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5日讯(通讯员 蒋军君 肖亚湘)新田县龙泉街道77岁的刘中友,是一位奇石收藏爱好者,他收藏的奇石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他也被很多人称为“石痴”。从1995年开始,刘中友捡石、藏石已有28年,数量最多的酒坛形、酒瓶形奇石达到近1300个。他常说,一石一世界,通过观赏、擦拭、把玩,这些石头就像有了生命一样,蕴藏着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
走进刘中友的奇石收藏馆,里面陈列着许多大小不一、品种繁多的奇石藏品,栩栩如生的酒坛石、姿态各异的酒瓶石、精致娇美的鞋型石……或艳或暗、或光滑如玉、或凹凸不平,仿佛到了一个迷你型的奇石博物馆。上千块形态各异的奇石,让刘中友爱不释手,没事就要拿出来把玩擦拭。
奇石来源于大自然,有的深埋在泥土之中,有的浸没在河水里,有的被砂石杂草所掩盖。刘中友自1963年参加工作起,一直从事水利方面的工作,从乡镇水利工程负责人到县水利部门技术人员,经常和山山水水、石头打交道,因此爱上了捡石、赏石。每次外出做工程或旅行,背个编织袋,带上自制的工具,看看青山河水,随手捡几块石头,成了刘中友闲暇时唯一的爱好。一次,刘中友去常德石门县修缮水利工程,在河滩上发现了一块形似酒瓶的象形石,便把它带回了家,不想,由此开始了他与酒坛形、酒瓶形奇石的不解之缘。
“这块石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石头其实也是有生命力的,不同的环境就会有不同的形状。我要把像酒坛、酒瓶的石头都收藏起来,看看能收藏多少个。”从那以后,刘中友有意识地加强了奇石收藏方面的学习,并开始定期外出寻找酒坛、酒瓶石。为了提高这些石头的观赏性,刘中友还融入中国的酒文化、酒品牌,为这些奇石赋予了独特的名字和配饰,并结合每块石头的特点,量身定做了底座。为此,他还在家中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工作室,用来制作石座。“除了捡石头,我基本上都是在工作室。有时候为了石头便于观赏,往往就是在这里工作一天,白天做不完,晚上继续加班做好。”
在日复一日地寻石、捡石中,刘中友俨然成了一个奇石的品鉴者,他努力探索石头与自然、人类、宇宙之间的联系,对于石头的产地、类型、品相,可谓“一看便知”。二十多年来,刘中友用石头设计假山,用树木制作根雕,拥有丰富的设计制作经验。但他收藏奇石,却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保持奇石的原生态,不打磨、不加工,一石一座构思精巧,自然天成,满足人们的猎奇和审美的需求。其好友,新田县民间艺术家协会名誉会长李成森说他是大自然的“酒石痴”,将石头打磨成酒具尚且不易,要在山水中寻觅酒石,需要运气,更需要时间,“他把石头捡回来以后,洗干净,要读石,像什么酒?配什么座子?一件一件,很不容易,一千多件,二十几年,全部精力都花在这上面了。”
在收藏奇石的过程中,刘中友爬山涉水,锻炼了身体,也收获了充实和快乐。对于酒坛、酒瓶石,除了每年在县域展览,以石会友,刘中友也有自己的执念,那就是:创建吉尼斯世界纪录,让更多人了解奇石文化。“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愿望,这方面的书籍我也看了不少,创建吉尼斯千变万化,千姿百态。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就选了酒坛、酒瓶石这个项目。这是一个目标,也是一种动力。”
如今,刘中友收藏的奇石,无论是酒坛、酒瓶等象形石,还是文字石,都以其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为极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藏品。他的奇石收藏室成为各地石友和收藏爱好者的参观打卡地。刘中友还经常会挑选一些奇石,赠送给中小学校,用作课堂实物标本……在他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走进大自然,发现和领悟石头的独特之美。“刘老数十年如一日,每天都在不断的坚持,他对奇石艺术的爱好与追求,他身上的奇石精神,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收藏爱好者黄杰说道。
来源:红网
作者:蒋军君 肖亚湘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