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3日讯(通讯员 唐涛华 陶凯)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东安县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立县之本、强县之基、创新之源,全面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着力打好“引才、育才、留才”组合拳,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引才”推动产业升级。东安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将人才发展列入绩效考核指标,采取直接引进、柔性引进和团队引进三大方式灵活招才,从工资待遇、岗位津贴、科研支持、住房保障、个税优惠、公共保障和产业项目补助等多个方面,全方位构建人才服务链。制定实施细则,对高精尖及紧缺人才进行多渠道、多方式引进,确保各个细分的领域都有相应的人才技术支撑。做好人才的服务工作、后勤工作,创立优厚条件,在生活、工作上给予充分保障,解决好人才可以“高枕无忧”,让他们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自身负责的领域中去,从而推动各项事业稳步前进。为拓宽引才路径,增强引才实效性,东安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召开联席会议,在引进项目的同时柔性引进人才,做到上一个项目聚一批人才。围绕华维智能节水产业园、神华火电厂、红狮水泥、乐器产业联盟等重点项目和产业,实施“构筑人才资源高地”战略,打造各类产业人才聚集平台,开启人才创业“绿色通道”,吸引一大批高学历、高潜力的高新技术人才,逐步形成柔性引才的良好机制。近年来,东安县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57名(博士25名,硕士32名);引进人才团队11个、各类产业人才200余名;华维节水公司引进了以中国工程院康绍忠院士为首的院士专家团队。
华维智能节水产业园人才引进助力企业发展。
“育才”助力乡村振兴。探索构建了“政府搭平台、高校给资源、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大力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人才和项目。近年来,东安县有8家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引进技术、转化新成果12项,新增产值超过2亿元。县内企业与中国农大、湖南农大等7家高校院所建立了较稳定的合作关系,引进各类科研成果5项,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2个, 促成国家焊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湖南科研基地落户湘江焊材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中农创学院华中基地落户东安华维。同时,整合全县培训资源,强化产业人才、技能人才、文化人才和治理人才培训,成功创建东安经开区就业基地、大学生实习基地,举办各类培训活动50余场次,1000余人参加了培训,不断提升全县人才技能水平。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基层农技服务推广培训工程,围绕产业发展、农产品品牌培育等内容,采取集中授课、参观学习、经验交流方式对新型经营主体和基层服务人员进行惠普性培训。每年“订单式”培养农民大学生、农技、教育、医疗等本土人才。加强电商人才培训,针对返乡创业者、乡村电商服务站站长、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员等多样化群体,开展了不同主题的电商培训,截至目前,东安县已开展电商普及培训138场、电商技能培训21场,培训中涌现出“大风哥”贺长虹、“云妹子”唐云云等大批本土优秀电商人才,他们通过直播带货、电商创业等形式,让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新农先锋”。
培训农村电商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乡土人才“直播带货”助农增收致富。
“留才”筑牢发展之基。东安县以党建为引领,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千方百计留住人才。坚持“人才优先”理念。大胆选用年轻人才,让一大批“80后”“90后”优秀年轻干部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健全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专家人才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定期举办“人才工作座谈会”,集众智、聚群力,扩宽人才建言献策路径,形成良好的文化环境。开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为各类人才提供居留、医疗保健、社会保险等便捷服务,帮助60余名园区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问题,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在东安安居乐业。东安县对柔性引进人才,在收入分配上突出“按智分配”,经考核评估,产生约定效益的,除按政策给予支持外,还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引进人才以股权激励,或以管理、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破除阻碍柔性人才获取正当利益的各种管理规制,让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形成“高奖励激励—高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
来源:红网
作者:唐涛华 陶凯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