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宝镜:瑶山中的建筑艺术宝库
2019-09-16 15:09:54 字号:

何氏宝镜村。

在江华瑶族自治县中部,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脉,名为勾挂岭,岭东有黄、唐、刘、黎、何姓五大家族。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五大家族之首——何氏宝镜村。

宝镜村原名竹元村,因村口水塘漾碧盈盈,犹如明镜,故取名宝镜。

据家谱记载,宝镜何氏祖籍江西省泰和县鹅颈塘村,明正德年间,先祖被朝廷派往道州为官,举家南迁。清顺治七年,先祖何应棋在玳瑁山下建造老堂屋,定居江华。

村内除老堂屋外,保留着新屋、下新屋、大新屋、围姊地等几处大院。进入村子,首先要经过一八字门楼,这种门楼通常只有家族中的达官显贵才能建造,否则就是僭越。

据《何氏家谱》记载,清朝以来进士多达10余人,文官最高者为正四品的何步庭,武官最高者为正三品的何嘉义。

门楼处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大门约齐腰处,左右各有一外小内宽孔洞。因当时社会动荡,局势混乱,匪患众多,为保护家族财富不受损害,村落的防御显得格外重要,而这两个孔洞,就是起到瞭望观察和射击作用,构成了宝镜村的外围防御体系。

新屋自1837年开始备料,花费5年时间,1842年正式破土动工,历时数年才得以竣工,形成了现在“三堂九井十八厅,走马吊楼月晒西”的格局。建筑群坐南朝北,由中轴线上的三进堂屋和左右两侧厢房以及后院组成。建筑主体结构采用穿斗式屋架,四周用砖墙围合,墙基用大块麻石砌筑,不仅坚固防潮,而且严丝合缝美观大方。

新屋主入口处有一座造型优美、保存完好的门楼,鳌鱼角梁栩栩如生。进入院落后的第一进天井处,左右各摆放一组石制银锭型的汀石踏步。男性步履较大,故石锭横放;另一侧便于古代裹脚的妇女及孩童行走,因而竖放,减少间距。

新屋除了石刻工艺外,还有不少精美的木制雕刻,三进堂屋的屋架还有着动人传说,例如梅花树上的喜鹊取“喜上眉梢”之意;猴子骑坐在马上暗含“马上封侯”,还有“麟吐玉书”“步步高升”等丰富的寓意。

如果不是热心村民的指引,你一定不会想到,当年邓小平带领的红七军团曾留宿宝镜多日。据村内老人回忆,邓小平当时就是居住在最后一进堂屋处,指挥红七军休整待命。新屋最后一进院落在古代,外人是不能进入的,这是何氏小姐和丫鬟居住的场所。绣楼分上下两层,下面为丫鬟住所,上面为小姐闺房。紧邻绣楼的西侧,是宝镜最有名气的“走马吊楼”。这一处长长的建筑其实是何家的长工住所,共有14间,下面用来饲养马匹,木制楼板上面就是长工们的大通铺。据统计,该楼是现存湖南地区体量最大的杂屋类建筑,其在使用功能上吸收了瑶族吊脚楼建筑的设计理念,整体坚固而实用。改革开放后,海燕电影制片厂和潇湘电影制片厂都曾来宝镜取景拍电影,当时,演员和工作人员都住在这里。

说到宝镜古村的建筑群,有一个人不得不提:第八代祖何瓒公。何瓒公育有三子:长子何育松、次子何育柏、三子何育栗。为使家族繁衍壮大,分家之时,老堂屋由次子何育柏主力,长子和三子各建新房。门楼北侧的下新屋,就是长子何育松所建。而紧邻门楼的新屋,则由何氏第九代、第十代先祖何育栗、何步月、何步庭父子三人共同修建。

何育栗进士出身,辞官归隐后致力于家族教育事业,兴办“底书坊”。村口现在的荷花池原为公租田,所得费用均用于教育族中子弟。现在,村口左右两侧还保留文武书房各一处。

何育栗育有二子:长子何步月、次子何步庭。何步庭则常年在外为官,官至福建漳州府知府。步月公则一心学问,从未外出为官,育三子:长子何嘉仁秀才出身,曾就读于岳麓书院;次子何嘉义,正三品武官,时值中法战争之际,主持军务的广西巡抚徐延旭和朝廷军机大臣李鸿章都是主持妥协的投降派,不许抵抗,而作为广西巡检的何嘉义坚决主战,在战争爆发前夕,嘉义公遭人暗杀,出师未捷身先死,时年仅33岁;三子何嘉礼为吉安府典史。

作为勾挂岭东麓的名门望族,宝镜村家族成员众多、家底丰厚,沿着玳瑁山山脚分布数座炮楼,如今仅剩一座明远楼,讲述着昔日的辉煌。方形的明远楼位于大新屋后侧,是宝镜村的最高点,有三层高。明远楼采用攒尖顶形式,正面开有四扇窗户,中间大书“明远楼”三字,暗含何氏族人读书明志之意。楼体四周有内宽外窄的枪眼多达27处,这些枪眼在和平时起到防火、防盗的作用,战乱时就是占领最高点,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军事防御体系。因此,在太平军过境江华时,围困全村三天也无法攻入。同时,明远楼也是远眺村北“松林淡月”景色的不二之选。

出了“松林淡月”,就是何氏祠堂所在地。这座始建于民国五年的家庙是由大门、过厅和中堂组成的三进两院落。大门门框采用青石建造,最为精彩的当属门梁上雕刻的狮子戏球。过厅雕刻细腻,无论前廊上的穿插枋,还是屋架部分,都雕刻有龙、麒麟、梅花鹿、喜鹊等吉祥动物。过厅于中堂之间还做有罩亭,上装饰八角藻井,一方面起到装饰作用,另一方面族人在祭拜的过程中,起到聚音、扩音的效果。最后一进的中堂,保留着完整的木制牌位台,空荡荡的神台似乎在述说着往昔的家族辉煌。

宝镜村是无疑是散落于永州大地上的一颗明珠,而她的美,需要身临其境去感受。(作者 凌翔)

来源:红网

作者:凌翔

编辑:李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