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一辆正规的渡船,可以保证村民安全过渡的船,现在这个船已经这么多年了,只能打捞垃圾,不适合过渡。”这个声音来自永州东安县紫溪市镇高岩水库的管护员陈建元,15年坚守在水库,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演绎了一段美丽感人故事。
陈建元。
现年51岁的陈建元,原来家住东安县白牙市镇了井塘村,2005年,因高岩水库库区需要管护、保洁,搬迁到水库居住至今,早已把高岩水库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一干就是15年。
惊心——自身安危置之度外
2018年2月7日下午,村民邓利辉一家四口回家过年,在库区倒车,在车上的妻子、儿子、女儿三人不慎连车带人翻入水库中。当时陈建元正好在库区上游150米左右日常巡查,听到响声和呼救声后,迅速驾驶当值的小船向落水轿车的位置驶去。
时值寒冬腊月,水温接近零度,车子沉入水底二十多米深,情况万分紧急。陈建元救人心切,来不及脱掉衣服,就跳入水中。
陈建元与被救者家属。
费尽几番周折,陈建元先将邓利辉儿子救了出来,自己已经精疲力尽,顾不上自身的安危,又去救邓利辉妻子,用尽全身的力气把她往岸边拉,陈建元已经完全没有力气了,附近村民闻讯赶来才把他拖上岸。不幸的是邓利辉的小女儿因在车里没有浮出水面无法施救而遇难。
事后邓利辉要给陈建元六万元作为感谢费,陈建元果断拒绝:“我做了自己该做的,怎么能要这个钱。”
2006年的一天晚上,白马村一名村民被毒蛇咬伤,生命垂危。陈建元连夜驾船赶了过去,把受伤的村民送进了医院。因为抢救及时,村民脱离了生命危险。
2018年,陈建元被授予“永州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
以库区为家 15年坚守换来绿水涟漪
“你们看那个被树遮住的房子,就是我的家”。顺着陈建元手指的方向看,一栋旧红砖建成的一层楼隐匿在周围的树林中,在几百米范围内也只有陈建元一家住在这里。“把房子建在这里去水库不到一分钟,方便!”陈建元对记者说道。
陈建元在库区打捞垃圾。
高岩水库是东安县饮用水源保护区,库区线长面广,上游有原紫云乡,库区垃圾多,管护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陈建元一个人风里来雨里去,日夜巡逻。为了保证库面干净整洁,陈建元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开始打捞垃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间断。
将捞上岸的垃圾进行分类。
2017年春夏,水库突发红藻,污染面积达5000方米。陈建元每天用蚊帐布围捞,足足在水里泡了两三个月,全部打捞干净,保障了水库水质水环境。
高岩水库电站站长袁志雄感叹道:“如果没有陈师傅每天坚持垃圾打捞,就有可能看不到现在这样干净清澈的水库了。”
高岩水库野生鸳鸯群。
在陈建元的坚持下,由于管护到位,库区水环境明显改善,水库生态优美,水质清澈,近几年来,每年入冬后就有大群野生鸳鸯聚集于此。
“最大的心愿是想要一艘渡船。”
在陈建元看来,保护库区是职责所在,救人助人是人性本心。
高岩水库建成蓄水后,库区的彭家、白马、高岩、南庄、袁家等村的交通被水库隔断,群众出行十分不便。为解决群众农林业生产办事、就学、走亲访友等需求,高岩水库原先购买了一艘交通船并安排了专人开船,但在2004年时交通船基本报废,就没有再开。
帮助村民过渡。
从2005年开始,陈建元一直开自己的船义务帮助村民出行,从来没收取任何报酬。
“没办法,这些活总需要人去做的。”陈建元说。尽管长年管护库区和摆渡枯燥且风吹日晒,但他一开口就透着一股乐观:“他们有时候过渡的有的用竹排有的用轮胎,很不安全。只要他们叫我,我就随叫随到。”
陈建元开船。
时间在改变,唯一不变的是宁静淡泊的心志。铁船轰隆隆的柴油机声伴随了陈建元五千多个日日夜夜,船上的斑驳锈迹也成为陈建元默默奉献的最美的见证。(记者 唐敏 安月)
来源:今日永州
作者:唐敏 安月
编辑: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