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永州建成高标准农田285.01万亩 耕地质量稳步提升
红网时刻12月13日讯(记者 郭婳)12月13日上午,永州市召开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永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唐慧云介绍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情况,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黄建平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是服务于“粮食安全”这个根本,永州作为丘陵丘岗区,如何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不高的难题?
永州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黄建平:永州是全省农业大市,水稻面积、产量均在湖南省占有重要的地位。为破解丘陵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不高的难题,结合丘陵地形地貌,探索高标准农田+模式,助推粮食生产。一是重点解决粮食生产所需的良田灌溉、灌渠维修及骨干山塘防渗、农业灌溉水源建设,聚焦田间渠道和机耕道,2020年,全市在田间渠道和机耕道建设上分别投入2.48亿元、1.54亿元,建成田间渠道556.87公里、机耕道388.95公里,资金投入较往年均有增加;2021年建设田间渠道768.18公里、机耕道519.78公里,较2020年分别提升37.79%,33.64%。二是做好高标准农田+粮经复合发展文章。在缓坡田洞区做好“水”,这类区域田多土少,土壤肥沃,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实施小田并大田,建设排灌渠、稻田开沟,理顺“水路”,积极推广“粮-油”“稻渔综合种养”“稻虾综合种养”等模式。在深丘窄谷区改好“土”,这类区域土多田少,土壤瘠薄,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是土地平整,进行提灌站、高效节水灌溉、培肥地力建设,积极推广“粮-菜”“稻-再生稻-油”“粮经饲复合”等模式,在确保“良田粮用”的基础上提升综合效益。三是做好“高标准农田+土壤改良”文章。全市以增施有机肥和绿肥、秸秆还田为重点,开展地力培肥、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有机质含量。结合化肥减量增效、秸秆综合利用、土壤酸化治理等项目,采取三种技术模式,累计投入1.2亿元,实现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深松深耕示范区全覆盖,打造了新田石羊镇万亩富硒优质稻示范片、祁阳“天龙一号”万亩优质稻示范片、零陵区菱角塘千亩水稻制种示范基地等多个粮食生产生态示范基地。四是做好“高标准农田+农机下田”文章。全市通过土地调型、田间道路建设、下田坡道配置等措施,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宜机化改造,努力打破农机下田“最后一公里”。带动全市新增农机总动力14.33万千瓦,谷物联合收割机达到9005台,拖拉机35416台,拖拉机及配套机具60814台套。全市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71.72%。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以粮食生产为“纲”,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85.01万亩,2021年全年落实粮食种植面积757.1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18.73万亩,总产超过300万吨。
记者:《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已发布,请问永州市下一步将如何落实?
永州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黄建平:《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已发布,到2025年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1.05亿亩,这为我们开展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和行动指南。作为市、县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既要坚持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形成全国“一盘棋”,又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形成自上而下、层层衔接、定位准确、目标清晰的高标准农田规划体系。市、县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5年,“十四五”规划期内全市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188.45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35.07万亩,计划投资51.78亿元;2023年开始改造提升107.77万亩,计划投资31.378亿元。各县市区规划要衔接本地区国土空间、水资源利用等规划,提出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布局,要将各项建设任务落实到项目和地块,拟定各项目工程建设方案,明确种植类型、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地点和项目实施的优先次序。系统谋划一些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大项目、示范项目。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本地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高标准农田的亩均投资水平(围绕亩均3000元左右),有针对性地提出符合本地区实际的高标准农田具体建设内容。
记者: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分在建,七分在管,请问在后期管护上有哪些举措?
永州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黄建平: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竣工后主要是将项目移交给所在的村委会管护,但村委会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实施主体,导致农田基础设施管护主体虚化、权责难以落实,从而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建轻管”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为此,我们一是在省级下达的管护经费基础上,探索市县财政预算资金中解决一部分、从乡镇土地流转收益、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从土地出让金收益中提取一部分,从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中安排一部分的办法加大管护资金投入,拿出部分资金专门用于村、组确定的管护人员的报酬、安排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等不定期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进行巡查的报酬,确保管护人员的稳定。二是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质量风险防范和建后管护优势,在江华瑶族自治县先行试点人保财险开展工程质量风险防范和建后管护责任试点。引入保险公司对项目工程质量提供全流程风险管控服务。保险公司聘请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工程进行全过程质量风险监督和控制,并承诺在工程完工后五年内如出现质量问题由保险公司负责。通过创新试点,在不增加业主额外费用的前提下,监管由监理变为工程监理+保险保障+巡查服务,监理服务期限由工程建设期变为工程建设期+质保期后5年,质量维护责任方由业主或村组使用方变为保险公司,充分发挥了商业保险在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质量风险防范中的作用,逐步建立了“事前预防、事中管理、事后服务”的工程质量保险机制,提升了工程质量水平和后期维护保障能力。2021年,将江华瑶族自治县的试点经验在全市全面推广。确保项目区所建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真正建成“高标准建设、高效率利用、高规格养护”统一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来源:红网
作者:郭婳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