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何宝珍烈士诞辰120周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何宝珍烈士英雄事迹和总结提炼何宝珍烈士坚贞政治品格,特面向社会开展“纪念宝珍烈士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活动。现将获奖佳作予以刊发,以此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建功新时代。
摘要:本文从何宝珍的性格特点、学习成长经历、革命斗争历程,总结了她作为革命先驱者从“自我”至“无我”时代担当精神的力量源泉。阐释了现代青年传承何宝珍时代担当精神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何宝珍;时代担当精神;力量源泉;传承
何宝珍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道县,她在青春年华踏上革命道路,从此初心不改、义无反顾、无我无畏,直至献出年轻而宝贵的生命。1934年深秋何宝珍在南京雨花台勇就义,壮烈牺牲时年仅32岁。何宝珍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旺盛的求知欲望、执着的探索精神,在革命的道路上与优秀而杰出的革命者结伴而行、相扶相携,这些都是她能够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担当时代使命的力量源泉。何宝珍从“自我”的意识苏醒,到“忘我”的奋斗历程,直至“无我”的舍生取义,是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身上的共同时代特征,她们的这种时代担当精神理应代代传承。
一、“自我”的叛逆性格
性格主要是指每个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如开朗、腼腆、刚强、懦弱、优柔、粗暴等。性格与本性不同,性格是在社会生活中后天逐渐形成的,同时也受个体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本性是人天生所具有的,不可改变的思维方式。是先天自然风气与感觉世界所形成,包括有求生、感知等。何宝珍出生贫农家庭,作为家中长女六七岁就已经能够帮助父母承担家务。因为家境贫寒,最小的妹妹二三岁就被送给他人。艰辛坎坷的童年,练就了何宝珍坚韧刚烈叛逆的性格。何宝珍的叛逆绝非简单的离经叛道不合常理,而是具有明辨是非的思考,坚定的自我主张,追求个性,反对盲目崇拜,也不求别人欣赏的特点。何宝珍的这种叛逆性格从她童年拒绝缠足,劝邻居爷爷“剪辫子”,惩治侮辱女生的男生,女三师反对“洋媳妇”校长等事情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性格是何宝珍“自我”意识的苏醒,也正是她之后成长为一个坚定的不屈不挠的革命者所必备的潜质。
二、“忘我”的求知历程
求知欲是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求知欲虽与好奇心同属对事物的探究倾向,但二者不尽相同。一般的好奇心表现为人追求认识事物的短暂的探索行为,而求知欲则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认知欲求、认知需要,表现为人坚持不懈地探求知识的活动。在一个贫困得要将孩子送给别人的家庭里,何宝珍能够争取到读书的机会,足以说明她不仅具有执着坚韧的性格,更有着旺盛的求知欲望。她能够从女子小学脱颖而出考入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并且入学后“一边通过借阅图书馆的图书将自己小学部分的课业自学完成,一边还不能落下老师讲授的新课程”,也都印证了其具有很强的求知欲,能自觉地、积极地追求知识,热情地探索知识,以满足其精神上的需要。五四运动后,介绍、宣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这是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突出特点。当时,人们一时还分不清楚马克思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经过反复认识、比较和鉴别之后发现,只有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中国所迫切需要的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以阶级斗争为武器进行社会革命的理论,提供了组织革命政党的正确方法。”走上革命道路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真正的领悟了革命道理才能初心不改,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正因为有着旺盛的求知欲,进入三女师后,何宝珍阅读了大量的新潮、新锐的刊物,如《新青年》《湘江评论》以及《女界钟》等,毛泽东在《湘江评论》的创刊宣言中写道“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如何承受他?如何传播他?如何研究他?如何施行他?这是我们全体湘人最切最要的大问题,既是‘湘江’出世最切最要的大任务。”这慷慨激昂振聋发聩的呐喊激荡着年轻的何宝珍的心灵,这样的阅读为其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忘我”的学习,决定了何宝珍能够在接受新鲜事物的同时,不跟风,不盲从,有自己的思想与主张,能够在探索真理、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走得更坚定,走得更遥远。
三、“大我”的团结精神
何宝珍的革命斗争历程是与优秀而杰出的志同道合者结伴而行。她在三女师就读期间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时期,她入学的第二个学期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中涌现的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迅速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开始自觉地到工人群众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在“觉醒年代”大环境的影响下何宝珍也开始了“觉醒”,自觉自愿地走向革命。觉醒后的她能够真正成长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与毛泽东、廖焕星、张秋人等革命先驱的引领分不开。与刘少奇结为革命伴侣相互学习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分不开。革命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乃至一代人的事。融入革命大家庭,必须有着无私的爱与智慧,懂得真正爱自己的同时也爱他人。正如在何宝珍牺牲前对敌人所说:“要口供没有;要命,有一条。请吧!革命者是杀不尽的。”有着强大凝聚力的革命组织,有着一群志同道合生死与共的同志,这种“大我”的团结意识,天下为公的主人翁意识,是何宝珍能够坚持信仰、坚定信心、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
四、“无我”的革命意志
无私无我是共产党理论的精髓。何宝珍的革命斗争历程正是大爱无我的无私奉献。自古义利难两全,“利”给人带来物质财富享受的欢愉,但当生命的终点来临,难免有作为地球能量的消费者愧对后人空度一生的遗憾。而“义”则更多是将自己生命价值和意义与为人类自由、解放而斗争相结合,为推动人类发展做出贡献而光耀史册。何宝珍选择了“义”。她曾发表文章抨击男尊女卑的思想和对受过教育的女生天天想嫁议员、法官、外国人做姨太太的恶劣风气。作为贫寒家庭中的长女,父母含辛茹苦送其读书,何宝珍自当肩负照顾父母照顾家庭的责任。然而在国家民族危难关头,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何宝珍已经无法顾及家庭利益,她坚定地选择了“义”,为革命东奔西走,常年与父母失去联系,年老体弱贫病交加的父母最终双双绝望自缢于家中。长子刘允斌、长女刘爱琴均在出生后不久就被送予他人抚养。何宝珍最终在南京老虎桥监狱经受酷刑,视死如归,不牵连任何同志,承担全部责任,直至献出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正所谓“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正是对于“利”与“义”的深刻理解,对于生命价值的深入思考使何宝珍拥有了无私无畏,大爱“无我”的家国情怀。
五、何宝珍精神传承的现实意义
当代青年处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这就决定了青年人的思想的多元化。由于市场经济改革,物质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社会结构的多样化,导致了社会思想的多元化。部分青年思想上存在理想信念意识比较淡薄的问题,对个人价值、个人利益看得比较重,对国家、民族的利益考虑得比较少。特别是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青年能第一时间获知社会各方面的新闻。从进化论的角度看,那些对于负性消息不够敏感的族群,很容易就被淘汰灭绝,因此根据心理学的ABC理论,人会对负面新闻、具有消极影响的社会言论更加警惕与关注,对正面引导的可信性表现出选择的态度。做好青年工作,深入青年群体,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理解他们的焦虑与不安,引导他们树立“看透生活,却依然热爱生活”的勇气,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势在必行。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说:“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严峻而又复杂,考验着国家领导层的智慧与主张的同时,更需要青年阶层的快速成长与衔接。据英国《镜报》2022年8月23日报道,极有可能接替约翰逊成为英国首相的特拉斯,当天在伯明翰的一场竞选活动中放言,如果她成为首相后“认为有必要”,她“准备好”按下核按钮发动核战争,即使这意味着“全球毁灭”。特拉斯绝不是个例,她有着众多的支持者。人心浮动、狂躁的程度可见一斑。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无产阶级的统治将使它们更快地消失。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所以当代青年应当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不仅要有家国情怀,更要有世界眼光,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所有的消极、懦弱、回避或者冒险、激进与疯狂只能让人类走向灭亡。青年一代必须有更高的智慧、更大的勇气、更强的魄力应对未来更加多变的局面,引领中国乃至人类走出困境。少年强则中国强、世界强!青年的思想状况、精神面貌、理想抱负决定着国家与世界的未来。
红色教育绝不是“假大空”的口号,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与担当,无论是在平凡的岗位还是在特殊的岗位,无论是默默无闻还是勇立潮头,传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自我”“忘我”“大我”直至“无我”的革命精神,锤炼勇敢、坚强、无私、无畏的品格都是我们树立人生信仰,能够勇敢的乐观的面对生活的法宝,更是实现祖国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具有十分巨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琳琳著,《雨花台烈士传丛书-何宝珍传》,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6第1版
2、张学根、张倔著,《百年党史——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人民出版社,2021,09第1版
3、李颖著,《文献中的百年党史》,学林出版社,2020,11第1版
(作者吴红 系道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原主任)
来源:红网
作者:吴红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