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永州生态文明建设步履铿锵
2022-09-24 08:37:20 字号:

永州生态文明建设步履铿锵

——永州市“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生态文明建设专场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强化“四个意识”的鲜明体现、树牢正确政绩观的有效检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推动永州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永州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绿水青山始终是永州城镇发展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底牌。十年来,永州市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幸福城市20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复核。各县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突出扩容提质,生态文明建设亮点纷呈,涌现出一批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以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

这十年,永州市先后建设了东山、白石山、张飞、将军岭、宋家洲等10个大中型公园。建成了小游园(口袋公园)78个,完成35条道路绿化提质改造和8条道路附属绿化。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为73.59平方公里,城市人口60.39万,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39㎡/人。对闲置的城市边角地加以再利用,建成了54个社区小游园和口袋公园,新增小微绿地面积近40公顷,形成了一批园林新景观,有效提升了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空间格局得以形成。完成了活龙井、老渡口、长丰、下河线、福寿亭等一大批老社区改造工作,聚焦民生微实事,建成了一批富有时代气息、巷弄记忆、风土人情的特色各异的小游园或口袋公园,有效推动了老城区绿地微更新。

这十年,永州市实施了零陵向家亭、冷水滩下河线、河东和滨江新城等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及城市截污管网建设。同时,实施全市乡镇污水处理三年行动计划。至2021年底,全市投资20.5亿元,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89处、污水管网776.5公里,日处理规模达8.3万吨。今年计划投资11.7亿元,完成61处,实现全市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目前,全市完成投资6.6亿元,已开工项目58个,开工率95.1%,完工7个,项目主体工程完工11个。

这十年,永州市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开展扬尘治理专项整治活动,助力永州环境空气质量持续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城市标准。全市范围内接入“智慧工地”平台监管的在建项目124个,已实现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的项目112个,覆盖率91%;已安装在线监测设备项目数101个,覆盖率81.4%。目前各建筑工地整改取得了明显效果,扬尘防治观念直抵项目最深层。

生态保护修复纵深推进

全面开展第三次国土调查,查清了全市22259.65平方公里内168万个地块的地类、面积、分布和权属情况,掌握了耕地、湿地等13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土地利用状况,形成了全市自然资源“一张底图”。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形成《永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大纲》,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在全省率先试运行并通过省自然资源厅初步评估,划好生态保护红线。

全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淘汰了一大批“散、小、乱、差、污”的矿山,采矿权总数从2015年的635宗减少到目前的190宗。建成绿色矿山14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9家,计划到2025年,绿色矿山建设达标率100%。

对全市历史遗留矿山实施生态修复,先后实施了国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之一的零陵锰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省级专项资金项目,同时督促矿山企业“边开采、边治理、边修复”。全市累计争取、投入各类资金约7亿元,修复治理矿区1个、矿山287个、面积2019公顷,占全市历史遗留矿山总面积的64%。

林业治理能力明显提高

国土绿化扩面提质,年均完成人工造林20万亩以上,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超过90%,新建各类纪念林、义务植树基地近15万亩,获评全国、全省造林绿化先进集体。生态廊道有序推进,新建“绿色通道”1.5万千米,完成绿化面积1.2万公顷。湿地建设成效显著,建成小微湿地14个,创建8个国家级、4个省级湿地公园,数量居全省第一,6个湿地公园入选省级重要湿地,全市湿地公园总面积达到2.36万公顷。绿色创建硕果累累,建成阳明山、九嶷山、舜皇山等6个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和都庞岭生态科普教育馆,打造省级秀美林场6个、绿色村庄2564个。城乡绿化一体推进,量质齐升,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两项核心指标连续多年实现双增长。

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顺利纳入南山国家公园试点建设。新增各类自然保护地、保护小区和水源保护区254个,保护面积增加35359公顷,全市保护地数量达到75处,居全省第一,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8个、国家级石漠公园2个、国家级草原自然公园1个。建成金洞楠木王公园、东安银杏王公园等古树公园,一大批濒危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灾害防控能力不断提升。建成全省第一家市级航空护林站,森林防火形势平稳,林业有害生物可防可控,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林业改革取得新突破。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顺利实施,确权到户率近98%;国有林场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林业规费改革全面落实,每年为农民、企业直接减负1个多亿。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油茶、毛竹、家具三大支柱产业,林油、林化、林药、林板四大优势产业,山苍籽油、厚朴、银杏三大特色产品并驾齐驱的产业格局。全市现有2个国家级、19个省级现代林业特色产业示范园,3家国家级、61家省级林产龙头企业,4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湖南名牌产品、8个湖南省著名商标,1个地理标志品牌。2021年,全市实现林草产业总产值466.68亿元。林业生态共建共享。全面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产业发展帮扶、林业生态扶贫等惠民政策,不断拓宽林区群众收入来源,实现生态与惠民互利双赢。退耕还林工程,国家总投资达10亿余元,近百万林农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国家级、省市级生态公益林全部纳入财政补偿范围,年补偿资金1.2亿元。林业生态扶贫,在5个原国家级、省级贫困县落实生态护林员3187名。全市每年争取到中央及省林业项目资金总额约占全省1/10,2021年达到6.2亿元。

城市污水和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提升

城市污水处理从末端处理转向系统治理。2012年以来,全市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总投资36.4亿元,目前全市共有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13处,均达到一级A标准排放,总污水处理能力58万吨/日。治污能力持续提升。新扩建污水处理设施10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4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从2012年34万吨/日提升至58万吨/日,增加70.5%,污水处理量从2012年11051.7万吨,提升至2021年22275.8万吨,增加101%。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设施10座,提标规模50万吨/日。排水排污管网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建、改造排水排污管网约1452公里,污水处理率从2012年67.12%提升至2021年98.1%,提高了30.98个百分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排污口整治凸显成效。中心城区18处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2017年实施了冷水滩城区直排湘江污水口“全截流”工程,整治排污口16个,2021年进一步整治并规范化管理城区入河污水排污口56个,城区生活污水直排入河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垃圾治理从单一处理转向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3处,垃圾处理能力5021吨/日,全市处理垃圾510万余吨。医疗废物处置实现全覆盖,处置医疗废物28万余吨。生活垃圾处理区域统筹发展。全市布局的中心城区、东部(宁远)、南部(道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行良好,实现了生活垃圾从单独处理到统筹处理,从无害化处理到资源化利用的全面转变。生活垃圾治理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市新建乡镇垃圾中转站107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政村比例提升至96.43%。生活垃圾填埋场安全稳定运行。市坦塘生活垃圾填埋场被评为全省唯一一家AAA级填埋场。分类处置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市静脉产业园目前已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期、医疗废物处置、生物资源科学处置等项目;正在推进餐厨处置、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城区禁燃从“不可能”变成现实。自2016年以来,全市各县市区建成区实现禁燃全覆盖,城区居民已基本养成习惯,城区禁燃工作已实现常态化管理并取得实效,城区空气质量较禁燃前大幅改善。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0、2021年连续两年全市域持续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022年1-8月,全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5%,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2;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08,同比改善7.2%。永州市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连续三年排名全国前列,2022年1-6月,16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排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第17位,较一季度排名前进8位,较去年同期前进4位,水质达标率为100%。13个农村综合环境整治整县推进项目全部通过省级验收,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达到90%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土壤环境质量安全稳定,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土壤环境污染事件。

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见行见效。2017年来,中央、省级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省生态环境警示片共反馈永州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119项,目前已整改完成94项,其余25项任务均达到时序进度。全市关闭淘汰164家砖瓦企业,117家冶炼企业整治淘汰后仅保留8家。对零陵珠山394km2锰矿区实施了生态修复工程,石期河、梅溪河水环境得到改善。东安县投资近亿元,让十多万县城居民用上了健康水、放心水。紫水河流域、金江流域锑污染治理工程投入数亿元,取得显著成效,三断面锑浓度明显下降。

文化生态旅游业加速融合、高质量发展

这十年,全市文化生态旅游业加速融合、高质量发展,文旅广体事业迈上新台阶。全市旅游年接待人数从1440万人次增长到392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73亿元增长到389亿元。

全市4A级旅游景区由2家增加到14家,3A景区由4家增加到39家。获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全域获评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5家,省旅游强县2个。全市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由8家增加到150家。建成道县陈树湘烈士纪念园和永州党史军事陈列馆,6家红色文旅景区创评为等级景区。

2022年1月,永州市率先在全省召开市级旅游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促进永州市旅游发展的十条措施》,成立了文旅产业联盟。完成文旅产业项目352个,总投资650亿元。致力打响“千年打卡地·此处是潇湘”文旅新IP,每年都在大湾区重点城市举办文旅营销推广活动,在零陵机场航线城市举办永州旅游推介会,共举办各类文旅推介活动50多场次。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王晶

编辑:陈小婷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