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东安:“五举措”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2022-09-23 11:00:14 字号:

东安:“五举措”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红网时刻新闻9月23日讯(通讯员 唐涛华 谢助民)近年来,东安县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五措并举,突出“产业强农、质量兴农、资源助农、基础稳农、环境促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蓄势赋能”。

实施产业强农。坚持党建引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党建+集体经济”模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个十百千”工程,壮大霞栖、金易德等五大规模现代农业园区,积极引进中农创协新产业联盟项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组织模式,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电子商务,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专业合作社20家、种养大户1000户。

微信图片_20220922231644.jpg

霞栖农业产业园,小蘑菇撑起大产业。

推进质量兴农。抓好优质粮油、优质烤烟、有机果蔬、精品畜禽“四大特色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放大“国字号”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效应,确保粮食提质稳产。抓好温氏集团项目建设,推动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做大油茶产业,整合设立1000万元油茶产业引导资金,规划新种植油茶2万亩以上。做大“东安鸡、舜皇山土猪、水岭羊肉、紫云生姜、紫皮大蒜”六大特色农产品品牌,新培育3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新发展“三品一标”产品8个以上,实现品质提升。创响蛋鸡、油茶、柑橘等“乡字号”“土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实施现代农业“个十百千万”工程,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示范村个个有主导特色产业,形成种、养、加、游综合发力的良性发展局面。

盘活资源助农。做活土地文章,推行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2万亩以上,实现小农户对接四大特色产业。大力推行“能人回乡、产业兴乡、市民下乡”计划,引进1000名企业家、能人到乡村投资兴业,引导市民租用农村空房空地发展乡村旅游、居家养老等产业,夯实舜皇山旅游龙头,打造紫水河流域和芦江河流域两条精品旅游带,推动资金、人才回流农村,振兴乡村。充分发挥“新农人”“返乡人”“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凝聚乡土力量,赋能乡村振兴,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利用乡镇党校开设“田间课堂”,通过专家授课、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形式,重点对本土乡村人才和返乡创业人员开展多样化技能性培训,不断提升农民知识技能;加强本土非遗传承人的挖掘与培养,通过“一技一训”等教学手段灵活施教,完善传统技艺、手艺等文化技艺教育培训,提升传统手工艺的市场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

微信图片_20220922231657.jpg

非遗项目新圩橙子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完善基础稳农。统筹各类农村建设资金5000万元,新建高标准农田3.5万亩,推广节水农业面积50万亩,新增设施滴喷灌面积0.65万亩。严把涉农项目和农村五小设施质量关,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整合资金2亿元,维修重点骨干山塘1500口,修建沟渠300公里。以粮食安全为抓手,着力解决水利工程短板,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约3.4亿元,主要用于农村安全饮水、河道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环境整治等水利项目建设中。通过近年项目建设,恢复农田灌溉面积1.2万亩,改善农田灌溉面积5.6万亩,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微信图片_20220922231954.jpg

东安马坪村,乡村好景迎客来。

改善环境促农。推行“2220”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每年推进2个特色集镇、2个特色片区、20个特色村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农村“双改”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景边、山边、水边生态环境修复,加强城边、路边环境治理,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水、少拆房。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实现所有行政村配备保洁员,所有自然村都有垃圾池,农村垃圾集中收运率达100%、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0%。注重保留农村历史文脉、传承优秀经典传统文化,打造“一村一韵”品牌,留住乡情乡愁,做浓乡土味道,保护乡村风貌。通过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和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鹿马桥镇马坪村和川岩乡白牙水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马坪村荣获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

来源:红网

作者:唐涛华 谢助民

编辑:王杨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