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永州8月25日讯(通讯员 宋云钊)新时代县域警务工作开展以来,祁阳县公安局陶铸路派出所坚持对标对表省、市、县工作要求,优化机制,强化保障,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全面起底摸排辖区风险点,筑牢辖区风险防控防线,确保县域警务各项工作真正落地见效。
祁阳县陶铸路派出所。
一是党政引领,高站位统筹部署。陶铸路派出所辖区街道率先在全县成立由街道办书记、主任担任双组长的新时代城乡社区警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一类、二类、三类风险村(社区)同步成立由支部书记、主任担任双组长的村(社区)警务工作领导小组,将网格员、驻村辅警纳入村(社区)警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将工作重心前移至村(社区)。依照“一村(社区)一专员”形式,联动街道办、社区联组、民辅警组成城乡警务工作风险研判小组,统筹辖区突出风险维度,实时研判基本风险,重点研判突出风险,建立“一维度一研判”的风险研判机制。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将城乡社区警务工作纳入县平安建设考核和“村为主”考核机制,由街道办不定时抽查督导辖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落实、推动的进度,推动城乡社区警务工作落地生根。
二是摸排起底,全方位澄清底数。结合陶铸路派出所辖区实际情况,对照全市8个方面24个风险维度,全面摸清、砥实辖区风险点。以2012年管辖区域扩大前的3年为时间界限,翻阅、查阅、记录各种历史资料共2300多份,共获取历史数据14000余条,按照“一大类一总体思路、一小点一具体措施”的思路分门别类建立档案数据库,进一步提升风险管控、化解的工作效率;按照“差别化落实”的思路,由片区民警联合社区力量,收录“五老”(老民警、老党员、老治安积极分子、老乡镇社区干部、老联组长楼栋长)人员的反馈意见,通过侧面问、线上访、见面谈的实地摸排方式,核实重点人员和重点场所信息。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每周三、周五、周日由所领导带领民辅警深入党政机关、辖区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以随机谈、专题谈、大会谈的方式调研座谈,通过听取群众的意见,从群众的角度拓展城乡社区警务工作的思路。截至目前,陶铸路派出所共组织了51次座谈会,听取了201名群众的建议,联合党政机关召开了3次大会,收集辖区治安管理、违法犯罪打击、警民联动的意见建议183条,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强力的基础。
三是结合实际,多举措落地防控。建立县域警务工作风险防控总图,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对象、不同风险点,风险防控措施即时化,风险防控资源分配差异化,力求防控效果最大化。健全稳控风险工作机制,在落实“5包1”工作措施之外,启动“哨鹰”应急处理机制,吸纳村(社区)有责任感、奉献心的党员加入,强化重点人员管控。管片民警充分利用单位内部安保、小区楼长、物业管理人员及散居平房联络人等群防群治力量,与村(社区)干部共同开展入户走访、看楼护院、治安巡防、便民服务、风险评估、反电诈宣传等工作,并按照“一人一档”的方式通过两层联动评议、多维度评估等方法,综合划分社区各区域、各人员的重点管理级别,形成网格化防控区域和警民联动机制,打通县域警务工作的最后一公里,牢牢守住“五个不发生”主要阵地。贯彻落实为民服务宗旨,成立群众求助专班小组,由所长任组长,为有实际困难的群众开辟快速通道和上门服务绿色通道,共上门服务13次,有效解决困难137起。健全完善矛盾纠纷群众调解员调解、社区网格调解和派出所、司法所调解的“三级调解”工作机制,推广唐志刚等受好评的调解达人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调解人员管片到人、上门调解的制度,共化解、稳控矛盾纠纷224起,最大限度将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是紧盯主业,勇作为构筑和谐。通过在“云上祁阳”智慧平台添加城乡社区警务综合频道,推进和上级部门信息联动、兄弟单位资源联动、所内警力实时联动。立足公安层面,扎实开展基础信息采集、管理,重点抓好住宿登记、从业人员动态管控、特殊人群实时轨迹、涉疆人员最新动向等重要工作,提升信息系统的自动比对和报警效率。依托平安乡村视频建设,补全城乡社区警务工作细节,加大同移动、联通、电信的协动,在平安乡村战略下,实现刑侦民警、治安民警、派出所民警、社区民警、农村辅警五警工作同步、一体联动。针对辖区突出的涉黑涉恶、滥用毒品风险维度及时调查取证出现的问题,依法予以打击,强化打击力度,突出打击效果,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51起,依法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76人,发案率同比下降33.72%,未发生一起由矛盾引起的”民转刑”案件。突出毒品犯罪打击力度,吸毒人员总量同比持续下降,涉毒人员肇事肇祸、违法犯罪在治安案件中的占比率下降,连续两年未发生吸毒人员引发的极端暴力案件事件。截至目前,共缴获毒品200克,社区戒毒7人,各项考核指标均位居全县前列。
来源:红网
作者:宋云钊
编辑:周文君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