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离婚先“冷静”、遗嘱效力公证不再优先、“个人信息”如何更有保障?……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便于民众进一步了解民法典,记者就民法典主要内容、出台意义、以及我市学习宣传的具体措施专访了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秦远林。
记者: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请您简要介绍下民法典的主要内容?
秦远林:民法典是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私法关系的民事法律,它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其内容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确立了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和绿色原则等基本原则。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请问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秦远林:2020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对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高度概括。总书记指出,民法典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总书记强调,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开启了中国当代民事立法的崭新篇章,使中国进入了民法典时代,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记者:民法典与我们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关联?
秦远林:民之福祉,民法典之所系。人们关注民法典的热度有多高,对法治保障下的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就有多强。对每个人来说,从呱呱坠地到结婚生子,从柴米油盐到衣食住行,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被民法典的内容所涵盖。具体来说,民法典保障住有所居、维护老有所依、推进行有所安、促进病有所医、保护绿水青山,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人们关注民法典,就是在关心自己的切身权益,就是在期待更有法治保障的美好幸福生活。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请问,我市就民法典的学习宣传有哪些具体举措?
秦远林:2020年9月,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学习宣传民法典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全市民法典学习宣传进行了系统部署,将民法典作为当前和“十四五”时期普法重点,广泛深入开展民法典普及宣传,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动媒体开展宣传。在市直主流媒体推出民法典专题专栏,宣传普及民法典主要内容,宣传报道各地各部门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的工作动态。同时,督促各单位发挥“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的宣传作用,宣传与本部门本行业密切相关的民法典知识,推动民法典与部门工作相结合。
二、广泛开展社会宣传。重点开展四项行动:一是开展“送民法典下基层”行动,加强对农村及社区居民的民法典宣传;二是开展民法典普法“全屏”行动,利用各类电子显示屏、宣传橱窗等载体“典”亮民法典;三是开展“民法典护航美好生活”行动,将民法典融入城市公共交通宣传平台,让群众在交通出行中接受民法典教育;四是开展“民法典巡回宣讲”行动,组织民法典宣讲进万家。
三、抓好重点群体的宣传教育。抓好国家工作人员和青少年民法典的教育,纳入干部培训内容和青少年教学内容。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推动民法典的学习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计划和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学习课程,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述法的重要内容。
四、加强以案释法宣传力度。组织有关部门和法学专家学者,以民法典为核心内容,结合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深入基层群众和各中小学校开展宣讲。动员各级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人员落实“以案释法”制度,结合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以案释法。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黄玲玲 陈德强
编辑: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