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照耀中国,理论响彻永州。”大家好,这里是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和中共永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理响永州·故事荟”,我是本期的主讲员赵玮洁。有这样一位女性战士,她用舍生取义、至死不渝的坚定,永葆革命初心;有这样一位伟大母亲,她忍受骨肉分离、抛洒一腔热血,书写人间大爱,她便是被刘少奇称赞为“英勇坚决,为女党员之杰出者”的革命烈士何宝珍,今天让我们来听听她的革命故事。
何宝珍(1902.4-1934.12),又名葆珍、葆真,曾化名王芬芳,湖南道县梅花镇贵头村人。何宝珍,又名葆珍、葆真,曾化名王芬芳。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杰出女共产党员之一,妇女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1918年,16岁的何宝珍以优异的成绩考取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简称女三师)。五四运动爆发时,何宝珍成为女三师进步学生爱国运动的积极组织者,被推选为湘南学生联合会的代表。在湘南学生联合会成立时,又被选为学联负责人之一。1922年,何宝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女三师团支部委员,成为湘南学生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何宝珍因组织和领导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后经毛泽东推荐,何宝珍进入湖南自修大学学习,进一步学习马列等革命新思想。在这段时间里,何宝珍受到毛泽东、杨开慧的教育和熏陶,革命意志更加坚定,毛泽东给何宝珍还改了名字叫“葆贞”,就是永葆革命贞节的意思。
20岁何宝珍加入共青团,坚定走上革命道路。21岁入党,并与刘少奇结为了夫妻。
何宝珍与刘少奇本就是因为革命事业相识,因为共同的理想信念再走在了一起。婚后,两人不仅是夫妻,更是革命伴侣,共同为革命事业四处奔波操劳,常常居无定所、四海为家。为了革命,他们先后将三个哺乳中的孩子送人抚养,一次次与亲人含泪告别,一次次与儿女骨肉分离。
1924年,刘少奇和何宝珍的长子刘允斌出生了,考虑到革命工作的危险和艰辛,他们不得不将儿子送回了老家宁乡。分别时,初为人母的何宝珍抱着儿子不忍分手,含着泪水亲了又亲,这是她第一次与骨肉分别。
1928年4月,女儿刘爱琴在湖北武汉出生了。因革命形势严峻,他们夫妇二人必须要调离武汉,何宝珍只能又一次忍受着离别骨肉的痛苦,把女儿寄养在工友家里,哪知这一别竟是永远,从此她再也没有见到过女儿。
1932年冬,何宝珍带着小儿子留在上海坚持地下斗争,她化名王芬芳,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四处奔波,争取社会力量,千方百计地营救被捕同志。她的营救活动引起国民党特务的注意,一天,一群便衣特务包围了何宝珍的住所,何宝珍意识到危险即将来临,她迅速地将年仅3岁的毛毛塞到邻居大嫂的怀里,匆匆地说了一句:“请帮我照看一下孩子。”说完这句话,她便立即回到屋内销毁所有材料,在儿子的哭声中被捕了。
作为妻子不能与丈夫团聚,作为母亲不能守在儿女身边,陪伴他们成长。每每想到这,何宝珍有太多的愧疚和遗憾。但她更清楚,为了革命的成功,为了更多人的幸福,她只能选择离别和牺牲。在狱中,她坚持与特务斗智斗勇,用刚毅和无畏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风骨和品质。
1934年秋的一天,由于叛徒出卖,何宝珍身份暴露。这一回,敌人不再相信她是一名普通教师,穷凶极恶地逼她说出丈夫和自己的身份:“只要与刘少奇解除夫妻关系,只要宣布脱离共产党组织,只要交出同党名单,就给你自由!”敌人见软的不行,就对她严刑拷打。无论是坐老虎凳、灌辣椒水、还是用铁烙身体、竹签钉指尖,敌人都无法从何宝珍嘴里得到任何信息。
无计可施的审判官最后宣布:“是死是活,两条路由你自决。要活命,老实招来;顽抗,死路一条!”何宝珍轻蔑地冷笑道:“要口供,没有;要命,有一条,请吧!革命者是杀不尽的。”酷刑下的何宝珍早已视死如归。敌人得不到任何口供后将何宝珍的15年徒刑改为死刑。1934年深秋,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早晨,何宝珍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2岁。
“巾帼英雄显忠贞,香消玉殒雨花台”。在何宝珍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她对革命的情,对祖国的爱,她用青春热血、坚贞不屈书写了人间大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一定要牢记革命先辈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的鲜血和生命,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更要像何宝珍烈士一样始终坚守初心,永葆对党的贞洁,不忘来路,不负韶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绵薄力量。
相关阅读:
来源:红网
作者:李胜男 唐玲红 蒋婷 佘永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