织的决定在父亲心中永远是第一位的!他二话未说,默默听从,不但没有参与过群体上访,而且在第一时间签订了安置合同。此后,尽管被一次性买断连养老保险也没有办理,在乡政府临聘上班的报酬也只有正式工的一点零头,但父亲始终安身立命,坦然处之,继续勤奋工作近20年,并十多次被单位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还曾获评全县综治工作先进个人,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

2015年,有着50多年工龄、30多年党龄的父亲终于回归老家,固守在自己的田园里,勤耕细作,种菜养鱼,其乐融融。他每天都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关心国家大事,热心宣传大政方针,还经常协助村民的红白喜事,为邻里乡亲奉献着余热。

几十年来,父亲不曾做出什么大事情,也从不追求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平衡。但他始终看重自己的党员身份,坚定自己的初心,平稳地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也“润物物细无声”地教育影响着下一代。如今,我们家有四名共产党员,儿孙辈也学有所成,都在各自岗位上尽力而为、积极进取。这正是让父亲这位老党员倍感欣慰的地方。

来源:红网

作者:永组在线

编辑:陈小婷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