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永州榜样丨群山之巅一青松——记全国劳模、全国林业英雄余锦柱
2019-08-29 07:13:45 字号:

余锦柱在尖子岭瞭望台。贾章雄/摄

5月27日,关注森林活动2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召开,余锦柱是湖南省唯一受表彰的突出贡献个人。这是他继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林业英雄和当选十八大代表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余锦柱是江华瑶族自治县林业局尖子岭瞭望台瞭望员。1978年,余锦柱接下父亲余德明的班,担起了“林海哨兵”的重任,在海拔1400米的大瑶山深处,他一个人筑起了一道森林“防火墙”。

41年来,他历尽艰辛,在群山之巅的尖子岭瞭望台守护森林,实现了管护区41年无森林火灾的佳绩。41年来,他默默演绎着一个平凡的高山瞭望员的苦乐人生,忠实履行着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职责。

责任,让他默默守护大山40余年

江华千里瑶山群峰连绵,茂林修竹,丰富的森林滋养着全县3248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我国南方和湖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

余锦柱就出生在这绿荫环抱下的瑶家吊脚楼里。父亲余德明从1953年起担任水口瞭望台护林员,在这高山瞭望台坚守了25个春秋,创造了25年火警报告无差错的纪录,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代全国林业劳模。

到了1978年,由于条件艰苦,老劳模余德明落下了一身病,到了双目近失明的程度。他多次请求县林业局物色接班人选,其间老余也曾带过一位临时工,结果小伙子未干足两个月,就因条件太差、工作太苦,连工资都未领就悄悄地溜了。后来,县林业局又到处寻找,但年轻人承受不住独守孤峰的清冷和寂寞,无人愿意接班。于是,谁来接班成了老余的一块心病。

老余整日眉头紧锁,他将刚刚高中毕业、年满18岁的儿子叫到跟前,踌躇了很久才说:“柱子,我身体实在不能胜任工作了,别人又不愿意来,你来接我的班行吗?”

余锦柱一听,懵了。高中刚毕业的他,本想参加高考,走出瑶山,飞向外面那精彩的世界,但转眼看看群山深处那广袤的森林,又仿佛听到了群众视林如命的心声。他抬头瞅瞅老父亲那深邃而带着期望的目光,他告诉父亲,“给我三天时间考虑考虑。”

这三天,漫长而难熬,它意味着余锦柱人生的定位。“台子总得有人守,林子总得有人护!”终于,一股的强烈责任感在余锦柱脑海里油然而生。于是,他义无反顾地答应道:“干!”

就在这年菊花盛开的季节,余锦柱带着责任、随着父亲上山,接过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简易平房,一张父亲睡了近30年的木床,一架高倍望远镜,一只联络对讲机,一叠发黄的记录本,还有一盏煤油灯、一个背运物品的背篓、一个运水的木桶和一个用三个石头垒起的灶台,这是瞭望台全部家当。他这一干,就是41年。

接班的誓言是坚定的,而迎接他的是那41年艰苦的环境、繁重的工作和枯燥的生活之旅。

坚守,只为了大山深处的那片绿

江华位于南岭北麓,萌渚岭横贯全境,“下山入河谷,上山入云端,隔山可对话,相见要一天”是江华山高路远难行的真实写照。而远离山寨的尖子岭瞭望台耸立于萌渚岭群山之巅,海拔达1400米,为了山林的安全,余锦柱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独守孤峰,历尽了磨炼。

这里,水贵于油。瞭望台耸立山顶,常年无水,生活用水需到近10公里以外的山沟背水,他根本洗不起澡。

这里,雷电常临。瞭望台地势高、近云层,那震耳的雷声、耀眼的闪电时常光临瞭望台,房子曾被击毁一角,他4次被雷电击倒。

这里,毒蛇出没。台上山高林密,眼镜蛇、银环蛇、蝮蛇经常出没,好几次毒蛇窜到他的床上,享受了“人蛇共眠”的待遇,也曾十几次被毒蛇咬伤,幸好他懂得蛇伤治疗,才每每越过劫难,而他的腿上烙下了不少毒蛇“赠予”的印迹。

这里,交通、通讯不便。瞭望台距山下的水口镇有10多公里的“羊肠”山路,生产生活资料只能靠手提肩扛。在之前的很多年,山上通讯只能靠对讲机联络,但对讲机也时常被雷电击坏,曾有6次因对讲机坏了,在发生火灾时,为了及时报告,他在陡峭不平的山路上奔跑着前往10多公里外的水口镇报火警,被摔得遍体鳞伤。

工作和生活的磨难,余锦柱咬紧牙关挺过去了,但对亲人的亏欠,让他一直心存愧疚。

他坚守瞭望台,照顾老人和抚养孩子的重任,就一直落在妻子的肩膀上。两个孩子出生,他都没有在妻子身边陪护。父亲退休后,双目失明且体弱多病,他未能为父亲找医寻药,全靠坚强能干的妻子照顾父亲。1992年冬,他的父亲突然病重不幸逝世,这时正值森林防火戒严期,他还在台上坚守,无法及时赶去。

41年如一日,余锦柱长年工作、吃住在瞭望台上,很少享受天伦之乐。这些年来,他有27个春节是在瞭望台上过的,能在家过春节都是雨雪天气给他的“馈赠”。

无悔,他像一青松挺立在群山之巅

接过了父亲的望远镜,就是接过了护林的重任。余锦柱深知护林防火的任务就像自家门前那座大山一样沉重,要守护好管护区方圆50万亩林子,光靠顽强的精神还不够,必须掌握过硬的瞭望技术。

为了全面掌握管护区的情况,余锦柱利用雨天,爬上70多座高山,翻越3000多条峡谷,踏遍50多万亩林区,将管护区内的每座山头地点、地形、交通、劳力等情况摸得滚瓜烂熟。

在一般人看来,瞭望台工作无非是看看山火罢了。其实,要当好一名业务精良的瞭望员,着实不容易,林区中的山火种类很多,还有季节、天气、远近、火光、烟色的区别,很难辨出那是生产生活用火,还是森林起火。

为了准确掌握和测报森林火警火灾,余锦柱认真钻研起森林防火瞭望业务,在父亲多年观测火情的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摸索、提炼,总结出根据林间烟色来瞭望监测火情的经验,归纳起来就是:日常生活用火烟色淡,山林火灾烟色浓;干旱久晴烟色淡,久雨初晴烟色浓;杉木山烧土烟色淡黄,失火转黑色;杂木山烧土烟色淡黑,失火转淡黄色;茅草山烧土烟色白,失火转浓白;近山烟火上升摇摆,远山烟火相对静止。他还自编了易记上口的二十四字诀:“观两面,察浓淡,分季节,析晴雨,测远近,观动静,别粗细,区缓急。”

他利用这二十四字诀,细致地区分出林地里生活用火、生产性用火以及失火的差别。41年来,他观察生产生活用火30多万次,准确报告火警300多次,测报准确率达99.7%,在全国同行中名列前茅。这一经验被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编入森防教材,向全国推广。

41年的准确测报,仿佛筑起了一道森林“防火墙”,将无数次的森林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挽回经济损失6000多万元,使得大瑶山天空更蓝,森林更绿了。

这是余锦柱用心血和汗水浇灌而成的一座绿色的丰碑。他也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林业英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生态贡献奖”“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人物”“第七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当选为十八大代表。

面对众多的光环,余锦柱没有陶醉,想得更多的是责任,他说:“国家把这么大一片山林交给我,我就应该尽心尽力地守护好,哪怕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值得!”

41年风霜雪雨,41载百折不挠,余锦柱就像萌渚岭上一棵青松,挺拔向上,傲然屹立。(记者 黄玲玲 通讯员 贾章雄 赵梓舒)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黄玲玲 贾章雄 赵梓舒

编辑:周文君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