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1月8日讯(通讯员 黄彩燕 肖卉莹)两手一包一捏一挤,一个圆嘟嘟的饺子就从志愿者手中出现。水烧开,饺子下锅,寒冷的街道,饺味飘香……11月7日,永州市零陵区柳子街空巢老人的家里其乐融融,湖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的志愿者们和老人们一块包饺子迎接立冬日。
“奶奶,您看我包的饺子好看吗?”“好看,现在的娃娃们也都能干嘞!”一阵欢声笑语,志愿者与老人的亲切交谈回荡在屋内,这是湖南科技学院师生代代接力,以爱相承,让温暖永驻柳子街活动的一角。
从1987年开始,湖南科技学院师生每周定期前往永州市零陵区柳子街照顾空巢老人,为老人置办日常用品、帮老人打扫卫生,给老人表演节目,陪老人聊天。34年来,2万余名志愿者们前往柳子街照顾空巢老人,开展志愿活动2000余次。
34年来,不论风霜雨雪、烈日酷暑,志愿者们都一直坚持陪伴,一代又一代,一个又一个年轻的身影去到老人家中,一间间空寂的房子被欢声笑语填满。“我每天盼着他们来呢。我身体不好,很少出门。他们来看望我,我很开心。”艾满英老人患老年痴呆,出门忘记路,志愿者们常来陪伴她,直到她去世;李茂元老人无儿无女,行动不便,志愿者每天为他煮饭洗衣;陈伟老人双目失明多年,生活困难,志愿者们常上门帮他做家务……
湖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欧阳智超二十年前就是志愿团队中的一员,大学期间便常参与柳街送温暖活动,打扫卫生,陪老人说话解闷。秉着相同的责任担当,他在归校成为老师后,更积极带领自己的学生们参与志愿活动,空闲节庆,都会根据季节实际为老人们送去不同的温馨,在他口中,有可爱的“豆浆爷爷”,也有急脾气的“剁椒爷爷”……一个个别致的称呼是老人们与志愿者间特有的默契。据采访,很多校友都表示,大学最难忘的就是柳街志愿活动的时刻。是这段一代人影响一代人的传承坚守,赋予了大家最美好的记忆。
温暖,汇聚强大的力量,代代接力相承间凝聚起大爱,早已超脱了活动本身的内涵。
以爱坚守,从不是单向的奔赴,经过多次接触,许多志愿者们与当地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我心里,我们早就是一家人了。”而爷爷、奶奶们更是愿意与“孙子”“孙女”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生活感悟,大一时的张彬喜欢玩,一次出于好奇参加了活动,爷爷回忆起年轻时没有机会多学习多读书留下很多遗憾,被爷爷所感染,回到学校后他改变了贪玩的毛病,开始用功读书。
今年立冬,张彬同样来到老人家中,与大家一起陪爷爷奶奶唠家常。“手指一滑,就到下一个了,消防官兵帅不?”“我年轻时候也很帅”爷爷突然的一句惹得满屋欢乐,有了志愿者的经常来访,老人们的话多了,笑容满了,空巢却不空心。
2020年,疫情打破了大多数人生活的节奏,但这支志愿团队最记挂的还是柳子街的空巢老人们。学生在家中隔离,不能返校,学校值班老师便常去探望,送去口罩,讲解疫情进展,细心叮嘱老人们注意防护。
学生返校后,志愿活动继续大范围展开。“5G使用起来会更快”“奶奶,用这个特效拍照会更有意思,可以看到你年轻时的样子……”志愿者们定期开展活动后,教老人们智能手机,让他们生活与现代科技接轨,更方便与远在外地的子女视频相见。
34年的温情传承,润物无声,于每位志愿者来说都是收获满满。“用爱心去看待世界、接人待物。”“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受到了教育、改变了观念、提高了素养。”学校文法学院党总支书记谷显明介绍:“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超过全国高校平均水平,用人单位满意。这与持续34年爱心接力息息相关。”
爱心接力活动从最初为空巢老人搞搞卫生、提供一些物资上的帮助,发展为有20余项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柳子文化街区德育实践项目,包括对空巢老人、孤儿、留守儿童等进行生活帮扶,关心其心理健康,以及开展义教、送文化进社区、保护历史文化等。爱心接力棒将会继续在一届又一届学生志愿者手中传递下去。
来源:红网
作者:黄彩燕 肖卉莹
编辑:陈小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