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永州3月10日讯(通讯员 李辉 何必成)“‘五老’调解工作室一转,鸡毛蒜皮都消散。”冷水滩区蔡市镇邓家铺村的“五老”调解工作室,经常收到这种接地气的表扬。
冷水滩区城区航拍图。
近年来,冷水滩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调动和统筹各方资源,积极探索矛盾多元化解和第三方调解基层治理新机制,创新推行村级“五老”调解工作新模式,发挥“五老”调解员优势,助力基层治理。2016年以来,冷水滩区各村“五老”调解室共摸排各类纠纷2065件,调处纠纷1927件,成功率为93.32%。2017年至2019年期间,冷水滩区荣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优秀区”,被授予“全省平安县区”等称号,并连续三年荣获“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县区”称号。
“五老”调解工作制度上墙。
创新模式践行“群众参与”调解新理念
生活实际中,许多矛盾纠纷发生在基层。将调解工作前移,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初始阶段,就会减少和消除大量的诉访案件,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良好的基层社会治理局面离不开群众的参与。从“唱独角戏”到“社会协同”,从“打情感牌”到“情法融合”,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理念指引下,冷水滩区通过转变工作思路,创新服务方式,聘请“五老”人员成立调解工作室,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充分发挥农村老党员、退休返乡老干部、乡村退休老教师、离任老村(组)长、德高望重的热心老人等“五老”人员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社会资源、人脉资源和亲情资源优势。调解员选拔采用村推荐、镇审核方式,由区司法部门颁发聘书,并借助现场教学与视频直播教学,组织“五老”调解员参与视频直播培训。
科学试点 确立“五老”调解新模式
2016年,冷水滩区在花桥街镇敏村开展“五老”调解先行试点,成立领导小组,制订试点方案、广泛宣传发动,通过村推荐、镇审核、区司法局聘任,确定5名“五老”调解人员,采取“一事一奖”“以奖代补”方式,对“五老”调解案件给予100元至400元的奖励。
2018年,敏村进行自来水工程建设,因工程涉及四个村组,也涉及饮水问题,引发村民不满,导致工程迟迟开不了工。村“五老”调解员积极参与矛盾化解,利用自身群众基础和群众工作经验优势,逐个与各组做思想工作,入户与村民沟通,多次召开协调会,并提出免除四个组村民自来水开户费的建议,经过反复耐心的调解,村民最后都纷纷表示支持和配合。如今村民家家用上自来水,结束了祖祖辈辈挑水饮用的历史,“五老”调解员工作得到村民交口称赞。
四年来,敏村“五老”共参与摸排调处纠纷182起,调解成功176起,摸排调处率100%、成功率96.70%,做到了矛盾纠纷化解“处早、处小、处苗头”,将原来的“上访不断的浪子村”变成了“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开发村”,村民幸福指数大大提升。2017年以来,敏村先后被评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美丽乡村”称号。以敏村“五老”调解组织协助村支两委调解矛盾振兴乡村事迹为原型拍摄的微电影《敏村五老》,向中央政法委进行推介宣传,产生了较好社会反响。
伊塘镇五老调解员集中培训班。
全面铺开 夯实矛盾化解“第一道防线”
2020年,作为全国第1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区,在试点示范、多点先行的基础上,冷水滩区全面铺开推行村级“五老”调解工作模式。实行“五个统一”(统一组织领导、统一人员聘任、统一指导管理、统一办公场所和制度上墙建设、统一经费保障),为“五老”调解员统一购买工伤保险和意外险;明确“五老”调解员职责,有效发挥“五老”“四员”即“矛盾调解员”“民情联络员”“法制宣传员”“维稳信息员”作用。
目前,冷水滩区“五老”调解工作已常态化推进开展,178个行政村(社区)已设立“五老”调解室,聘任“五老”调解员739名,逐步形成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大调解”格局,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筑起矛盾化解“第一道防线”。
“未来,冷水滩区将紧密围绕‘三高四新’发展战略,以‘平安冷水滩’‘法治冷水滩’建设为目标,整合区域资源,创新社会治理,加速推进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工作常态化,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冷水滩模式’。”冷水滩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艾祥柏说道。
夜幕下的平安冷水滩。
站在建设现代化新冷水滩的潮头展望,新时代“枫桥经验”已落地生根,“幸福冷水滩”的金字招牌也将熠熠生辉。
来源:红网
作者:李辉 何必成
编辑:陈小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