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千年打卡胜地丨一千二百年前他为永州代言——柳宗元永州打卡记
2021-03-25 08:55:32 字号:

千年打卡胜地丨一千二百年前他为永州代言——柳宗元永州打卡记

打卡时间: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至元和十年(公元815年)

打卡地点:永州古城及近郊

1565305_chenchao_1616588386954.jpg

柳宗元画像。

1565313_chenchao_1616588402727.jpg

元和元年三月八日,永州刺史冯叙司马柳宗元华严岩题刻。

1565311_lvxy_1616587839416.jpg

江雪。

1565309_chenchao_1616588412373.jpg

独钓寒江雪。

他出生于名门望族,堂高伯祖曾为宰相,曾祖父和祖父都做过县令,父亲曾任侍御史等职。母亲祖上也是世代为官。

他是一个青年才俊,二十一岁时就进士及第,二十四岁任秘书省校书郎,二十六岁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

他是一颗政坛新星,二十九岁时调任蓝田尉,官阶正六品;三十一岁那年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三十二岁那年,参与锐意革新的王氏集团,成为骨干力量;三十三岁,他们推动“永贞革新”,提出削弱藩镇、打击宦官、改善民生的革新主张。而他当时担任礼部员外郎,被安排专门为皇帝起草革新诏书。

遗憾的是,他们的改革触犯了宦官集团和藩镇的利益,更主要的是,他们革新集团的牵头人为了继续实施自己的主张,想另立太子。

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错误,更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不料,宦官们抢先一步,先是拥护太子监国,跟着拥护太子即位,等待他们革新派的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于是,新皇帝在登基第三天,就开始对前朝的革新集团人员加以贬黜。他和另外七个主要成员均被斥为远州刺史。其中,他为邵州刺史,昔日春风得意的礼部员外郎也只作了一百五十多天,可谓昙花一现。

这还不算,更糟糕的是,就在他们赴任的途中,宦官与藩镇朝议时都说处罚太轻。皇帝想了一下,于是下旨,将八个赴任途中的刺史,全部加贬为司马。他也就由邵州刺史改任永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

他,姓柳名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由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高,被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按照当时规定,被贬谪的官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启程和到达贬所。柳宗元只好带着年近七旬的母亲,以及表弟卢遵和堂弟柳宗直,心情沮丧地前往遥远的南方。

哀猿挟浪急,寒雨裹风绵。

经过几十天的跋涉,一脚踏上这块陌生的土地,柳宗元便正式打卡永州,从此与永州结下不解之缘,在此滞留时间长达十年,成为千年永州最重要的一位打卡人。

柳宗元永州职务全衔是司马员外置同正员,司马是管理军务的官,员外即编制外,置同正员即安排相同于正职待遇。事实上,这是一个只领薪水不干活的闲职。虽然闲,但也不很自由,他的言行时刻受到约束。

因为是贬谪而来,官府不会给他安排住宿,加上带着家眷,不可能长期住旅馆,便借住到永州城内的龙兴寺。

龙兴寺是三国时期蜀相蒋琬的故宅,吴军司马吕蒙也曾住过。该寺的住持重巽除了熟悉经书,同时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他不但接纳了柳宗元一家人,后来还与柳宗元成为好友。

柳宗元寄住龙兴寺不到半年,母亲因舟车劳顿水土不服病体不支而永离人世。永州的官员根本瞧不起他,他的一切行踪受到监视。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折磨,导致本当年富力强的柳宗元百病侵身,他脾脏肿大饮食难进,而且双脚行走不便。

元和元年三月八日,柳宗元与司户参军柴察、进士卢宏礼、堂弟宗直陪同永州刺史冯叙到华严岩游玩,柳宗直按照大家的要求在岩石上留下了题刻。

元和二年(807)冬季某日,永州大雪。其时,柳宗元表弟卢遵护送母亲卢氏灵柩回老家未归。这天,柳宗元与堂弟宗直出去赏雪。走到江边,一条在江心垂钓的渔船吸引了柳宗元。他见那个渔翁不怕寒冷居然在风雪中专注垂钓,以两岸白雪作衬托,对身外人事不闻不问,简直如僧禅定、如诗如画!

灵感突然而至,他立即转身回到住处,挥毫写下了一首五绝: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20字,却勾勒出一幅意境开阔、凛冽透骨的寒江独钓图,渲染了一种萧索荒寂的气氛,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流传千古。

原以为就是自己孤独,没想到孤独无处不在。

在游览元结发现的朝阳岩时,柳宗元也遇到了一个渔翁,写了一首《渔翁》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宗元从自己见到的渔翁,联想到屈原所遇的渔翁,决定以渔翁高洁的精神来自励,准备熬过两三年人生最苦的阶段。

但是,形势并没有往他期待的方向发展,甚至越来越糟糕。

首先是他寄住的龙兴寺,不仅有一团古怪的息壤,而且五年之内连续四次失火;其次是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朝廷册立太子,大赦天下,唯独他们“八司马”不在量移之列;再次是,到永州的第五年暨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四月,爱女和娘又不幸夭折……

生命中太多的无法承受之重,迫使柳宗元对世俗生活彻底绝望了。原以为自己只是永州的匆匆过客,现在看来要有扎根做本地百姓的长久打算了。

平静而清澈的江水,如同一面镜子,似乎可以照见昔日在京城的春风得意,但残酷的现实像一块石子,投入水中,击碎了镜子,并且在他的心湖泛起一阵阵涟漪……

和娘死后,柳宗元下决心搬出龙兴寺那块不祥之地。

还记得元和四年九月二十八日去东山之巅的法华寺玩耍,自己在法华寺西亭观望时所发现的潇水对岸的西山和山下那条名叫冉溪的蜿蜒小溪。之后,又相继发现钴鉧潭及其西小丘、小石潭等佳山胜水。经过几次游览,他最终在钴鉧潭以西冉溪的南畔捡了一个便宜,用四百文买下了一块面积不到一亩的小丘。

这块小丘看起来十分荒凉,甚至令柳宗元联想到自己的命运。所喜的是,小丘上的杂草经过柳宗元和陪同前来的好友李深源、元克己以及仆人的铲除,居然佳木挺立美竹暴露奇石凸现,而且依山傍水风景宜人。

从发现西山,到发现小石潭,都是在同一年很短的时间内,他为此写了四篇游记,记录当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思。

当然,柳宗元没有忘记在小丘上规划建设一个草庐山庄。但是,建好之后,他只是偶尔渡江去那里玩耍,并没作定居的打算。

而今,柳宗元为母守孝三年时间已满,女儿新觞,孤苦且寂寞的他需要传宗接代,虽然永州的富贵人家不愿意将女儿嫁给他,但是他相信永州终有爱他之人。

为了避免尴尬,元和五年暮春,他搬离了已经借住五年的龙兴寺,移居到愚溪之滨的草堂。

住下来之后,他回想自己二十多年的宦海沉浮,觉得功名如梦,利禄似烟,角逐其间真是愚不可及!出于象征和反讽,他把冉溪改名为愚溪。同时觉得以溪为愚还不够,索性把屋旁的小丘、丘下的泉水、引泉而来的沟渠、蓄积泉水的池和池中小岛都冠名为愚,再在池的东面建愚堂,南面立愚亭。这样一来,溪、丘、泉、沟、池、堂、亭、岛皆为愚,谓之“八愚”,作诗记之,并刻《八愚诗》于石上。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水为镜,可鉴人生。

柳宗元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轨迹,从移居愚溪之滨开始发生转变,他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由此开始奠定。

从元和五年移居愚溪开始,柳宗元调整了自己的价值取向,不再奢望回朝廷做大官,而是把笔触伸向了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

有一次,柳宗元到郊外走访,遇见一个姓蒋的捕蛇者,听他讲述了自己捕蛇的经历之后,柳宗元写了一篇《捕蛇者说》,这是他第一次为永州苦难的百姓代言。这篇文章后来被选入中学教材。“永州之野产异蛇”好像当今网络论坛的一个标题,一下子就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害得唐宪宗头疼不已。为了处理好这样的舆情,避免复发,唐宪宗加大了改革力度,注重倾听民间呼声,极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因此成为一代明君。

住在愚溪,与愚溪融为一体,柳宗元的心里更加轻松,思想更加澄清。想起以前住在城内的龙兴寺,足迹仅限于东山一带的龙兴寺、东丘、法华寺、法华寺石门精室、南池、三亭、万石亭等地,而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州府对他的监管比以前放宽了许多,他的足迹也就开始向潇水两岸及永州郊外延伸。

元和七年,他经常留恋朝阳岩及其上游一带,因而先后发现了袁家渴、石渠、石涧和小石城山,照例为每一处景观写了一篇游记,构思精裁密致,精雕细刻出一种幽深之美。他把这四篇与前面四篇合成《永州八记》,这八篇游记相互关联、似断还续,犹如画家笔下的八幅山水画屏,让人读了如痴似醉。

第二年五月,他又到七十里外的黄溪游玩,写了一篇《游黄溪记》。连同前面八篇游记,所描写的大多是眼前小景,但他总是以小见大,借景抒情,犹如沙里淘金,提炼出一件件价值连城的艺术精品,堪称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的典范。

这次他仿佛成了永州的旅游形象大使,再度为永州代言,而且十分成功!时至今日,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游客,大多跟着他的足迹游永州,以寻访《永州八记》遗址为乐。

除了山水游记和诗歌,柳宗元在永州期间还写了大量寓言,既寓个人的理想、愿望于故事之中(《牛赋》),又对当时社会不良的人情风尚进行讽刺和批判(《三戒》),还比较隐晦地抨击了一些官员的丑恶嘴脸(《憎王孙文》《骂尸虫文》《谪龙说》等)。

水能养性,也能滋润灵魂。

谪居永州期间,柳宗元研读了大量的古籍,写出了大量彰显自己政治思想和民本思想的文章,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了新的提高和丰收,其政治思想也逐渐丰盈。

他写于永贞元年(公元805 年)至元和三年(公元808 年)的《贞符》,批驳了董仲舒等人“推古瑞物以配受命”的说法,用“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代替了唯心主义的“天人感应”论,认为帝王真正的受命之符是仁德,是生人之意,而不是天命。他从人类社会的萌芽、发展、治理,到尧舜大公之道的建立,肯定了历史上有“非德不树”的传统。

他写于元和三、四年间的《非国语》,在朋友圈产生了很大反响。为此,他于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分别致书给贬在道州的好友吕温和元和三年贬来永州的吴武陵论答《非国语》。他在信中反复提及“大中”之道,斥“天命论”和“天人感应”说。他很不客气地批《国语》里神怪迷信,驳斥乱政害民,反对“任人唯亲”的做法,主张任人唯贤,等等。

他写于元和九年的《封建论》,既否定封建制,又肯定秦始皇全面推行的郡县制,他说“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认为秦王朝“失在于政,不在于制”,“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他的观点得到后人的高度称赞。苏轼说“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清代林纾将《封建论》誉为“古今至文”。伟人毛泽东在读了《封建论》之后,写诗赞道:“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柳宗元在贬永期间,结识了零陵县代理县令薛存义,对他任职仅两年的政绩评价颇高。为他送行时,柳宗元讲了一番“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的话,表达了自己“官为民役”的思想观点。这与古人倡导的“君为民之本,民为君之臣”观点背道而驰,可谓石破天惊。他的这个思想观点,已从“为民做主”上升到“人民做主”的理论范畴。

宋人汪藻称:“至今言先生者必曰零陵,言零陵者必曰先生……零陵徒以先生之故,遂名闻天下”。

柳宗元永州打卡十年,已经与永州融为一体。《柳宗元全集》共收集诗歌、文章547篇。其中,在永州写就的317篇,占了五分之三。

如果没有贬谪来永州,柳宗元继续在长安做官,那么,中国历史上只会多了一个庸吏,而少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谪居永州之后,永州以山水成全了他,他也以诗文成全了永州。

柳宗元在一千二百年前就为永州代言,永州百姓也对他充满敬仰与怀念。

1565303_chenchao_1616588458176 副本.jpg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洋中鱼

编辑:陈小婷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