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辟谣侠盟丨喝酒能预防新冠?早“阳”早好?这些谣言别信!
2022-12-17 23:14:39 字号:

辟谣侠盟丨喝酒能预防新冠?早“阳”早好?这些谣言别信!


最近,有关新冠病毒的防治信息备受关注,一些谣言也乘虚而入,除了喝酒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还有长期戴口罩会引发肺结节等“老谣”再次出现在社交平台。


对此,这里梳理了近期热传的谣言,为您呈现一份实用的“防治宝典”。




预防篇

01

喝酒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真相:不能。


70%-75%酒精可以有效杀灭新冠病毒,但这不代表“喝酒可以杀灭病毒”。一是喝下去的酒精浓度一般很难达到这一浓度。二是“70%-75%酒精杀灭新冠病毒”是指体外杀菌,而喝下去的酒(乙醇)进入消化系统,在胃肠道中快速扩散、稀释、吸收、代谢,无法在体内起到杀灭病毒的效果。

02

没有戴满一定时间的口罩可以重复使用?

真相:不可以。


中国疾控中心提醒,虽然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但当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要及时更换;在跨地区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医院等环境使用过的口罩不建议重复使用。同时,正确佩戴口罩要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

03

一直戴口罩会导致肺部结节?

真相:不会。


所谓肺结节,是指在肺部平片或者CT检查中发现的直径小于等于30毫米的圆形或者近圆形的阴影。肺结节检出的增加,主要原因是检测手段更加先进、筛查更加频繁,与口罩无关。


肺结节中,良性占比高,产生原因多样,包括空气污染、细菌感染、血管性疾病、炎性疾病等也与口罩无关。


若体检发现肺结节,可根据医嘱随访,更准确地做出判断。即便是医生怀疑是恶性的风险肺结节,最后经过检查和排除,其中良性也会占9成以上。

04

口罩中间层是用塑料做的,会掉出小颗粒,被吸入肺中引发疾病?

真相:不会。


合格的口罩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掉出小颗粒。合格的防护口罩核心层是熔喷布,以石油化工产品聚丙烯为主要原料,是高分子结构,正常使用中不可能“降解”或“释放”出小颗粒。


从应用场景看,聚丙烯制品在全球范围广泛应用,包括医疗、食品等多种场景。合格产品上市前都需经过专业检测,不存在网传风险,否则人们就不能再用各种塑料产品了。

05

口罩中有消毒剂环氧乙烷,会致癌?

真相:不会。


环氧乙烷消毒是目前最主要的低温灭菌方法之一,在食品包装、各种纸制品中广泛应用。只有吸入一定量的环氧乙烷气体,才会中毒。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口罩,环氧乙烷含量微乎其微,不会影响健康。


根据行业标准《医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经环氧乙烷灭菌后的口罩,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超过10μg/g。一个医用口罩重约3g,最多含30μg环氧乙烷,每天吃下至少3个口罩才可能危害健康。因此,正规渠道购买的合格口罩即可放心佩戴。

06

紫外灯0.3秒消灭新冠病毒?

真相:不能。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疾控专家明确表示常见的紫外线消毒要半小时才能发挥作用。


紫外线穿透力较弱,辐射能量较低,易被物体甚至尘埃遮挡。家庭中物品较多,若用紫外灯消毒,只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消毒杀菌效果会打折扣。


同时,紫外线会损害皮肤、黏膜,使用紫外灯消杀时要做好防护,如不能直视光源、确保各种生物(包括家中装饰的植物、宠物)不被紫外线照射到。用紫外灯消毒后,需开窗通风半小时以上,避免长期、大量吸入紫外线消杀后产生的臭氧。

07

家庭准备制氧机/制氢机可以应对感染?

真相:没有必要。


如果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一般无症状和轻症不需要吸氧;重型和危重型才需要吸氧。但在这一场景下,家中的制氧机无法发挥治疗效果。而且吸氧浓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导致氧中毒,所以吸氧治疗要在医务人员或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制氢机同样没必要。氢气曾出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但完整表述为“有条件可采用氢氧混合吸入气治疗”;而在最新的第九版诊疗方案中,该治疗方式已不存在。因为氢气在肺病治疗中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提高氧气和药物的利用率,并不意味着氢气本身能够治肺病。


同时,压缩氢气、压缩氧气等都属于常用化学危险品,如果存放条件不宜(如高温或容器损坏) ,可能引发危险。

08

孕产妇比较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真相:不会。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指出,从总体人群表现看,孕产妇奥密克戎感染率和普通人群接近,出现症状的表现类型也和普通人群接近,如咽干、咳嗽、流鼻涕、浑身酸痛、发烧等。总体而言,与普通人群相比,感染没有给孕产妇的健康带来更多影响。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孕产妇要加强自我保护。有妊娠计划的女性最好在孕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增强自身免疫力。尽量调整好身体状态再怀孕。

09

吃药可以预防感冒/流感/新冠吗?

真相:不可以。


退热药、感冒药、止咳药、化痰药都是常见的家庭备药,但这些药不能预防疾病,只能缓解症状。


在没有症状时,不可盲目服药。虽然很多药品都是非处方药(OTC),但不当使用会出现副作用,容易造成肝肾功能损伤。服药前,务必仔细阅读说明书。

10

听咳嗽可以识别新冠病毒感染?

真相:不可以。


目前,进行新冠病毒检测的“金标准”仍旧是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只是辅助手段,而“听咳嗽”检测更未得到权威部门承认。经核查,该小程序也标注了“科研试用,测试结果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最终结果,请以医学检测手段为准”;同时,该小程序没有公示开发者,网络安全专家建议谨慎使用,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症状篇

11

抗原检测线条颜色越深,说明体内病毒含量越多?

真相:不是。


抗原检测是对抗体进行定性判断,即判断“有”或“没有”抗体,而不能判断抗体的“多”或“少”。所以,抗原试剂盒线条的颜色深浅不能说明病毒量多少。


同时,抗体的浓度与病毒载量没有直接关系,每个人对病毒的免疫应答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12

发烧了就是感染了新冠病毒?

真相:不一定。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近期出现发热的原因不单纯是感染新冠,也有不少是流感,有少数人可能是双重感染。此时也处于冬季流感高发期。所以,发热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居家隔离,或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钟南山还建议,发热的病人一般要注意第一天和第二天,如果一两天还没有退烧,可以在家做新冠抗原检测,如果是阴性,还可以等一等。如果新冠抗原阳性,又没有什么其他感觉,也先不需要去医院,居家就行。

13

抗原阴性意味着没感染?

真相:不一定。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指出,虽然抗原检测的速度快、操作便捷,但一般要等到病毒复制到较高水平、感染者排毒量较高时,抗原才可以检测出来。


在感染初期,即使感染者出现一些轻微症状,由于病毒载量低,抗原检测未必显示阳性。根据奥密克戎的潜伏期估算,一般感染后2至3天可以检测出来。部分感染者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由于病毒载量持续较低等原因,可能要5天甚至更长时间后才能检测出来。


不过,通常此时的病毒载量较低,传染性较弱。所以抗原检测无须“一天两检”“一天三检”;有必要,一天测一次即可。

14

“发烧到40°C,但CT显示没有肺炎”也是无症状?

真相:不是。


根据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无症状感染者的定义是: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且CT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者。所以,无症状感染是指在整个感染过程中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不是网传的“即使发高烧,没有肺炎就是无症状”。关于无症状感染,国内外定义一致。


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范围很广泛,常见的比如发烧、咳嗽、呼吸局促或困难、疲劳、肌肉疼痛、头痛、喉咙痛、鼻塞流鼻涕、恶心呕吐、腹泻、嗅味觉失灵等。没有哪个是绝对只属于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也不是哪个症状是每个新冠病毒感染者都会有的。

15

北京流行的毒株比广州的毒株更毒?

真相:并没有。


我国现阶段流行的新冠病毒以奥密克戎变异株BA.5 的亚分支BA.5.2 和BF.7为主;其中北京流行的变异株以BF.7为主,广州流行的变异株以BA.5.2为主。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介绍,奥密克戎不同分支传染性和致病力不会有本质改变,北京流行的变异株以BF.7为主,目前统计无症状加轻型占到98%,病毒对人体主要侵犯在上呼吸道。上呼吸道症状表现因人而异,有人发烧明显,有人咳嗽明显,有人嗓子不舒服明显,这跟自身免疫力、年龄、基础疾病等有关系,并不代表病毒的致病力和毒性有所改变。

16

“地狱犬”新冠变异毒株在日本“杀疯了”?

真相:没有。


中国疾控中心指出,俗称“地狱犬”的毒株是奥密克戎BA.5在传播中变异变迁产生的第六代亚分支BQ.1,这些进化分支对人的致病力明显减弱,致重症和死亡比例明显低于早期流行的毒株和变异株。


BQ.1变异株在2022年6月在尼日利亚感染者中发现,9月开始,BQ.1及其衍生的子代亚分支在欧美国家流行,占比逐月升高,10月中旬在日本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逐渐开始流行。目前我国已在9个省份的本土病例中检出BQ.1及其亚分支49例,但尚未广泛流行,所致病例数较少,也未观察到感染BQ.1 后临床严重程度较其他变异株增加。BQ.1虽然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但目前,未见任何国家报道BQ.1及其亚分支感染者的致病力增加,也无住院率和病死率增加的报道。

治疗篇

17

感染一次新冠病毒相当于打次疫苗,早“阳”早好?

真相:不是。


感染新冠病毒后,在一定时间内会获得针对该毒株的免疫力,但并不代表不会再次感染。同为新冠病毒,不同的毒株导致感染多次的能力有强弱之分。与德尔塔及之前的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更容易导致再感染。同时,反复感染仍有一定的重症风险,还会传染给家中老人、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


所以,要尽量让自己和身边人晚感染、少感染。即使曾经感染,也还是要做好防护,并且感染后再接种疫苗也有必要。

18

感染了新冠病毒,立刻要去医院?

真相:不一定。


张文宏团队通过“华山感染”公众号发布“华山新冠居家指南”指出,99.5% 的人不需要去医院,“如果你是属于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或者轻型病例,并且家庭环境又具备自我隔离的条件,那么完全可以在家里进行自我隔离和健康观察,等到症状消失,根据有关规定检测核酸阴转便可以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


但是,如果属于高风险人群,需要更为慎重。其中,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人群为低风险人群:①年龄小于80岁;②无基础疾病,或者基础疾病稳定且全程接种疫苗。如果不属于低风险人群,又同时伴有高热等症状,那么应该前往医院进接受医生进一步的评估。

19

网上有各种“囤药宝典”和“吃药顺序”,跟着吃就行?

真相:不建议。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主治中医师曾远峰指出,目前,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会有多种症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治疗没有一个绝对、完整的吃药顺序。网传图片中包含七八种药,既有西药、又有中成药,每种药有不同的功效,而且不同药有不同功效,需要根据各自功效来服用,而不是按顺序来服用。

20

出现症状可以用抗生素“消炎”吗?

真相:不可以。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朱林筠指出,抗生素不是“消炎药””。抗生素只对敏感的细菌、真菌等有效,对病毒感染无效。无论是引起普通感冒的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还是流感病毒,抑或新型冠状病毒,抗生素都对它们束手无策。因此,大部分患者都无须使用抗生素。


不过,一旦出现持续发热,黄脓鼻涕、咳黄脓痰或咽部有脓苔等表现,或出现感染指标升高时,医生会判断病毒感染后是否出现了继发性细菌感染。确认是细菌感染后才可以使用抗生素。

21

发烧了就要吃退烧药?

真相:不一定。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费轶博指出,发热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当体温升高时,人体免疫反应会随之增强。体温不超过38°C时,一般不必急于退烧。特别是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如果盲目服用退烧药,可能掩盖病情,干扰对疾病的诊断。


一定要注意,退烧只是治标,只有找到病因,在治疗病因的基础上使用退烧药,才能相对安全和有效。

生活篇

22

吃橙子、喝可乐或酒等会导致核酸假阳性?

真相:不会。


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是通过提取咽拭子中的核酸物质,然后加以纯化,最后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基因。如果被测者本身没有感染新冠病毒,那么实验室不可能从提取的咽拭子中培养出新冠病毒的基因,也就不可能测出阳性结果。如果真的出现了”假阳性”,往往是实验室引起的PCR气溶胶污染,一般与被测者的饮食无关。


日常饮食不会导致核酸检测出现“假阳性”,但可能出现“假阴性”,因为液体会稀释口腔与咽喉部的病毒颗粒,导致咽拭子采集到的病毒载量太少,使得实验室无法提纯出足够量的病毒,出现“假阴性”的检测结果。建议核酸前不喝水、不喝饮料、不饮酒,以免稀释病毒载量,影响检测结果。

23

“阳”过后,家里要进行“终末消毒”?

真相:没必要。


北京地坛医院院感管理处处长卢联合表示,医院里所谓的“终末消毒”是因为有大量病毒交叉感染,并且需要避免来医院的免疫缺陷患者感染。家庭做好日常清洁就可以,不需要终末消毒。


对普通家庭而言,仅特殊部位需要消毒,比如马桶、冰箱。冰箱马桶、桌面、柜子等硬质表面等可用酒精湿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衣物、床单被褥等棉质物品——晾晒、加温病毒均可失去活性。总体而言,居家消毒应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优先使用阳光暴晒、热力等物理消毒方法。还要做好通风换气,建议每天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4

《老人报》10年前就预告了新冠肺炎疫情?

真相:没有。


经过查阅比对,网传新闻报道的“新型冠状病毒”并不是“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而是当时被世界卫生组织(WHO通报的、在沙特阿拉伯发现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013年5月23日,这种新病毒被命名为“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10年前,《老人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的其实是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多家权威机构也通过官网等渠道介绍过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相关知识,并发布防止中东呼吸综合征传入我国的公告。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廖浩宇

编辑:刘良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