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何宝珍烈士诞辰120周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何宝珍烈士英雄事迹和总结提炼何宝珍烈士坚贞政治品格,特面向社会开展“纪念宝珍烈士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活动。现将获奖佳作予以刊发,以此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建功新时代。
摘要:何宝珍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女党员之一,也是刘少奇最为亲密的战友和爱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她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美的青春之歌,形成了光耀千秋的精神风范。何宝珍革命精神风范主要包括追求进步、探寻真理的求真精神,顾全大局、相忍为党的担当精神,信念坚定、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何宝珍革命精神风范的形成既有传统文化的熏陶、校园风气的浸润,也有革命导师帮助以及个人的觉悟努力。何宝珍革命精神风范是中国共产党人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增强集体道德记忆的有力支撑,是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的宝贵精神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关键词:何宝珍;精神风范;当代价值
1923年初,何宝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她又与刘少奇结成革命伉俪,从此,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上,她以身许党,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美的青春之歌。何宝珍的一生虽然非常短暂,但她的光辉事迹却永载史册,她的精神风范更是催人奋进。值此何宝珍烈士诞辰120周年之际,深入学习弘扬何宝珍精神风范,不仅是对她最好的缅怀,也是对她最大的告慰。
一、何宝珍革命精神风范的主要体现
纵观何宝珍的一生,其精神风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追求进步、探寻真理的求真精神。何宝珍1902年生于湖南道县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早期曾立志成为一位知识渊博的教师。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在革命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她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参加了由共产党组织的学生爱国运动,并被推选为湘南学生联合会代表。1922年由于表现积极,她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任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团组织负责人,后因领导学生反对反动校长被开除。不久,在中共地下党的帮助下,她来到长沙,暂住毛泽东家中,并在毛泽东的推荐下进入湖南自修大学学习。期间,她不仅接受了系统的革命思想教育,还受到了湘区党委和毛泽东、何叔衡等的直接教育,进一步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革命意志。1923年春,经毛泽东和杨开慧的介绍,何宝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便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二)顾全大局、相忍为党的担当精神。1922年在湖南自修大学学习期间,20岁的何宝珍不仅遇到了刚成功领导安源工人运动的刘少奇,二人还在短暂的交往中互生情愫,并于1923年在安源结为革命伴侣。然而,婚后的何宝珍和刘少奇几乎没有过过一天的安稳日子,为了革命需要,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先后来到上海、长沙、广州、武汉、天津、沈阳、哈尔滨等地从事当地党的、工会的、妇女群众的许多工作,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多次经历生与死的考验。期间,为了顾全大局,他们还忍受着骨肉分离的痛苦,把自己的三个孩子先后托付给别人抚养。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中,何宝珍付出了太多太多,但她却从无怨言,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不仅有力照顾、支持了刘少奇,还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更为艰巨复杂危险的工作中。
(三)信念坚定、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1932年冬,根据组织决定,刘少奇离开上海前往中央苏区,何宝珍被任命为全国互济总会的领导职务兼营救部部长,留在上海继续坚持地下工作。为了千方百计营救被捕的革命同志,她化名王芬芳,每天四处奔波,很快就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注意。1933年3月,何宝珍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她不仅机智地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还经常组织难友们同敌人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她的乐观主义革命精神深深地鼓舞和感染了大家。然而,由于叛徒的出卖,何宝珍的身份还是最终被暴露了。为了能够获得更多有价值的重要情报,敌人对她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残酷的拷打,但她却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用自己执着的信念保守着党的秘密。最终,无计可施的敌人将她改判为死刑,并于1934年10月18日子夜,在雨花台将其秘密杀害。
二、何宝珍革命精神风范的形成缘由
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过程。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女共产党员,何宝珍革命精神风范的形成也不例外,其缘由大致可以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的熏陶。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说:“大凡一个思想家,他思想体系的建立,总跳不出他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他智慧成长期中的时代环境,这是他的根。其后树叶茂盛,开花结果,都是从这个根里长出来的。”①何宝珍出生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湖南。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不仅造就了当地人坚韧不拔的精神特质,还孕育了上承先秦下启明清的诸多忧民爱国思想。从古代屈原的忧民、贾谊的忧国,到近代左宗棠抬棺西行收复新疆、黄兴创建华兴会以振兴中华等,都无不体现了千百年来湖湘儿女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何宝珍在湖南生活了二十年,其思想启蒙在这里,从而深厚湖湘文化的熏陶,湖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特质和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深深地根植在她的骨髓和流淌在她的血脉中。
(二)校园风气的浸润。位于湖南衡阳的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创建于1912年,这里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很好,仅图书馆就有藏书三万余册。何宝珍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以后,为了拓展知识,就是经常到图书馆借阅各种课外书籍。其中,她最喜欢看的就是《湘江评论》《新青年》以及《女界钟》等进步刊物。在这里她不仅开阔了视野,激荡了思想,而且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学习和讨论各种问题。此外,衡阳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开展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的地方之一,毛泽东、邓中夏、何叔衡、恽代英等都曾多次来到这里宣传革命思想,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建党建团工作等。何宝珍就是在这里听了他们的报告以后,思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的,并开始积极投身于学生运动工作中的。
(三)革命导师的帮助。何宝珍精神风范的形成还与张秋人、毛泽东、刘少奇等革命导师的帮助密不可分。张秋人是中共湖南省立三师的党支部书记、衡阳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团委书记,1922年何宝珍在“湘南学联”多次见到他,并聆听了他非常具有鼓动性的讲话。正是在张秋人的引导和培养下,何宝珍被吸收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并担任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团支部书记。不仅如此,在何宝珍被学校开除以后,也是在他的介绍下,何宝珍才离开衡阳来到长沙,并与毛泽东有了进一步深入接触。在长沙期间,毛泽东不仅十分关心她的学习生活,而且还给她改名“葆贞”,希望她能够“做一个坚决的革命者,就要永葆革命的贞节!”②此外,在湖南自修大学学习期间,何宝珍还在毛泽东的介绍下认识了刘少奇。之后,两人携手并进,共同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恋歌。
(四)个人的觉悟努力。何宝珍自幼聪慧勤学,且善于思考。1918年秋,何宝珍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后,没有满足于将来只做一个博学的老师,而是开始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以后,何宝珍大胆冲破学校的封锁,在院校四处张贴罢课宣言,有力地声援了全国的学生运动。随后,在党组织的培养下,她更是积极参与到了学运工作中,并逐步成为湘南学生运动的组织与领导者之一。参加革命工作以后,何宝珍一方面更加自觉地学习革命理论知识,一方面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各项革命工作中。为了支持刘少奇的工作,她甘愿陪着刘少奇四处奔波,毫无怨言;为了减少后顾之忧,她主动把子女托付给工友抚养,义无反顾;为了保守党的秘密,她咬牙承受着敌人非人的折磨,宁死不屈……所以说,个人的觉悟努力是何宝珍革命精神风范形成的重要原因。
三、何宝珍革命精神风范的时代价值
何宝珍人虽远逝,但她的名字却永远镌刻在了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上,她的精神风范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铭记。
(一)何宝珍革命精神风范是中国共产党人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③何宝珍革命精神风范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何宝珍身上的具体体现。然而,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总有一种观点认为,革命精神已经过时了。这种观点十分危险。历史已经充分证明,革命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过程,无论在什么时候都需要革命精神,特别是在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更需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正因为如此,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何宝珍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永远都不会过时。
(二)何宝珍革命精神风范是中国共产党人增强集体道德记忆的有力支撑。有学者指出:“集体道德记忆主要是关于集体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是人类以家庭、民族、团队、党派、军队、国家等集体形式为载体展现出来的一种道德记忆。”④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李大钊、瞿秋白、毛泽东等一大批伟大人物,顺应历史潮流,把握时代大势,不仅造就了中国共产党这一伟大政党,而且领导人民实现了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在这一过程中,以杨开慧、何宝珍、江竹筠(江姐)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女共产党人,不仅用自己宝贵的生命铸就了永恒的精神,而且她们的精神风范还共同构成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道德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何宝珍去世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都没有忘记她,无论是在什么历史时期,都一再号召党员干部向何宝珍学习。但是,一直以来学界对何宝珍精神的研究还相对滞后,致使很多人对她还不是很了解。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开始高度重视对何宝珍事迹的挖掘和其精神内涵的阐释,并通过各种形式对其进行深入的宣传弘扬,这既是对她历史功绩的肯定,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集体道德记忆的强化和支撑。
(三)何宝珍革命精神风范是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的宝贵精神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⑤何宝珍是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民族解放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一名优秀党员干部,也是践行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重要参与者。作为一名从社会最底层成长起来的党员领导干部,何宝珍始终怀揣着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毅然投身于实现民族解放的历史洪流中,并在这一过程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兑现了其入党时的誓言,她的事迹和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何宝珍革命精神风范内涵丰富,但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为民服务,这也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当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加强党的建设和推动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中国共产党全党上下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弘扬何宝珍等英模的精神风范,才能持之以恒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四)何宝珍革命精神风范是中国共产党人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⑥何宝珍去世时虽然年仅32岁,但她却用自己短暂的一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难以磨灭的重大贡献,留下了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何宝珍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奉献的一生。在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她不仅仅是刘少奇的贤内助,更是反封建思潮的学生领袖,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一面旗帜,是铁骨铮铮的巾帼女杰。正如后来刘少奇对她的评价“英勇坚决,为女党员之杰出者。”这不仅仅是对何宝珍对的评价,也是中国共产党对所有党员干部的期望。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我们只有像何宝珍那样信仰坚定,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过程中英勇坚决,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一切障碍,从而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成为民族复兴过程中的奋斗者和追梦人。
注:
①胡适口述自传[M].唐德刚,译.北京:华文出版社,1989:91.
②毛激流.何宝珍:宁死不熄的美丽烈火[N].永州日报,2021-09-14(04).
③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J].湘江评论,2021(08),04-10.
④向玉乔.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N].光明日报,2014-07-02(16).
⑤习近平.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11),01.
⑥习近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J].当代党员,2021(06),03.
(作者贾关青 系焦裕禄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教师、机关纪委委员)
来源:红网
作者:贾关青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