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17日讯(通讯员 周幻)为维护村民权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双牌县纪委监委紧盯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清理管理过程,打通从严治党压力传导“最后一米”,让村集体交出了“明白账”,为助力乡村振兴厘清家底,全面建设清廉乡村奠定坚实基础。
“三个聚焦”全过程监督治标,底清账明“祛沉疴”。“三资”清方能底数清,底数清才能方向明,双牌县纪委监委通过“三个聚焦”全过程深入到清理“三资”工作中。一是聚焦“裁判公平规则”,破解村支两委班子在“三资”清理过程中即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容易导致隐瞒、侵占、不敢动真碰硬等问题。各村(社)成立的清理整顿小组必须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全过程参与,规定党员、村民代表等人员占有比例,确保在清理过程中政策落实不走形、不变样,清理结果获得最广大村民的认可。二是聚焦“关键问题信息”,抓住“三资”清理过程中的关键点摸排问题线索。一方面明晰资产,重点清查核实各类农村集体资产存量、结构、价值和使用等情况,排查资产账实是否相符,价值评估是否真实,账目登记是否准确,资产权属是否明晰,资产处置是否合规等;另一方面明晰产权,逐个核实现有成员基本信息录入是否正确,是否签订重复成员承诺函,突出排查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获取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集体土地征地拆迁补偿等问题。三是聚焦“阳光公开操作”,让“三资”清理有据可查、有理可依。按照“民主理财”的总体思路,加大宣传力度,广泛接受群众反映诉求、问题,对已清理登记的集体“三资”由村务监督委员会逐项逐笔进行核实,对核实无误的集体“三资”在村务公开栏集中公示、公开。目前,全县共清理出经营性资产44728.43万元;非经营性资产37598.54万元;待界定资产0.25万元;集体土地总面积195.11万亩,林木面积51.84万立方米。对于清理出来三类资产,各村都严格按照要求分类建立台账,对清理发现的问题,要求村(社)主要负责人当场确认,限期及时整改,并开展“回头看”检查,确保工作时效。
“三类问题”零容忍问责治本,盘活资产“促高效”。一是紧盯“监管不力”问题,对不作为、乱作为、监管不到位,相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滥用职权、违纪违法决策,或者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资源长期闲置、毁坏、利益流失等情形重点整治。二是紧盯“显失公平”问题,对长期拖欠拒付租金、签订合同显失公平,债权债务不实、违规举债、债务不入账、虚列债务,违规处理死账呆账等严重损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的情形重点整治。三是紧盯“损公肥私”问题,对存在非法侵占、无偿占用、非法利用农村集体“三资”,私分、贪污、挪用、虚报、克扣、冒领、截留等侵害群众利益,以及变相侵占和违规处置农村集体“三资”、侵害农村集体权益的情形进行重点整治,如针对多村村民反映集体公益林补助资金管理混乱的问题,逐件进行了调查核实、处理,并下发监察建议书,责任主管林业部门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整改。通过重点整治,盘活了村级集体闲置的各类房屋、硬件设备、集体土地林地等资源资产,不断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素,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全县农村集体资金盘活率达90%以上,集体资产盘活率达50%以上。
“三项举措”全覆盖跟进治根,建章立制“利长远”。一是扎紧制度篱笆。针对“三资”清理过程中发现的村集体财务收支管理混乱、收入不入账、公款私存等问题以及农村集体工程项目、套取资金、支付不规范等问题,双牌县纪委监委督促各职能部门先后出台了《双牌县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双牌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双牌县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小微权力监督,通过完善“权力清单、风险清单、防控清单、责任清单”制度,督促各村建立了《农村集体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农村集体收入管理制度》《农村集体支出管理制度》《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等制度,制定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的业务流程图,从制度层面防治农村“三资”中的基层腐败问题。二是健全信息管理。统一配备“农村集体‘三资’治理系统”软件,及时更新各项数据,村级财务全部实行电算化管理。同时,完善交易平台,建立农村经营治理数据库,开展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工作,将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的处置和发包纳入进场交易,杜绝暗箱运作,实行阳光操作。三是强化民主监督。实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公开,将清理核实的“三资”情况公示公开,对公示后有异议的,重新履行登记核实程序。针对有些村集体资产资源稀缺和过去处置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不透明、标底价偏低、群众意见大的情况,及时规范资源发包程序,采取招标和拍卖经营权等方式发包集体资产、资源。
管理规范化、产权明晰化、监督多元化、运行阳光化、治理信息化的“三资”管理体系让村集体“家底子”逐渐活起来、厚起来,有力护航乡村振兴事业不断前行。
来源:红网
作者:周幻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