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挞权臣李林甫,归隐山野
怒怼君主唐肃宗,得朝廷重用
集诗文一身,能统兵护土
为官忧民,深受拥戴
他就是元结
唐代著名文学家
古文运动先驱
永州之野的浯溪
原本是一方很普通的山水
1200多年前的一天
元结从潭州都督府乘船返回道州
途经祁阳时泊舟停宿
看见一片无名小山野
因爱恋此地湖光山色
当下便萌生了要弃官归隐的想法
大历元年,也就是公元766年
元结为这里写下了《浯溪铭》
爱其胜异,遂家溪畔
溪世无名称者也,为自爱之
故命浯溪
浯溪之名由此而来
今天永州下辖的道县古为道州
元结曾两度出任道州刺史
期间多次去到浯溪“打卡”
留下了不少诗文
其中《大唐中兴颂》最具代表
其以“安史之乱”为镜鉴
痛玄宗重色昏庸,恨孽臣奸骄毒乱
颂文名颂暗讥,为后人警策
由浩然正气忠于国的颜公手书
刻于浯溪摩崖之上
造就了世所著称的“摩崖三绝”
永州石刻文化由此奠基
《浯溪志》记述了前人
对《大唐中兴颂》的总体评价
高简古雅,义正辞严
忠肝义胆,是金石之音
不得不说
浯溪不仅是元结的精神家园
亦是其清正为民精神的物质载体
广德元年(公元763年)
元结临危受命 任道州刺史
此时道州刚刚被劫掠一空
奇葩的是
元结到任不满50天
各级就发来了200余封催税牒
元结怒写《舂陵行》发出质问
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
广德二年
西原蛮又攻永州,破邵州
但并未进入道州
元结于是写下《贼退示官吏》
山贼都因为这里没有油水而不来了
你们这些朝廷命官连土匪都不如
冒着抗旨获罪的风险
他先后两次上书朝廷
请求为老百姓减免赋税
后来朝廷批准了元结的请求
三年后56岁的杜甫读到元结的作品
深感震惊,老泪纵横
提笔写下《同元使君舂陵行》
“得结辈十数公,天下小安可待矣”
同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见证者
元结喝最烈的酒,骂最狠的话
为将为官
而杜甫颠沛流离,沉沦下僚
疾病缠身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
在仁政爱民、勇于讽谏的
元结身上得以实现
可以说
元结活成了杜甫最想成为的样子
元结任道州刺史期间
正是道州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之一
为了告诫自己和后来的刺史
守土爱民、廉洁自律
他写了一篇《道州刺史厅壁记》
刻于刺史厅堂之上
提出作为刺史应当
文武才略,清廉肃下,明惠公直
从广德元年初任道州刺史
至大历七年生命终了
除两次短暂的离开
元结有八年时光生活在今永州境内
他对永州山石的厚爱
滋养了潇湘大地的石刻文化
他所开创的永州摩崖石刻
丰富了中国摩崖石刻的内涵
与此同时
摩崖石刻又以特殊的方式
开辟了永州山水文化和地方文化的新境界
元结对三吾胜迹、阳华岩、朝阳岩等
自然景观的命名
也成为建构永州地方文化景观的
一个重要方面
元结为官时间不长
只有短短的十年左右
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员
身处腐化之风盛行的时代
却始终
高洁自守,行清廉之治
时光流转 穿越千年
从元结的作品中
我们仿佛看到了
诗人所提示的考验和选择
那是人生信念的忠实表白
也是高尚人格
和纯正品德的坦然宣告
以示后世人 高山与景行
相关链接: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清廉永州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