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求学史崇德,要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德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个人认为,领导干部坚持“四德”就要在坚持“四守”中不断提升思想境界。
守住“忠”,防止政治品德的缺失。忠诚是政治品质的核心,人没有了忠诚,就没有资格谈道德、情操、气节、教养。曾热播的电视剧《潜伏》中的主人公地下党员余则成有一句内心独白:身在黑暗中,心在阳光下。他们在没有硝烟的特殊战场作战,对党的信念成为他们生命的支撑,他们为这种信仰而生,为这种信仰而战,为这种信仰而死。翻开党的历史,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党的事业和发展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对党的绝对忠诚之心谱写了一篇又一篇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被誉为“绝命后卫师”的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断肠明志”就是绝对忠诚的典型。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要学习他们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坚信党的事业的崇高,始终坚定对党的信念,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与党同心同德。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守住“责”,防止职业道德的缺失。职业有三百六十行之分,但责任却是行行所不可缺少的。医生之所以誉为天使,是因为她以救死扶伤为天职;教师之所以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因为她以教书育人为天职;同样,作为领导干部,必须以服务群众、服务民生为天职。职与责相连,只有尽责才能尽职,而尽责意味着要付出、要奉献、要吃亏。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因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竭尽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职位有限,职责无限。不能只把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还要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来做。
守住“善”,防止社会公德的缺失。与人为善、乐施善举、善待他人,说的是善话,行的是善举,怀的是善意,归根结底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公德。领导干部社会公德的优劣,不仅是个人品质的好坏的直接反映,更是社会风气的一种导向。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要强化宗旨意识,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自觉把精力最大限度地用来为国家和人民勤奋工作,而不去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不去利用手中的权力牟取私利。
守住“情”,防止家庭美德的缺失。有人说,人的一生追求的是“三感”:生活上的归属感、事业上的成就感、社会上的荣誉感。家庭归属感是第一感,所以说家是避风港和加油站。毛泽东要求子女拥有四项“特权”(为革命牺牲的特权、饱受苦难的特权、被执行纪律的特权、艰苦奋斗的特权)、任弼时“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花钱多、三怕麻烦人)、许光达“三让”(让衔、让级、让位)、黄克诚“三不准”(不准动用公家的汽车,不准找工作人员帮自己办事,不准靠我的什么关系、后门)等崇高风范,江华同志“四盏马灯传家风”美谈都是严私德的典型。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要学习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纪律作风,勇于进行灵魂深处的革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自觉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时时、处处、事事做到清正廉洁、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情操。
(作者刘明政 系江华瑶族自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刘明政
编辑:陈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