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那些年,他们正年轻丨唐克:愿为革命“效马革裹尸之精神”
2021-03-29 08:19:42 字号:

那些年,他们正年轻丨唐克:愿为革命“效马革裹尸之精神”

唐克,原名唐绍尧,乳名三毛,曾用名良智、哲夫、赵逸民等,1903年农历三月出生于零陵县(今永州市冷水滩区)蔡家埠阳甸村。他21岁考入黄埔军官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参加讨伐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和陈炯明的战斗。23岁参加北伐战争,先后担任北伐军第八军第十二团和第三十六军第六团政治指战员。大革命失败后,在湘桂边界坚持秘密活动。不久,被党组织派往香港,以《环球报》记者身份从事地下斗争。尔后,调南宁开展地下工作。1930年2月参加龙州起义,任红八军顾问、政治学校大队长。

1924年1月,21岁的唐克刚要从长沙岳云中学高中毕业,听到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后,就决心到广州去报考。随后,唐克找到他的同乡李达,表明自己要考黄埔军校的心愿。李达听后很高兴,马上给唐克写推荐信。同年冬,唐克带着李达给他写的推荐信,从长沙奔赴广州,开始了他投笔从戎的生涯。

1925年10月,22岁的唐克担任连党代表,率国民革命军一军三师八团二营五连参加攻打惠州的战斗。惠州城地势险要,又有重兵把守,战前,唐克向战士们作动员时说:惠州之战是东征中的关键性一战,攻不下惠州,就不能获取东征的胜利;东征不成功,广东革命根据地就不能巩固,北伐也就没有可靠的战略基地。出征前唐克把自己的行军床、衣服等物件与一封家信一并寄回老家,信里附上一张照片,照片上写着:“吾人当效马革裹尸之精神,以身殉国,革命无成誓不还!”表示愿为革命奋战牺牲。作战时,他身先士卒,率领士兵英勇顽强地与陈炯明部展开激战,终于同兄弟部队一起攻下了惠州城。随后,率领部队参加了攻打饶平黄岗圩、澄海东陇等地的战斗,为统一广东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1926年,唐克先后任北伐军第2军教导师第2团干事、第9军政治部党部科长、北伐军第8军第4师第12团政治指导员等职。在此期间,编写了《政治教材》,向全体战士揭发军阀蒋介石向帝国主义妥协和反人民的罪行,要大家明辨是非,提高警惕,应付复杂局面。

1928年春,由于大腿上毒瘤发作,加之起义计划一时也难以实现,经党组织同意,唐克回到家乡治病。唐克在治疗腿上毒瘤期间,一面钻研革命理论,阅读有关书刊,一面与零陵县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1928年8月的一个晚上,唐克等在李达的支持下,组织一批农运骨干,仅用两支手枪、几把大刀和自制土炮,乘敌不备,一举缴获河西蔡市团防局的16支步枪。这一暴动震惊了附近的乡公所和县警察局,县政府立即派清乡队清乡,并通缉唐克。得到消息后唐克马上布置转移工作,并急报李达。李达连夜离开家乡,唐克化名赵逸民,星夜出走,辗转到桂林继续斗争。行前,他对家人说:“目前革命虽然处于低潮,但高潮一定会到来的,共产党一定能扭转乾坤……”

1928年,唐克开始在广西桂林从事地下党组织工作,后以《环球报》记者身份为掩护,去香港做秘密革命工作,不久,被安排到驻南宁的广西省警备第五大队任教官。

1930年2月,唐克参加了龙州起义。起义当天,红8军正式成立,唐克任顾问,后任红8军政治学校的大队长,负责军事教育。在总政委邓小平的统一领导下,在左江地区带领全校师生开展剿匪反霸巩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不久,唐克在龙州城外与桂军展开激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27岁。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王晶

编辑:陈小婷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