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5日,长沙,一天秋雨之后,又迎来了艳阳天,天空万里无云,一碧如洗。湖南师大附属高阳学校驻湖南师大研学第7天,学校小学、初中部按照研学计划,组织开展以“登文化名山,观古迹名胜,做栋梁之才”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岳麓山位于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岳麓山-橘子洲旅游景区内,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海拔300.8米,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位于古城长沙湘江西岸,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自然动植物以及文化古迹、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纪念遗址等组成,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已开放的景区有麓山景区、橘子洲景区。其中麓山景区系核心景区,景区内有岳麓书院、爱晚亭、麓山寺、云麓宫、新民学会旧址景点等。
参观古城长沙名山——岳麓山是此次研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2020年9月5日早上7点半,小学部、初中部的同学在食堂门口迅速完成集合,按照外出活动学生管理方案,老师点名自己负责的学生。
出发前,孔彦副校长进行训话,她就“责任”“纪律”“文明”三个方面对所有参加活动的师生进行训话。
整齐的队伍成了岳麓山下开放的湖南师大校园、湖南大学校园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线。
耶,来到湖大校园我好“开森”!
伟人塑像前,初中部全体师生来个大合影,必需的。
小学部部分学生也来个合影吧!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秀丽的岳麓山下,湖南大学校园之中,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自北宋创始,历宋、元、明、清各代,兴学不变。随着清末改革学制,废书院,办学堂,辛亥革命后改高等学校等,直至湖南大学,均因旧址扩建,千余年来都是湖南高等学府所在,反映了祖国文教事业的悠久历史,是十分可贵的文物史迹。自上世纪八十年岳麓书院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以来,书院延续了千年的教育办学和学术研究传统,成为了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誉为“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与白麓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合称中国四大书院。
被誉作“千年学府”的岳麓书院,历史悠久,始建于公元976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曾在此讲学。今天我们有幸进去感受湖湘文化的魅力!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
大门之后,原为礼殿。明代嘉靖元年扩建文庙时,始建二门。门额正面悬有“名山坛席”匾,撰者无考。现匾为1984年复制,集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字而成。“名山”在这里专指南岳衡山之尾峰——岳麓山。衡山有七十二峰,回雁为首,岳麓为尾,岳麓书院因山得名。“坛席”即坛位。除地位坛,上设席位,以示生徒对老师的礼遇。
对联为清末湖南高等学堂学监程颂万所撰。上联语出《尚书·舜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下联语出《史记·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圣人君子。”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
来到大成门,同学们纷纷要求留影,希望自己“成民族复兴之大器”(师大附中大器石刻)。
屈子祠。
体洁芳,三代以还存直道;盟心忠爱,六经而后发奇文。
湖南素有屈贾之乡的美誉,岳麓书院在清代也开始建有祭祀屈原的专祠。屈子祠正门匾额“屈子祠”及对联由前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手书。对联意指屈原的修养和情操像兰花、芷草一样清芬高洁,赞颂了屈原矢志不渝的爱国忠心。
嶽麓书院御書樓。
御书楼位于岳麓书院中轴线的末端,是一栋仿南宋的木质楼结构,也是书院最高的一栋建筑,三层高的小楼。
歇山顶,雕龙瘠,青瓦白墙,万卷经藏。
不能轻易给我们进去“读万卷书”,那我们只有留个影了。
初一部分女生在“廉”字前合影,看来参观收获颇丰。
随行的宋老师这张照片,让我们想起苏州园林。
小桥、流水、高阳学子。
我们这次活动的向导,毕业于湖南师大的黄湘惠老师(现就职于我们湖南师大附属高阳学校)。
中国书院博物馆,中国唯一一座展示中国书院史和文化教育史的专题博物馆,2012年6月14日在湖南长沙开馆,位于中国规模最大、修复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书院——岳麓书院之内。
同学们拍照合影。
参观中,同学们看得很认真,问得很细致,让他们静静享受这顿文化大餐吧!
一下子看到这么多的石刻、书简等文物,大家心里一定时开心得不得了,从表情就看出来了。
坐落在岳麓山清风峡的爱晚亭,与北京陶然亭、滁州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古建四大名亭,享誉中外。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由当时岳麓书院山长罗典所创建,原名“红叶亭”,亦名“爱枫亭”,皆因满谷古枫而得名。后据唐杜牧《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意,改名爱晚亭。
从岳麓书院从来,我们准备前往爱晚亭。
怎么能错过和名亭的合影呢?
爱晚亭里,一位老者为我们吹奏了一首小曲,曲后,老人微笑着向我们这些孙辈们讲述了爱晚亭的故事,同学们听得如此如醉。
在爱晚亭稍作调整,准备前往麓山古寺、蔡锷墓、黄兴墓参观,瞻仰革命先烈。
绿树丛中,一队红衣少年走来,他们精神十足、斗志昂扬,不怕困难,勇攀高峰。
蔡锷墓是护国军领袖、“中华民国”名将蔡锷墓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风景区白鹤泉左后方的山上,蔡锷于1916年11月8日病逝于日本,1917年4月12日自日本归葬于此。
蔡锷字松坡,湖南邵阳人,生于1882年,早年人长沙时务学堂就读,师从梁启超,后赴日本求学。清朝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蔡锷任云南新军十九镇三十七协协统,武昌起义后举兵响应,任云南总督。1915年袁世凯阴谋称帝,他通电讨袁,组织护国军,成为著名的护国英雄。袁世凯死后,蔡锷任四川总督兼民政署长,1916年赴日本治病,同年11月病逝日本,1917年国葬于岳麓山。
蔡锷墓占地1974.72平方米,系岳麓山民国名人墓葬之一。1956年被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初中部全体师生在蔡锷墓前三鞠躬,表达自己对革命先烈的敬意。
黄兴墓是辛亥革命的先驱与领袖、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的墓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岳麓山云麓峰以北小月亮坪上方、麓山寺后,有石级直达。
墓地坐西向东,由三层近百级石砌台阶步入墓地。墓矗立塔形碑柱,为一整块四棱形乳白色岩石琢成,高约10米,气势雄伟,正面嵌铜制墓碑,上镌“黄公克强之墓”,墓表四周以石基柱围护栏杆,前有拜台、石凳,地面铺以花岗岩,整个墓表占地1186.24平方米,苍松翠柏,掩映其间。
1988年1月13日,黄兴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兴原名黄轸,字克强,湖南长沙人,1874年出生。黄兴早年就读武昌两湖书院,后赴日本宣传革命。清朝光绪三十年,即公元1895年,黄兴回国与陈天华、宋教仁等成立华兴会并任会长。次年拥护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黄兴被选为庶务,积极参与反清斗争,先后组织参与了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等。1912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他赶往武昌领导战斗,被任命为总司令。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黄兴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南京留守,同年担任改组后的国民党理事。二次革命爆发后,黄兴赴南京主持讨袁事宜,被推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二次革命失败后,黄兴逃亡日本,随后旅居美国,继续领导反袁斗争。1916年黄兴回上海继续为革命事业与孙中山并肩奋斗。1916年10月黄兴病卒于上海,1917年国葬于麓山。
离开黄兴墓,大家稍作休息,准备登上观日台,一览长沙全景。
岳麓山观日台,是岳麓山最高处。清晨,站在这里,可以看初阳冲破云层,跳跃而出,万丈光芒普照大地的壮观景象。
师生们合影。
11时左右,初中部全体师生成功登上岳麓山顶峰。爬山的整个过程中,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同学们表现出了克服困难、敢于攀登的优秀品质。
来源:和我
作者:湖南师大附属高阳学校
编辑:陈小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